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论文_肖秋平

湘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400

【摘 要】目的:探析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随机分组,针对组在一般性常规护理同时给予针对性干预,常规组护理形式为一般性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针对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辅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要点

胃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其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高,胃癌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导致其免疫力降低、心肺功能下降,组织修复力差,且胃癌手术切除带来的创伤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长时间营养不良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需强化术后营养支持[1]。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种方案,但肠内营养由于其众多优势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胃癌伴糖尿病病人,均为2型糖尿病,行胃癌根治术,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者排除,所有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组,其中针对组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均最小32周岁,年龄最大者为78周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1.67±1.45)岁。糖尿病病程(5.67±1.42)年。手术类型包括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和胃全切例数分别为27例、16例和7例。常规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最小32周岁,年龄最大者为71周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1.78±1.63)岁。糖尿病病程(5.61±1.67)年。手术类型包括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和胃全切例数分别为25例、17例和8例。两组年龄和性别、手术类型、糖尿病病程不对结果造成干扰,可比性高,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常规组护理形式为一般性常规护理,针对组在一般性常规护理同时给予针对性干预,(1)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患者胃癌术后身体虚弱,情绪低落,需多跟患者进行积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对其表示关爱、支持和鼓励,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照顾。(2)合理置管。术前将鼻饲管和胃管插入空肠上段20厘米处,术后连接胃管和负压引流器,在肛门排气、胃肠道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直至患者肠功能恢复。(3)合理选择鼻饲管。鼻饲管质地需柔软,并有良好柔韧性,低刺激性和耐腐蚀性,妥善固定,避免脱出。可通过拍片、X线对鼻饲管位置进行确定,分开固定胃管和鼻肠管,每隔24小时更换固定方向,避免对鼻腔造成压迫,注意每隔6至8小时用温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确保管道通畅。(4)合理输注营养液输注。浓度从低到高,速度从慢到快,输注量少到多,循序渐进,开始速率为25ml/h,每隔12小时增加25ml,最大不超过125ml/h[2],使用前摇匀,确保温度为38摄氏度左右,确保调配容器的无菌性,以免烫伤胃肠道和带来感染。(5)对胃癌伴糖尿病病人家人进行宣教。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对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来说尤为重要,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期间指导患者家属主动关心患者,在患者面前表现坚强乐观的一面,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6)尊重和维护患者隐私。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自尊、安全、被爱、自我价值等需求,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宽慰,并尊重其隐私[3]。(7)强化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观察患者鼻腔粘膜完整性,每天对口腔和鼻腔进行护理,鼻腔用石蜡油润滑,注意观察营养液浓度和输注速度,避免出现腹泻,对腹泻者需进行常规大便细菌培养。观察胃管颜色和返流情况,并观察呕吐物内容和颜色,对大便性状、颜色、排便时间、排气情况等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量表分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x±s)表示。分别用卡方和t检验,当P<0.05时,则认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营养状况比较

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3 讨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意义重大,可促进其肠道蠕动和肠道激素释放,还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提升抵抗力,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有良好作用[4]。

针对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的实施,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对症、高效性,以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从心理护理、置管方式、鼻饲管选择、输液护理、家庭支持、人文关怀、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实施,有效促进患者主动调节情绪,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以促进术后康复;确保肠内营养干预的高效性和合理性,有效避免不良症状的出现;还通过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人文关怀,使患者需求被满足,身心状况改善[5-6]。

本研究表明,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辅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孔春兰,包新慈.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127-128.

[2] 俞曦,夏春香.1例胃癌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二次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2012,40(1):109-111.

[3] 任贵兵,王继亮,王国斌等.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不同营养制剂与血糖及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4):352-356.

[4] 刘景田,俞建平,章勇等.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1):35-37.

[5] 朱森雄,谢嵘.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比研究[J].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6] 任贵兵,王继亮,王国斌等.糖尿病患者胃癌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对血糖、营养指标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5):360-363.

论文作者:肖秋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论文_肖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