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变迁的经济学述评_旅游开发论文

旅游开发引起民族文化变异的经济学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文化论文,旅游开发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社区利用自己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许多地区通过发展旅游,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道路。然而,旅游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不良变异,不仅造成了民族文化个性特征的消失,也严重危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当前边远少数民族社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探讨。

一、发展旅游所引起的民族文化变异情况

民族文化的变异是指引起民族文化个性特征消失的各种消极变化。发展旅游引起的民族文化变异主要有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民族信仰失去庄严感和神圣感、社会价值观改变和邻里关系紧张、民族文化庸俗化、伪文化出现等方面。

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一些发展了旅游的少数民族社区,在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下,从民居建筑、人们的衣着、生活方式到娱乐方式等都被外来强势文化所同化。传统民居建筑被改造成了类似城市的楼房建筑,当地社区原来的建筑风貌和特色逐渐消失了。人们的传统民族服装变成了西服、夹克、牛仔服等城市常见的服装。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已经城市化。

民族信仰失去了原有的庄严感和神圣感。祭祀文化涉及到当地居民的精神信仰,他们期望得到众神和祖先的庇护,因而把对神灵和祖先的祭祀活动看做是非常神圣和庄重的事情,在举行祭祀仪式时都是非常虔诚的。然而,在一些民族社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将神圣庄重的祭祀仪式开发为舞台化的表演节目,完全破坏了这种文化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庄严神圣地位,他们的虔诚情感逐渐消失了;祭祀所使用的器物也因商品化而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制造者在制作过程中也就不再虔诚了[1]。

社会价值观和邻里关系发生改变。在发展旅游之前,民族社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民风纯朴,邻里关系和睦。旅游开发后,商品经济逐渐深入人心,助人为乐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美德;邻里关系由于利益问题变得不和睦,甚至是紧张对立的情况[2]。在一些地方,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遭遇危机,出现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其他蒙骗游客的现象。

民族文化庸俗化。民族文化中有非常优秀的方面,同样也存在糟粕[3]。一些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是认真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方面,而是大力宣扬其中的糟粕方面,以迎合某些游客的低级趣味需求,造成民族文化的庸俗化;甚至民族文化的优秀方面也被歪曲理解呈现在游客面前,给游客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也伤害了当地社区人民的感情。

伪民族文化出现。伪民族文化是指由旅游企业假借民族文化的招牌所创造的虚假文化,其内涵与当地社区的民族文化没有任何联系。如南方少数民族社区内的一些旅游景点广场上树立的所谓图腾柱,似乎高大、神秘,实际上却是把南方少数民族的傩面具随意拼凑起来,装饰在木柱上,与少数民族的图腾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4]。更有一些旅游宣传策划者并不理解当地社区人民的感情,假借宣传之名,将毫不相干的民族节日生拉硬扯在一起,让社区居民表演,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直接造成了一些民族节庆的衰落[5]。

二、民族文化变异的经济学解释

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民族文化变异现象,表面上是文化冲突和交流所引起的,其中却蕴含着深层次的经济学方面的原因,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社会行为发生了变化,加上经济产权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方面存在问题,使得人们的行为更多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其后果是引起了民族文化的变异。

1.经济发展水平低是民族文化被同化的根本原因

民族文化保存良好的地区往往是远离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边远乡村社区,地理隔离导致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不多,经济社会和文化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属于一种低水平的自给自足经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民族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在旅游开发之前,这些乡村社区的经济生活单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处在温饱线上下,不少地方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文化的富有和经济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推动边远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起旅游扶贫行动[6]。发展旅游后,民族社区封闭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被打破,旅游经济在使社区人们收入增加的过程中,也使当地居民感受到了自己的经济水平与外来游客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当地社区居民自然会羡慕外来游客,期望自己能够享受城市和发达地区同样的生活。因此,在自己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以后,就必然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人们将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生活当成了学习和模仿的样板。

2.公共资源的利用问题及旅游经济的外部性问题

公共资源属于没有排他性的资源,任何想使用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同时,公共资源又是有竞争性的资源,一个人使用的公共资源多,就会对其他人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7]。乡村社区的民族文化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发展、传承下来的,社区内不管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都是整个社区人们的公共资源。社区的大气、水资源、道路、桥梁、广场和娱乐场所等也都属于公共资源(或公共物品)。在发展旅游之前,社区居民都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使用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既不存在使用上的排他性,也没有明显的使用竞争性。

发展旅游后,并不是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参与到了旅游经营中来,特别是由居民一家一户开办的家庭旅馆,往往是村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开办。这些农户从发展旅游中获得了较高的利益,而没有参与到旅游经营中的农户则没有获利,造成社区内的贫富不均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社区的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被游客占用,当地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被压缩。

旅游经济也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在为社区中的一部分人带来较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物价上涨等社会成本。这些社会成本通常要由社区全体居民来承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区居民、特别是一些没有从发展旅游中获利的社区居民的强烈不满。于是,社区居民之间开始出现隔阂,邻里和睦的气氛消失了。一些经营旅游业务的社区居民因为利益纠纷而出现矛盾、甚至打架辱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民族文化的产权问题

产权能够使经济的外部性内在化,会给产权主体以巨大的激励[8]。民族文化的外部性是很明显的,一方面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可以为旅游经营主体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没有获得民族文化产权,社区民族文化既没有通过评估折算成旅游开发经营的股本,也没有通过旅游经营企业的有偿使用体现出来。作为民族文化承载者的乡村社区居民,没有从守护和弘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得到激励,自然会丧失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他们不再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再努力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更有甚者,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叛逆心态,全盘接受外来文化,造成民族文化个性的逐渐丧失。

