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的剪纸艺术及其当代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剪纸论文,启示论文,当代论文,艺术论文,马蒂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12)04-0117-03
一
剪纸作为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是基层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自身欣赏和现实使用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带有自发性、业余性、娱乐性的视觉物象形式。在其漫长的发展衍变过程中,受民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姿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民间剪纸作为地域民俗风习、人生礼仪的辅助成分,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和象征作用,是民间习俗生活直观性、审美性的形象化表达。它根植于现实生活,依附于民俗礼仪,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制约,凝聚着基层民众群体审美心理积累的全文化进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广大劳动人民用自己最单纯的心灵感悟和独特的视觉创造不断丰富并拓展着剪纸艺术的表现领域,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独立的审美观念、造型规律和表现体系。剪纸艺术代表着基层劳动大众最普通、最朴素的艺术思维和美学探求,蕴含着地域民族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
在民俗活动中,民间剪纸以淳美的视觉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变换表达了民间世代演绎的集体社会行为。过年要贴“窗花”,正月十五要剪“灯笼花”,新婚要有“喜花”,老人寿诞也要送“祝寿花”。在代代相传的社会实践中,基层劳动人民从自然界和各种实用性中提炼出许多有意味的形式美,并使之逐渐成为意识的形象形态,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形象符号系统,贯穿于民俗剪纸的表达中。“连(莲)年有余(鱼)”、“喜(鹊)上眉(梅)梢”等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形象表达,体现了劳动者最朴素、最善良的美好企愿,并固化为通用的审美形式。
然而,剪纸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与地域民俗相融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使自身成为了地方民族民俗的附庸品。人们在认知或评价剪纸作品时,更多地强调并崇尚它的民俗文化内涵,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进行本质性探索。
所幸,还有马蒂斯。1997年冬,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展出了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晚年的剪纸作品。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现代剪纸艺术展,展出并介绍了马蒂斯大部分的剪纸创作,第一次集中而全面地向世人展现了艺术家在剪纸方面的辉煌成就。正如艺评家福盖所说:“这么多的作品充分显示了马蒂斯个性的巨大力量,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仍可看出新鲜的风格和生命活力。”追随大师的艺术历程,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把握其风格走向和艺术演变。
二
亨利·马蒂斯是巴黎画派的大师,野兽主义的中心人物,在20世纪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890年,20岁的马蒂斯意外地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画箱,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0年的艺术创造生涯。他一生都在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善于利用单纯、强烈、明丽的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创作出令人惊艳、极度自由奔放、华丽平衡的艺术作品,成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引领了20世纪绘画的大革命,成为现代艺术的开拓者之一。马蒂斯终其一生都在创造并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
马蒂斯的早期作品色彩淡暗,趋于装饰性,后受新印象派影响,对色彩的感受力愈加强烈,在恣意而自由中不断探寻形式、色调和构图等元素组合构成的均衡画面。1905年的秋季沙龙和随后的独立沙龙使马蒂斯大出风头,他所主导和引领的野兽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法国画坛再次掀起的强有力的艺术运动,其凭主观意识去改变物象的形体、使美成为纯粹感觉和装饰象征的观点,影响了日后的现代艺术,马蒂斯也因此名垂艺坛。
马蒂斯是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的。他总在改变已有的形式,通过自我的实验,致力于真实角色的扮演和现代绘画的反刍,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发展新观点、发掘新领域。在漫长的艺术实验中,马蒂斯毕生都在追求一种平衡、纯粹和宁静的艺术境地,从写实主义出发,不断创新自己的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现一个完美和谐、极度愉悦的视觉世界。
马蒂斯在绘画领域的成就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包括他后期简约主义的确立。1941年,71岁的马蒂斯接受了开刀手术,此后,他只能卧于病榻或在轮椅上从事创作,这对其是一次考验。他在预先涂好颜色的色纸上剪出形状,然后重新组合、拼贴,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马蒂斯以自己年迈的病弱之躯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走向超出其所预期的最后胜利:剪纸艺术时代。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传奇,也是一个关于剪与纸的传奇!马蒂斯用最为简捷单纯的手段,使剪纸这一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发生了本质改变。
