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中小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讨论稿)
(一九九六年八月)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特制定本意见。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1993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八五”期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连续五年达到85%以上;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和有益经验。这些,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提高,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适应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也是实现人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主动发展的基础性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根本目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名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反映,是一项全方位的、整体性的社会性教育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而且涉及课程、教材、教法、教育评价的改革及教师素质的提高。要实现这个转变,只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劳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以及社会环境的优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所有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认识并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促使教育更好地为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推进实施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九五”期间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干部、教师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践工作中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市、区县政府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级领导要首先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基础教育阶段强化教育的普及意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校形成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坚决制止按考试分数对学校排队,纠正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晋级及各种福利待遇直接挂钩的种种错误做法。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种社会传媒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大力宣传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加快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改革中小学现行建制
在本世纪内,我市要建立起相对稳定、合理的基础教育结构,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取消重点学校。加强初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的实施,建设好一批独立设置的高中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鼓励职教与普教的渗透与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后的合理分流,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三)加强基础薄弱校和“山区教育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薄弱校和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教育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办好每所学校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使本地区每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修行),从资金投入到干部选派、师资分配与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基础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力度。努力改善山区办学条件,加强山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山区初中建设,保证这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物质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示范校建设的领导,示范校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模范,为本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以推广的有益经验。
(四)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材实验研究。市教委要组织队伍,开展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专门实验研究,调整课程计划,合并重复交叉的课程门类,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当的教学要求。到本世纪末初步完成课程和教材建设工作。
当前,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新工时制度的要求,市教委要尽快研究各科教学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开设课程,下大力气抓好活动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时间与空间的必要条件保证。
(五)做好宏观教育结构调整,拓宽成才渠道
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新形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衔接问题,要加强统筹,加强纵向横向连接,打破各类教育与各专业教育之间的封闭格局,积极试点改革高考、自学考试、成人教育考试制度,进一步拓宽学生成才的渠道,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保证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办学轨道上来。当前,我市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
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包括小学升初中、中考和会考制度的改革。已实现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区县要继续坚持这一改革方向,未完全实行就近入学的区县从1997年起,连续三年减少小学升初中的择优比例,到本世纪末实现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的最终目标;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加大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建立主要由区县管理的初中毕业生会考制度,在实施初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升学办法并存的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推进学生合理分流,缓解初中毕业生升学的竞争;进一步完善高中毕业生会考制度,在科目设置与参考资格等方面作出适当调整,以增加学生选择和再选择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形成有效的评估和监控机制
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精神和本意见,制定对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方案,进一步完善对学校的评估方案,以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引导到素质教育的办学轨道上来。“九五”期间要建立对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制度,并选择若干区县作为“九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试验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抓转变教育思想入手,实行目标管理,加大管理力度,保证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通过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和实施办法,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科学地监控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朝着素质教育的轨道迈进。
(三)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形成有力的制约机制
为在我市中小学全面推动实施素质教育,要建立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奖励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励条例和办法,对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区县、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来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配合。由各区县政府负责,由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牵头,逐步建立起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本社区各方面力量支教兴教,优化环境,积极参与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实验工作,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条件。
四、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部门从思想观念到操作运行机制的一次深刻变革,它的实施,必须落实在学校干部和教师的行动上。所以,要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途径,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了解学科的新进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应采取措施,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并逐步规范教师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政策规定,促进学校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以期减少学校干部、教师的流失和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
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干部、教师的素质,其核心问题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干部、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要有极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为人师表,坚决制止打骂、体罚等污辱、摧残学生和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坚决制止一切违背教育法律、法规,违反教育原则的错误做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积极支持和组织学校干部、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来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探求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培养能力,全面发展自己。
市、区县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及所有的教育支撑服务系统都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积极参与指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科研与教育实验成果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充分发挥市、区县教育支撑服务系统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我市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与服务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区县应根据本意见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各方面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与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九五”期间本市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