4.利润最大化和政府管理失位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主要目标。民族社区一般都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之前,社区内部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与外界的经济交往也不多,社会诚信良好。发展旅游后,封闭的大门打开,在旅游企业的示范下,商品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不是去发掘当地的优秀民族文化供游客观赏和参与,而是想尽办法将民族文化中的糟粕挖掘出来,以迎合一些追求刺激和低级趣味的游客的需求。更有一些旅游企业恶意曲解当地的民族文化,或打着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招牌,创造与当地传统文化没有任何联系的虚假伪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的卖点。甚至还有企业为了赚取超额利润,假借民族文化的招牌,从事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当地的工艺品是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纪念品,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当地手工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时,社区中的个别工艺品销售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开始抛弃传统的诚信美德,假借当地工艺品名义,出售假冒伪劣工艺品。而这一时期,当地的市场监管制度还很不健全,对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假冒伪劣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诚信出现危机,给游客留下了不良的旅游地形象。

5.民族文化的过度商业化问题

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的商业化问题,表现在民族文化的舞台化表演和商品化。舞台化表演的文化一般都是适合表演的日常生产生活文化和娱乐文化,如服饰、生产工具、生产场景、娱乐节目,以及在现代已经失去了意义的仪式文化。商品化的文化主要是手工艺品。这些文化的舞台化和商品化都不会产生问题,而且有利于旅游者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然而,一些涉及社区居民的精神和感情的宗教祭祀文化,由于其独有的神圣性和神秘感,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些旅游企业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益,将这些祭祀文化也开发为舞台表演形式,使其沦落为企业赚钱的工具。这种过度商业化使民族文化失去了精神寄托,对民族文化的伤害很大。

三、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经济措施

旅游开发引起的民族文化变异现象,从本质上看,大多是由经济学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为了实现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经济学的手段来规范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

1.赋予社区居民民族文化产权

少数民族社区的民族文化是旅游开发的对象,当地社区居民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和拥有者。民族文化没有产权,当地居民就不能从维护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得到激励,也就不会有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这是发展旅游引起民族文化变异的根本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赋予当地社区居民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产权。国家应当赋予当地社区居民除所有权以外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全部产权,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社区居民得到了文化产权的激励,会像保护自己的其他财产一样,来维护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保护才能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9]。

2.合理分配旅游收益

在引入外来投资的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中,存在三个利益主体,即政府、社区居民和外来投资者,他们从旅游企业的经营收益分配中获得利益(图1)。在这三个利益主体中,社区居民属于弱势群体,必须通过建立有关的制度,保证他们能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由于社区居民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社区民族文化的旅游收益部分需要通过社区村民委员会发放到一家一户的居民手中。在旅游收益分配到居民手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公平,尤其要照顾那些没有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社区居民的利益,让大家从发展旅游中获益,以激励社区居民自觉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图1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

3.成立社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咨询委员会,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决策

过度商业化和舞台化等损害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当地社区人民的文化感情不理解,错误地认为什么类型的民族文化都可以进行旅游开发;二是明知道一些文化的开发会伤害当地的民族文化,甚至伤害当地人民的感情,但为了制造神秘气氛,吸引游客,还是进行了商业化开发。要阻止和预防这些损害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就需要成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咨询委员会,赋予委员会文化旅游开发的决策权,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决策。咨询委员会决定哪些文化可以开发,哪些应该限制开发,哪些文化禁止开发,还可以对一些文化的开发程度提出建议,并对不合理的文化开发行使否决权。

4.健全旅游开发经营的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开发经营的监管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假冒伪劣民族工艺品泛滥的主要原因,也是伪文化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还造成了社会诚信危机和违法犯罪活动。需要建立健全两级旅游监管机制,一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旅游开发经营监督委员会,为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经营提供咨询和监督,制止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对恶意曲解社区文化、制造虚假伪文化和制售假冒伪劣民族艺术品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二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机构,对旅游开发经营中的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坑蒙宰客进行查处和打击。两级旅游开发经营监管机构需要密切配合,坚决打击损害当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经营行为。对于那些危害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经营行为主体,除了批评教育,限期改正以外,要加大经济处罚,使这些旅游开发经营主体不但不能从中获得利益,还必须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以形成震慑作用。同时,还要对那些不良经营行为主体采取定期曝光,揭露其行为本质,以公告牌的形式树立在旅游景区,使其无藏身之地。

5.积极扶持社区居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减少经济漏损

旅游开发实践表明,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经营活动的掌控比重越大,旅游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大[10]。社区居民从事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社区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将旅游收益留在了当地,减少了旅游经济漏损,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二,通过从事旅游开发经营,社区居民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主人,会更自觉地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第三,通过从事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社区居民从实践中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发展能力。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民族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居民经济都比较困难,即使有心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也会因为无法筹集到启动资金而难以实现。而且,居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差。因此,民族社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人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使他们获得旅游开发经营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社区居民从事旅游经营提供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使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中的贫困人口)具备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条件和能力,真正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经营的主人。通过这样的努力,发展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可以较好地发挥出来,当地人民可以从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也会自觉地弘扬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6.大力发展与旅游有关联的其他产业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还有赖于与旅游有关联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乡村民族社区经济大发展,才能使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生态系统强大起来,抵抗民族文化变异的能力得到增强,当地社区的民族文化才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民族社区可以发展的产业有: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民族手工艺品的制造加工业,与食品、家具等制造有关的轻工业,以及中草药材的种植、加工等产业。具体情况要根据社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等因素而定。

四、结束语

旅游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民族文化变异,许多属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利用经济学的方法来阻止和预防变异,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健康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经济的方法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当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识,提高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当地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事实证明,一些文化层次较高、又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就要高一些。还有,就是传统美德的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一部分,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只有通过这样多方面的努力,在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实现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旅游业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变迁的经济学述评_旅游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