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其措施论文_刘雄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其措施论文_刘雄

身份证号码:42900619790809xxxx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把概念设计引入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也成就了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它也是在实践与理论互相结合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并且概念设计在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创新性,还弥补了以往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不足,使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更加完善,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与水平。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其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措施

将概念设计应用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既可以构成合理、科学的结构体系,又能够节省施工的原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概念设计应用,大部分设计工作人员越发重视该理念,同时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并将概念设计作为重要理念。并且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势必会在各种建筑结构设计中大规模的应用概念设计,从而给建筑结构设计创作便利。

1 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1 概念设计的定义

概念设计主要指利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析,继而形成一个概念的产品,从客户的需求分析一直到产品的设计阶段,即为概念设计。它属于一个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概念设计的演化过程,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从客户对概念的需求出发,通过概念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概念设计,对结构选用、设计、分析以及计算等实行局部处理,之后再贯穿到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要及时找出概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之前的设计经验与当前的建筑环境来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因素对设计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构建较好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进而满足建设方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

1.2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概念设计能较好地弥补计算机设计的缺陷。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方案设计时,计算机对于方案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很难完成建筑结构方案的整个初步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其设计程序常常会给设计人员一个错误的认识,会让设计人员觉得计算机的程序应用起来比较简单,过多地依赖计算机设计程序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对建筑结构概念方面的学习,造成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逐步下降。部分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可能会习惯性地把结构分析计算程序不假思索地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却没有认识到计算机软件设计的缺陷。若选用到合适、正确的计算机软件,则会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一旦选到错误的计算机软件,则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而这种潜在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凸显出来。为有效地弥补计算机软件设计的缺陷,就应将概念设计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结构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概念设计理念的学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并根据所学到的概念设计方面的知识,来选择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

(2)概念设计可以有效地满足建设方的需求。概念设计应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比较突出的作用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方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而且对于建设方各个方面的需求,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这种满足对于结构设计而言,正是设计人员追求的主要目的,目的是得到建设方认可。将概念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可充分考虑到建设方的需求,但该种需求需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表现在结构中。并且,在应用时,也不是仅仅以满足建设方需求作为唯一的根本,还要将建设方需求与结构设计进行完美地融合,这样不仅能满足建设方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还能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措施

2.1 选择最合适的建筑地点

选址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后期施工和使用,合适的建筑地点既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避免“在沙滩上筑高楼”的潜在危险,又决定着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实用性、舒适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能否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设计师的概念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就是选择最合适的地点,选址的首要原则是安全,尽量避免在缺乏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带上进行建筑施工,如果必须在具有潜在危险的地质构造上开展建筑施工,则须预先设计好避免或解决危险的方案和措施。其次,设计中还须兼顾照明、采光、防火、降噪、高度、间距、退界、通视等因素。合适的建筑地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工程在预定的工期内顺利进行、降低修改设计方案的机率、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2.2 选择最合适的地基

确定建筑地点后,地基的正确选择决定着建筑主体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地基的选择须兼顾地质构造和建筑具体要求综合选择,对于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高层建筑而言,箱形地基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合适的地基类型。由于箱形地基整体的强度适宜,可以将地面高层建筑的巨大载荷较平均地传导到地下基础构造中,避免地基沉降出现不均衡的问题,使高层建筑嵌固良好,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使建筑的抗震、抗灾能力得以提升。

但对于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点而言,若地面建筑层数较少,结构也并不复杂,则可以选择桩形地基,这类地基适宜于土质松软的建筑地点,通过采取桩形地基加固原有的天然土层,可以确保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若是土质本身较差而地面建筑自重又大的建筑则需要选择筏形地基,这种地基强度大,且呈整体分布构造,可以将地面建筑的巨大载荷较平均地传导到地基上,同时也能解决沉降不均衡的问题。

2.3 选择最合适的主体结构

多数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概念设计时均会遵循简单和对称的原则,少数特殊建筑即使难以实现完全对称,至少也必须结构合理。选择最合适的主体结构的主要目的也是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主体结构合理则可最大程度减少扭力和侧力。合适的主体结构能够帮助建筑中的非结构性部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发挥作用,降低非结构部件受损的风险,使建筑耗材维持在合理的消耗范围内,从而控制成本和费用。最易实现主体结构简单和对称原则的结构是简体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类型。而主体结构的对称也需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设计,比如通过调整“三心”(刚心、质心、形心)至最接近值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主体的对称结构。

2.4 设计最适宜的减灾抗震对策

现代化建筑对于减灾抗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建筑概念设计中,应设计多重最适宜建筑本体的减灾抗震措施,以尽量避免或降低不同地质灾害对建筑造成的损伤。比如预先在主体结构中设计若干冗余构件,当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出现时引起建筑物出现强烈震动,预设的冗余构件首先发生变形甚至折损,使震动能量得以消散,同时,冗余构件在震动出现时自行停滞,阻止了地质灾害与建筑物发生共振效应带来的二次损害。

总而言之,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重视相关结构的概念设计,而不是仅仅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身的设计经验和实践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提高概念设计的水平,从而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孙国华.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浅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

[2]倪冰清.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常易忽略的问题[J].四川水泥.2016(02)

[3]丁博.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方法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6(04)

论文作者:刘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其措施论文_刘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