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患者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小红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精神科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未实施之前,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再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最后比较两组出院时对应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考核成绩及护士工作自我满意评分。结果: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98.9±1.5)、(95.4±1.8)、(97.2±0.4),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89.3±2.7)、(82.3±2.5)、(87.4±1.1),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基础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37-01

精神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对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精神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医学与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质量要求逐渐提升,人们期待一套更优质的临床护理,这种模式,更强调患者与外界环境及社会的相适应[1]。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未实施之前,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75例,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14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7±8.5)岁,患者平均病程为(3.8±4.5)年;再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共279例,其中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14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2±7.2)岁,患者平均病程为(3.7±5.2)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及年龄等方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和病种对应的临床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2-4]:病人首次进行护理接诊时,先对病人、病人生活的小环境相对应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及时准确的辨别潜在或存在的风险因素;精神科应建立健全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强调护理核心工作制度,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每个操作,达到全程服务病人及家属、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病区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心理及生理动态, 病区开展了“心语心愿”箱的投递,让有些孤僻或抑郁、不愿谈及内心体验的患者将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文字写在纸条上,投递到“心语心愿”箱里,患者家属也可以把对科室的意见或建议写上投递,我们有专门负责的护士,每星期开箱一次将纸条整理、分类,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包馈!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责任制整体优质护理模式替代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制订质量控制标准及详细的实施方案,开展重点护理对象及环节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一些恰当的健康教育活动,有些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想法离奇古怪,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好疾病健康教育、还有些家属对病区的意见建议,我们尽量按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重视护患之间的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带康复期的患者做搭画训练、或带康复期的患者去超市教他们如何购物、付款、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社会功能,最后让患者为病区所有的护士贴小星星,评选“明星护士”,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两组出院时对应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考核成绩及护士自我满意评分,以上述 3 个指标满分均为100 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这一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试验组及对照组对应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考核及护士自我满意平均评分对比

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98.9±1.5)、(95.4±1.8)、(97.2±0.4),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89.3±2.7)、(82.3±2.5)、(87.4±1.1),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优质服务实施过程中,通过护士积极主动地和病人进行沟通,尽可能满足病人的一些需求,使其感受到被重视及尊重,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减少,并促进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5]。优质服务是将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基础护理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每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全面细致地进行,医院护理资源配置更合理,使高年资护士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力度,显著减少护理服务的安全隐患[6-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98.9±1.5)、(95.4±1.8)、(97.2±0.4),试验组出院时对应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及基础护理考核平均评分分别为(89.3±2.7)、(82.3±2.5)、(87.4±1.1),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医院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基础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洪君,杨美玲,苏春燕,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2-23.

[2] 张玉娥,邬东红,李志英,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 9) : 34-35.

[3] 高海玲,邹华玲,李金惠,等.精神科封闭管理病区优质护理服务尝试[J].吉林医学,2011,32(31):6725-6726.

[4] 王延杰,邵锦玲,胡桂贤,等.对精神分裂症陪护人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l,49(9):98,116.

[5] 吴金花,谢荣仙,杨芳,等.加强节日人文关怀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23-124.

[6] 何海燕,张晓峰,汪金霞,等.循证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 2) :188-189.

[7] 方喜玲,徐洁华,鲁德亮,等.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97-98.

论文作者:陈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患者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