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论文_岳平

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论文_岳平

君宏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建筑工程具有多环节、多机械、多人员参与的特点,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需要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施工作业能否正常的进行,做好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可以为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消除了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效率,可以达到不延迟工期的目的,保证了建筑施工质量。如果发生了建筑施工事故就会造成很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会为建筑企业的声誉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管理

引言

机械设备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部分,质量是否过关,管理是否合理,操作使用是否科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有效的实施,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增加企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保证机械安全正常高效的运转,就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优化。

1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正处在飞快的上升期和发展期,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本来应该有的,专门负责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部门,这样就导致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缺失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导致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比较随意,各项机械设备的检查不到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进度和质量。即使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不够专业,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对管理的不重视,缺乏适当的管制和约束,让机械设备的维护成为一纸空谈,致使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工作不能得到保障,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1.2管理者注重机械设备使用,忽视保养

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维护能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机械设备的养护,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所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建筑工程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使用过程中,管理者只重视使用,而忽视保养,管理者只注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根本不关注机械是否在超负荷工作,不关注机械的使用寿命。机械设备完成每天的工作后,不对机械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维护,这样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当机械设备不工作时,势必要花上很大的价钱和时间去维修,这样便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有效实施。

1.3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低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水平普遍比较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施工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员操作水平低下,甚至还有一些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施工现场往往也会出现普通的工人对机械设备进行暂时性的操作。这一部分人员由于操作水平低,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一定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的安全意识也不高,当出现事故时,根本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处理,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实施,还会影响个人的安全。所以在施工现场,保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该作为重中之重。

2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要点

2.1科学选择机械设备维修模式

(1)不同设备选择不同维修模式。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中的维修工作要始终坚持弹性化原则、多样性原则、复合化原则,原因在于施工单位现场机械设备不仅有很多种类,且各具特性,为有效避免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等问题的发生,务必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维修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在当下的建筑施工现场,路面机械设备、土石方机械设备等的应用较为广泛,它们大多都是液压的、涉及先进电子技术的进口机械设备,结构很复杂,出现故障之后的维修难度较大,要以状态监测维修模式为主;而钢筋加工、木工等机械以及钻探、破碎等设备都属于小型的、较简单的机械,它们在发生故障之后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可采取事后维修模式;混凝土的拌合站、搅拌运输车以及输送泵等在发生故障之后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应选择预防维修为主、状态维修为辅的复合维修模式;事关人身安全的机械设备、机构,包括转向系、制动系等,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危及生命,并造成巨大损失,务必要选择预防维修模式,按照施工情况科学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工作,并依据一定的周期、标准点检机械设备。

(2)不同部件选择不同维修模式。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运动方式、工况以及可靠度要求等并不一致。因此对技术先进、结构复杂的动力、执行、控制等元器件选择状态监测维修模式;对发动机、制动系、转向系等部件要选择预防维修模式;挖斗、铲斗、履带、车架等部件则可选择事后维修模式。

2.2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业以及单位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所以施工单位为了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要重点从管理制度方面下手,对现阶段管理制度的不足进行分析。首先要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岗位制度,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都受到过岗前培训,在开始工作之前就明确自己工作的重点,还要熟记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应该有相应的岗前思想教育人员对其进行培训,通过举例说明一些案例来使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到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由此可以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的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奖惩方面也要加大力度,使奖惩制度更加的具体、更加的详细,这样可以鼓励施工人员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施工单位的监督部门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施工安全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应当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后都发挥其监督职能,不同的工程环节应当采用不同的监督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2.3提升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中应当针对所有工作人员施行培训措施,以此为基础来使得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自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当中之后,各项科学技术措施发展和应用的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建筑工程领域当中的机械设备复杂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当中使用到的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机械设备操作向着便捷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在生产经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培训工作充分的重视,及时的将有效性比较强的新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从而也就可以使得相关工作的人员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崭新的技术措施和设备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在生产施工领域当中应当将安全放置在首要地位之上,在使得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同时,也应当在培训工作以及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员工的责任心培养出来,促使企业整体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4有效控制机械使用环境。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大

部分机械设备都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时常发生变化,因而机械设备的性能会受到现场气压、天气、温度以及路况、污染等的严重影响。如果忽略环境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没有实行相应的保护,就会快速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因此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包括平整施工便道、及时填平便道上的水坑、露天停放的机械设备要盖上防雨布、减少灰尘、晴天经常洒水等,优化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从而减少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结束语

建筑工程现场实施中,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优化是保障整个工程顺利实施进行的前提条件,我国所有建筑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实施,避免因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避免因机械设备故障对工期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使用才能更规范化,我国的建筑业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位跃辉.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门窗,2014,(04):342.

[2]万玉.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流程及管理措施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04):89-91+106.

[3]高向前,史丽敏.基于信息化管理视角下的建筑施工设备管理研究[J].电子测试,2016(8):83-84.

论文作者:岳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论文_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