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综合复习中的“热点专题”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专题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综合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短期内有效地掌握知识,使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上更高的水平,这是教育界同行潜心探索的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综合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把时政课和基础知识复习课相结合,推出“热点专题”课。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尝试。
一、组织设计“热点专题”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政治科高考的范围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和时事政治四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教师指导学生按教材本身固有的体系框架复习几个阶段以后,就应该改变一下复习方式,否则,复习会变得僵化。组织设计“热点专题”课,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这既立足于基础,又增强了灵活性、综合性,是原有知识的升华。为学生开拓了一种新思路、新思维,易于学生接受。
2.有助于深化、拓展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近几年的政治教材在发展中相对稳定,但实践、形势总是向前发展的。高考正是通过学生对时事材料、具体问题的评价的考核,来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高考并不回避热点问题,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去粗取精”,把握热点,指导学生既会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时事热点问题,又要学会运用体现在时事中的党和政府的新理论、新观点去充实、深化已知的对热点问题的认识。如对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市场、通货膨胀等等的认识都需要用时事中的新观点加以拓展、深化。“热点专题”的组织设计能使这种拓展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3.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规范性。对同一热点问题,可分别运用政治、哲学、经济的不同原理去分析说明,这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不论运用什么原理去分析,各项具体分析又都有一定的共性,这就是具体的规范性。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可以选择的原理就有政治常识中的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但不论运用什么原理分析,都必须从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和精神文明的反作用入手,从两方面规范政治术语。总之,“热点专题”通过揭示题目间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规范性具有其它复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热点专题”的组织设计
要真正把“热点专题”组织好、设计好,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基础知识复习和“热点专题”复习的关系。要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按教材固有的体系,指导学生做到知识点过关,一定要严格把关。“热点专题”复习属于更高层次的复习,不宜过早。过早地撇开教材,必将为下一步复习留下隐患。当然作为指导教师,要为开展“热点专题”复习注重平时积累,不打“无准备之仗”。
2.课本知识和时事中新理论的关系。坚持以课本知识为主,补充的新知识广度要适量,深度上要适度,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绝不能超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绝不能认为拓展得越广越好、越深越好。如在“联合国的现状与未来”专题中,对联合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课本表述为依据,对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表现出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应进行适当补充。
3.基础理论和时事中政治、经济现象的关系。“热点专题”要以热点时事为主线,大跨度地科学组织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要把基础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拓宽学生思路。现象反映基本理论,理论以现象为依托。一定要防止理论和材料的脱节。如党的政治领导可通过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来反映。
4.自我设计和外地资料的关系。专题设计要体现自己的特色,但不能否认设计专题要博采众长,要借鉴外地信息。专题方向的选择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参考外地资料;专题的具体内容也可参考外地资料,但要有选择,有加工,而不能照抄照搬。
5.讲和练的关系。热点专题要形成系列,形成书面文字。教师要围绕主线适当点拨,要体现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选择背景材料,组设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