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泗洪 223900
摘要: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当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施工质量也成为了关注焦点。同时,由于沥青路面本身就具有行车舒适安全、施工技术相对成熟以及养护维修便捷等优势,因此,在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方面,沥青路面的建设施工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沥青路面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病害。本文就市政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和防治对策,旨在为市政路面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沥青路面;质量病害;处理;预防
1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问题
1.1路面裂缝
从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原因的不同,其路面裂缝又可以分为反射裂缝与疲劳裂缝两种,所谓反射裂缝,就是指公路半刚性基层开裂所产生的路面开裂现象;疲劳裂缝则主要是指在公路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荷载等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裂缝情况。由此,在路面裂缝的防治方面,确保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良好设计配比、确保实际沥青路面压实度达标,则成为重中之重。
1.2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属于最为常见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由于沥青路面在车流车辆载荷的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则极易出现竖向永久变形。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防治必须从提高路面本身的密实度与高温稳定性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根本防治车辙病害。
1.3路面水损坏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麻面、脱皮、松散以及坑槽等质量病害。从路面水损坏病害导致原因上看,其根本作用在于公路沥青层内部渗入水分,且车辆荷载反复对路面产生相应的泵吸作用,因此,路面积水会对沥青路面产生长期的冲刷作用,最终使得病害问题出现。
1.4路面沉陷
沥青路面的沉陷主要是由于公路路基结构遭到破坏而导致的的一种病害情况,从施工角度上说,要想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强化、严格对下承层施工质量的检验,从而在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路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公路的质量要求的同时避免、控制沥青公路使用后期所出现的路面沉陷问题。
2病害的成因分析
2.1设计问题
在设计师进行城市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中,(1)对未来交通发展形势预期不到位,没有考虑到交通量剧增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大型车辆的剧增使得沥青路面的承载力无法跟上实际情况从而发生病害;(2)没有按照城市道路的特点来进行规划改进,以至于有些路面结构设置的不太合理;(3)没有考虑到对一些更容易破坏的地方进行特殊设计,例如公交站台,致使这些地方存在着明显的车辙痕迹或者是凹陷等问题。
2.2施工控制问题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时,其基层往往采用的是水泥碎石基层,由于原料配制的不合理性,往往粗的集料所占比例很大,而细的集料则占到很小的比例,这就容易使得集料离析的情况发生,另外,在进行基层路面施工时,往往没有处理好施工缝隙问题。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得沥青路面的基层缺乏好的质量而发生病害问题,例如产生裂缝。而在进行沥青路面的铺设时,往往会出现沥青面层之间的粘油层在施工时不合规范的问题,这种问题使得连接路面层时的质量产生问题;其他的问题还有进行接缝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的压路机配置等等,这种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都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发生病害问题,影响其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养护问题
沥青路面的病害很多时候是因为超载问题导致的,超载问题使得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极大,这样就容易导致沥青路面的寿命缩短,而为了改善这一方面的问题,除了从施工、设计等方面入手外,加强养护管理是关键。然而,目前在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这一方面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例如没有规范化的养护手册、文件等,这使得养护管理不够规范化、效率化。甚至有时候,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做出一番处理,而是任由病害逐渐发展,最终形成更大的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也影响到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3沥青路面质量病害的处理措施
3.1表面清理法
将路面表面受损松动的混凝土及时清理,避免受损情况进一步恶化,同时将位于钢筋周围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以方便后续的修补工作。对于已生锈的钢筋,一定要及时将锈蚀处理干净,并在表面涂一层防锈保护层,以防止因钢筋的进一步锈蚀,而影响路面工程的稳定性。
3.2裂缝封堵法
裂缝封堵法有两种,一种表面修复法,用于路面浅层的裂缝处理;另外一种是填充法。表面修复法多以水泥、环氧胶泥等为原材料,在按照配方要求配好以后,对浅层裂缝的表面先进行涂抹,之后再使用沥青等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材料作为保护层,以此完全覆盖裂缝,此方法可有效防止表面浅层裂缝的进一步扩散。填充法多用于深层裂缝的处理,此方法是先让水泥、树枝等材料慢慢渗透到裂缝中,并待其逐渐凝固之后,利用开凿工具对裂缝位置进行开凿,而后将高分子防水材料放到开凿位置当防水保护层,从而达到填充目的。
3.3填料式治理法
此法用于对坑槽病害的处理,首先需测定路面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一般情况下,所需修补坑槽的图形应为矩形,并且四周边线与路中心线应垂直或平行,同时沿轮廓线稳定部分开槽,槽壁应保持垂直。其次,清除槽底旧料(基层或面层),在挖除基层与处治基层病害,并待其密实稳定后,再修复面层,同时新填补的部分要略高于原路面,使之压实后与原路面相平,以此烙平四周进行接缝。另外为使坑槽路段不受气候限制而能及时得到修补,可采取预制块修补的方法:(1)选用几个通用尺寸的模板,并用沥青混合料热拌预制,同时使用平板振捣器压实与冷却后待用,避免搬运中的破损。(2)现场开挖坑槽的尺寸应是预制板尺寸的倍数,并略大于11cm,方便填入坑槽内,并且开挖深度应与预制板的厚度相吻合。
4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防治对策
4.1设计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这一参考依据进行,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应加强对于设计环节的关注与重视。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符合实际情况、不脱离实际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一些有可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工程及设施的关键点,应做好有效处理,确保互不干扰。
4.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之初,便要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将施工合同当作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细则,确保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系统执行性强、严密性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控制的顺利开展,才能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指导。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应程序的要求,加强执行力,提高对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监控力度。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及人员,负责监督、检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控制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严格遵循施工工序的要求办事。
4.3加强养护
沥青路面的后期养护十分重要,对于城市沥青路面,养护时,技术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养护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养护,交管部门也应该处理好车辆超载的问题。若路面已经出现病害,要对其进行相关处理,避免病害扩大。若路面没有发生病害,则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管理。
5结语
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环节相对繁琐,其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相对较高,所以,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遵循施工流程,同时结合沥青路面的整体特点强化控制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整体施工水平。对于已经出现质量病害的沥青路面,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确保路面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于金鑫,赵开创.市政道路施工病害与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7,15(16):75+77.
论文作者:陈昱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病害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车辙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