刘放毛
湖南省桃江县人民医院 413400
【摘 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86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之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肺癌手术的患者可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措施,起到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警性护理;肺癌手术;深静脉血栓;生活质量
肺癌是近50年来临床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肺部慢性感染、遗传因素、大气污染等因素是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癌细胞还可直接扩散,可通过血性转移、淋巴道转移。肺癌手术室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肺癌手术的疗效较好,但术后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胸膜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1]。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86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就其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细胞学、X线片、支气管镜及纵隔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制定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57.2±6.7)岁。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在42-73岁,平均(56.8±6.5)岁。排除意识障碍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肺癌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并发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收集患者资料,对行手术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个体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重点。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年龄过大、肥胖过度、吸烟饮酒史、曾经有无发生过脑血栓、心血管疾病等情况。记录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水肿情况、浅静脉怒张及肌肉有无深压痛的情况[2]。住院期间,每日测量双下肢的定点周径,并对消退腓肠肌进行局部压痛试验,实验结果阳性者表示可能存在有腓肠肌深静脉血栓,此时应及时汇报医师采取对症处理方式。当患者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的情况时,要及时排除因肾源性、肝源性及心源性引发水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单侧肢体肿胀必须立即行DVT排查,或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
其次,可行Autar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在患者住院24h内完成该项目的评定。项目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情况、创伤风险、特殊风险、外科手术等,总分25分。19-25分的患者为蓝色风险,表示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风险,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加强对肢体的监测,嘱患者配合抗凝治疗[4]。14-18分的为黄色风险,表示患者发生已经发生或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此时要时刻注意患者有无肿胀、挤压疼痛等状况,要及时做好辅助诊断,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行抗凝治疗,并嘱患者卧床休息。<14分的患者为红色风险,表示患者已经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或情况较重,此时患者下肢有明显的肿胀、压痛感,医护人员要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并给予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
将统计数据纳入统一表格,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合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经卡方验证计数资料(n%),经t验证计量资料(x±s),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5.1268,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8.5±6.7)d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2.4±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810,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随访三个月,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原发于支气管,患者常常表现咳嗽、痰中带血或者咯血,胸痛、胸闷,全身发热等。导致肺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力辐射和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肺癌。早期肺癌可通过合理的治疗痊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但很多时候因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且易于其他支气管、肺部疾病向混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治疗的难度。
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且癌细胞清除率高,但术后深静脉血栓、胸膜感染及下肢肿胀、疼痛等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长长的凝结在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预警性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种超前预防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相关风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患者发生意外的几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之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三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针对行肺癌手术的患者可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措施,起到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域,滕秀志.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53-455.
[2]陈林,余春华,李俊英等.肺癌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5,23(9):549-553.
[3]谢衬梨,赵一菊,蔡良真等.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15):33-34.
[4]罗秋莲,吴功强.肺癌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60-1261.
[5]陈艳艳.1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5天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并发症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7):5751-5751.
[6]唐怀蓉.20例肺癌患者PIC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3,34(11):1748-1749.
论文作者:刘放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