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嘉佳
(海宁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嘉兴 314400)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00例,采集腹泻粪便作为样本,通过培养、检验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验阳性率。结果:300例患儿中共计检出病原微生物192例,分别为轮状病毒(41.1%)、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其它(12.0%);且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率和年龄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医护人员注重这些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62-02
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稀水便、水电解质紊乱,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有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特点,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3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其中男性患儿168例(56.0%),女性患儿132例(44.0%);年龄处于1个月~6岁阶段内,平均(3.2±0.5)岁;腹泻时间最短3天、最长9天,平均(5.0±0.8)天。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依据《实用儿科学》[2],患儿家长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先天性畸形患儿,传染病、遗传病患儿,营养不良患儿。
1.3 方法
(1)样本收集。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吸管收集患儿的粪便3~5ml并及时送检,一般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2)样本培养。对样本进行规范培养,主要采用麦康凯、沙保弱氯霉素培养基、SS琼脂、碱性蛋白冻水等。(3)检验。使用试剂包括API试剂、Vitek-32试剂等,首先采用薄片凝集法,对菌株加入API试剂、Vitek-32试剂进行检验;然后采用诊断血清鉴定,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最后进行腺病毒、轮状病毒的检验操作。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3]
(1)观察患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类型。(2)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分为6个月以内、6个月~3岁、3~6岁三个组别,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验阳性率。
1.5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原微生物类型分析
300例患儿中共计检出病原微生物192例,分别为轮状病毒(41.1%)、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其它(12.0%)。其中以轮状病毒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患儿在病原微生物类型上的分析 (n,%)
注:和其它组相比,#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4]:一是患儿体质弱,例如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神经内分泌调节机能差、免疫力低下等;二是感染因素,主要是消化道内、外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衡;三是消化功能紊乱,包括饮食不节、药物影响、食物过敏等。
患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大便性状进行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病原菌感染类型提供参考,往往不同微生物造成的腹泻,其粪便性状也表现不同[5]。病毒感染粪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呈现出蛋花样,具有酸臭味;细菌感染所致患儿粪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粘液脓便;细菌性痢疾则为脓血便等。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并结合临床检验结果,有利于制定准确的、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预后。
另外,从患儿的发病年龄上来看,一般多在6个月~3岁之间,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为第一个发病高峰期,多为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引起;10~12月为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多为轮状病毒引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0例患儿中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居多,占比41.1%,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4%)、沙门菌属(15.6%)、志贺菌(9.9%)等。其中6个月~3岁之间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77.2%,和其它年龄段患儿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阳艳丽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患儿感染率和年龄分布具有密切关系。提示医护人员注重这些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平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3):84-85.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04):1171.
[3]袁云仙.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6):73-74.
[4]蒋敏.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77,79.
[5]丁华,刘和录,陈伟光等.1760例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检出率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02):244-245.
[6]阳艳丽,钟天鹰.门诊5321例婴幼儿腹泻发病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08):1436-1437.
论文作者:邵嘉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患儿论文; 病原论文; 微生物论文; 婴幼儿论文; 病毒论文; 检出论文; 粪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