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兰桂林市阳朔县水利局 541999
摘要:现代水利事业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必须考虑如何在保障河流的基本功用基础上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区域内的防洪和治涝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将改善地区水环境,有显著的防洪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实践
前言发达的经济需要防洪安全保障,经济越发达,洪灾损失越大。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随着城镇扩大,用水矛盾加剧。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日趋紧张,与河争地的现象日渐突出,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工厂、住宅不断向河道发展,挤占河道,致使河道日渐萎缩,水流紊乱、洪水宣泄不畅,从而加大了洪灾损失。
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这一矛盾,需要认真搞好河道防洪规划,确保河道畅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目前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随意改变河道控制节点,致使水流紊乱。
2、任意缩窄河道,严重影响泄洪。
3、挑水丁坝的角度和长度不合理,改变流向,危及对岸和上下游,以邻为壑,一些地方为多增加一点耕地,堤修在主河槽边,结果是当年修堤,当年冲垮,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4、在管理上河道主管部门因无科学合理的规划,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便缺乏依据,常常为边界河段水事纠纷的调解而忙碌,堤防建设设防标准的确定随意性很大。
二、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保护水面我国的防洪比较注重防外水,而忽略了汇流内遭遇暴雨产生的内涝灾害。国际上在防洪对策措施方面,非常注重“疏堵结合,蓄泄并重”的治理观念。通过一味加高加固地方治理不断抬高的水位,已经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河流治理从最初的防洪减灾逐渐转变为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进行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保留并改造疏挖原有低洼地、水塘和鱼池,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增加河流的调蓄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具美感和良好的亲水感。
2、营造水景在城市环境中,水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应与市民的生活环境相融合。进行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想,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处理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根据河流的特定形态,以水造景,把水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起来,充分考虑沿岸居民和游人的环境感受与活动需求,以“水”和“绿”为介质,创造出舒适、安全的滨水环境。
3、控制污水河流水质的清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经验,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有效的减轻河流污染。
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城市应与河流和谐相处。河流污染的治理要靠全流域的共同努力,从源头抓起,倡导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截污工程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程的管理要点1、堤坝及其配套工程严格做好河道确权范围内堤身、穿堤、跨堤建筑物的管理,建立工程观测制度,做好水位、堤身沉降、位移、浸润线、堤身表面观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堤坝养护维修队伍,及时对堤坝进行养护、检修,保证堤坝完整。
2、节制闸、挡潮闸(1)控制运用节制闸、挡潮闸控制运用遵照“局部服从全局,全局照顾局部,兴利服从防洪,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水资源,与上下游和相邻有关工程密切配合运用。根据工程蓄水情况和农田灌溉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防止对沿河土地造成次生盐渍化。冬春季节控制迁宜于农业灌溉的闸上水位,汛期开闸行洪。当流域内发生涝灾和洪水时,应及时排涝和泄洪。
(2)闸门控制运用①闸门启闭严格按照启闭程序、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启闭时,应同时分级均匀启闭;不同时启闭时,应由中间孔向两边依次对称开启,由两边依次向中间对称关闭。
②过闸流量必须与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
③关闭或减小过闸流量时,应避免下游河道水位降落过快。
④避免闸门停留在发生振动的位置上运用。
(3)检查观侧①监视水情和水流形态、工程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掌握水情、工程变化规律,为正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对水闸检查应做到经常性、定期性,当遇到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还应对水闸进行特别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③验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科研成果,为发展水利科学技术提供资料。
四、河流治理的措施1、合理规划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的目标,建设的标准和内容,采取的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完善防洪体系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重要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应尽快进行治理,针对中小河流所在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
3、完善节水技术(1)要加大有关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中小河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要根据中小河流所处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特别加强推广应用各种改进地面灌溉的新技术。
(2)积极示范和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我国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变生态危机为可持续发展。
4、重视水污染治理(1)针对工业污水的治理,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对于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可以关闭,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可以停业整顿,对于新建的企业要从严审批。
(2)对农业发展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农业污染源的产生,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力度。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
(4)加强水环境的统一管理,改变目前这种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结语河道治理规划关系到城市和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河流的治理规划设计时,要有科学合理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注重管理和服务,保证河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河流建设的主体,通过制定建没目标及效果评价指标,将多方面知识、经验加以综合、贯通,在实际施工中使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1]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3]罗晓峰.李令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J].人民长江.2006(9)[4]蓝俊东.依法加强采砂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J].中国水利.2006(22)
论文作者:郭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河流论文; 河道论文; 启闭论文; 水位论文; 城市论文; 洪水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