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洪超群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洪超群

中山优顺置业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对成本造价展开管理是提高经济收益的关键手段,动态化造价管理和控制对于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因此,研究动态造价管理,有助于提高造价管理目标,优化成本控制效果,让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并成为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优化路径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提升建筑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动态管理和控制给予足够重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这样才能满足建筑工程造价的发展需求。

1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有关概念

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在项目进行前,工程造价人员需要预估项目造价,进而对成本进行预算。然而,因为建筑项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实施的时候往往出现比较多的因素来影响成本,例如:人工费方面的变动、机械使用费用变化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方面都将造成了工程造价出现不确定的结果。现阶段,比较多的建筑企业逐渐应用动态管理控制形式,其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状况,还能够更好地有助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有效避免以及控制工程成本的变动。除此之外,对造成的工程成本变动因素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及跟踪,及时的弥补工程成本超支,将工程造价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当中。和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手段相对比,动态管理控制形式有着比较大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工程造价成本构成。另外,动态控制方式也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项目进度以及质量,保证在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等方面的投入,进而更好的对项目成本和企业利益关系进行协调。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上缺乏主动性

当下,许多企业都在对工程造价控制上的问题施以事后控制,主动提前加以预防控制的比较少,而且负责造价管理的人员多是注重竣工阶段结算的管控,尤其是针对大项目的关注度要大于小项目。这就是造成在审核施工图的过程中,有关报价程序不够严谨,缺乏工程造价事前管控的主动性的主要原因,进而造成施工图的预算结果与竣工结算结果产生很大的差异。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工作量,而且极易使得超额投资情况出现。

2.2动态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在对建筑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过程中个别关键性可依据的投资估算指标缺失。在对项目施以总体概算时,编制概算定额及指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各部门之间缺失统一的相关定额及指标的标准,从而导致总概算结果失准,同时,个别部门在市场造价信息来源上缺乏可靠性及及时性,这也会造成工程造价工作失准及失真。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措施

3.1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认知度

只有有效提升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认知,才能有效促进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造价以及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针对全体工作人员全面普及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优势,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将动态管理及控制理念进行全面贯穿。

3.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作为造价管理的核心部分,以合同为基准,分析影响造价的各个因素,统筹管理造价成本。要重视项目施工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使用切实可行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取得更大经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1加强人工、机械以及材料的成本管理

管理人员综合评价劳务公司,选择具备专业能力和良好诚信的劳务公司,保证人力投入稳定。并深入调研材料市场价格,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材料供应商,签订规范的合同和供货商共同承担风险。同样需要选择专业技能强,具备良好诚信的机械设备公司,保证设备质量稳定,价格合理。

3.2.2需要加强进度和质量监管,避免由于进度拖延、质量不达标造成成本增加

以施工合同为依据,根据质量目标和进度规划,严格管理,达到最佳工程成本。如管理人员根据进度计划,在月末给施工队伍提供本月施工报告以及下一个月的进度报表,要求施工队伍按计划执行。

3.2.3要重视现场的管理

现场得到有序管理,有助于减少现场管理费用,降低施工成本,要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可以胜任管理职责。要保证施工现场按照标准展开,保证施工文明性,避免违规行为,导致不必要的罚款,增加造价成本。如果出现设计变更,要按照合同流程办理,经过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商议,确定设计变更的执行,监理工程师经过批准签发后,交给各个部门落实。从造价角度层层把关设计变更,严格把控超预算的部分,如果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量变动,要按照合同执行单价,超过合同范围的,要交给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进行重新评估,从而达到造价的动态管理。

3.3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出了计算机技术,并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工程动态管理与控制中,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方便查找各个阶段施工建设都用到的材料,并清楚施工时间,从而快速预算材料费、人工费,核算成本,并得出精准的结果,明确施工建设成本后,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实时动态管理与控制施工成本,及时发现支出的费用超出预算,提醒工程的财务部门重新核算,以尽早发现超支的现象,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管控,防止成本不断增加,造成亏损。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获取核算信息、施工成本、工程支出明细表,全面核对所有信息和数据,明确所有支出在预算内,这样才能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可见,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中,能够节省时间,高效整理核算信息,有效查找每一笔支出,从而提高动态管控工作效率,还可以根据预算结果、统计的成本,制定支出计划,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动态管理与控制工程造价,推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

3.4施工造价差价处理

建筑工程造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造价差价现象,造价差价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动态管理以及控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次,必须要对施工造价差价给予高度关注。要充分结合建筑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工程各项分支工程预算进行有效评估,由此来发现各个施工环节存在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这样才能实现对施工预算以及具体施工环节差异的有效控制。另外,要针对建筑市场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搜集,由此来制定出合理的施工造价差价处理方案,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决策形成有效指导,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准确性。

结束语

综上,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自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对工程造价施以科学有效的动态管控,以市场为基础,提高工程造价所需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及可靠性,及时找出工程造价工控中的不足,制定有效措施及时修正,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建筑工程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周美容,戴丽.建筑结构设计中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3):247-248.

[2]沈长富,程文聘,王丹.关于工程造价动态变化因素及管控措施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18(05):66-72.

论文作者:洪超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论文_洪超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