剪纸反映了马蒂斯毕生关心的问题——素描关系与色彩关系的统一,从而创造出一个超越画面的、用色彩来表达的境界,创造出一个为艺术家所观察和体味到的理想世界模式。策展人纳夫在介绍马蒂斯的剪纸创作时曾这样阐述:“剪纸是马蒂斯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式的显著的与合乎逻辑的延伸。”剪纸对于马蒂斯来说就是他前进的继续。他在系统探索这一新形式语言的同时,也在大胆寻求一种新的美学实践和视觉表情。
事实上,充满形式、线条和集中的色彩所表达出的图案式的优雅与平衡常使马蒂斯兴奋不已。“剪刀是一副美妙的工具,用来做剪纸的纸张也很美丽……对我而言,利用剪刀在这样的纸张上工作,是一件使人能够进入忘我境界的美妙事情。”从1943—1946年马蒂斯用剪刀即兴剪出的《爵士》中的一系列快活人物,到1948年他为汶斯教堂礼拜堂彩绘玻璃窗上以直接剪纸方式创作的《生之树》,剪纸已成为艺术家实现艺术理想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海洋动物》(1950年)、《一千零一夜》(1950年)、《蔬菜》(1951年)、《常春藤与花》(1953年),马蒂斯总是进行着色彩与形态的实验,用高度概括、灵活的组合来寻求形式的抽象美感和象征性。
很快地,剪纸媒材积累了自身的创造力,表达多种内涵,充满五彩斑斓的诗意梦幻。1952年,马蒂斯创作的《飞扬的头发》和《蓝色裸女》,以蓝色剪纸剪出夸张、婀娜的美姿,典型地表现出艺术家对裸体整体的雕塑般的刻画;而其同期创作的《大洋洲的记忆》则以人物的抽象行为和色彩交互作用的韵律之美达到了另一个绘画的理想世界。1954年,马蒂斯为纽约联邦教堂所作的彩绘玻璃设计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乐章。
“我曾用彩色纸做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小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自己,中国人说要与树齐长,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真确的了。”如今,艺术家这童话般真诚的内心独白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退,他那富于激情的创造早已成为20世纪世界画坛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马蒂斯以个人意识表现艺术,如果说绘画和雕塑是他行走的双腿,那么剪纸就是他飞翔的翅膀。在晚年,他运用这一单纯的艺术形式把一生的艺术创作推向至高纯粹的境界,用简约的形式表现出超越表象的本质,描绘了最和谐愉悦的视觉感动,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美好的情感记忆。
三
千百年来,剪纸作为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艺术形式,似一朵朵盛开于村寨原野的山花,花开花谢、生生不息。在其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是基层劳动者美化生活、寄愿未来、表达情感的直接行为方式。马蒂斯通过自己真诚的内心感悟与独特的艺术创造,淡化了长期以来剪纸依附民俗的繁杂的功利思想和实用价值,将其升华为更纯粹的艺术表达,纯净、自然、优雅、美丽,开拓了剪纸艺术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艺术形式有门类之别,但无高低之分。马蒂斯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再次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简单、朴实的道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文化传统、辽阔的地域环境和众多的民族群体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中国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形象化反映,承传千年、生生不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俗演进,以其博大深邃的文化内涵、门类众多的艺术样式、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和鲜明强烈的个性特色,显示出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质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魄力,成为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中国是一个民间艺术资源丰厚的国家,民间剪纸在民间美术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在其漫长的演变进程中,代代相传、衍变出新,形成了完善的表现体系和美学体系。作为文化积淀,民间剪纸和其他艺术形式如民间玩具、民间印花、民间年画、民间手塑、民间雕刻、民间皮影、民间刺绣等共同构筑了独立自足、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系统,最直接、最丰富地保留了地域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因此,人们习惯把民间剪纸称为“母体”艺术。
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民间剪纸正渐失其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濒临消亡的重重困境。马蒂斯在剪纸方面的杰出创造不但是现代艺坛绚丽的华彩乐章,同时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化古为今、衍变发展,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并挖掘民间剪纸的表象特征以及深刻的本原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努力探索民间艺术与现代材料、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可能性,超越工具与材料的局限,以现代的思维观念和更宽阔的表达方式创造出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精神的现代艺术。
最基本的往往是最根本的,最原始的也往往是最现代的。马蒂斯走在我们的前面,是一道坐标,更是一个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