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生误字与初中汉字教学调查--以河北省邢台市某县为例_初中生论文

城镇初中生错别字与初中汉字教学调查研究——以河北邢台某县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错别字论文,初中生论文,为例论文,调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汉字规范,一直备受重视。中学生的汉字规范更是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每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制定了课程目标。对七至九年级的初中阶段,具体提出如下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可见,“识字与写字”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同等重要。而目前初中生的汉字书写状况却不容乐观,专门以中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各类教学辅导书籍及单篇研究论文均不在少数,同时还出现了几篇对此进行专门讨论的硕士论文,如河北大学文中芹《豫北农村中学生错别字考察与分析》、首都师范大学陈巧梅《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研究》等等。笔者由于工作原因,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第十二期顶岗实习支教的驻县教师,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初中生的汉字书写及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本文拟以此为契机,系统梳理河北邢台某县初中生的错别字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借助问卷调查呈现当地的汉字教学情况,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以推进相关研究。

一、初中生错别字情况

以河北邢台某县5所初中(2所在县城,3所在农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作为分析材料,其错别字情况如下:

(一)错字

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它大致包括两类:笔画错误造成的错字和构件错误造成的错字。

1.笔画错误造成的错字。这又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表现:

(1)由于增减笔画形成的错字。

增减笔画后导致字的声符错误,如:

增减笔画后导致字的义符错误,如:

还有一些字,依据现代的字形,结构较难分析,也容易产生增减笔画的错误,如:

(2)移动笔画。

这种情况不多,材料中只见两例,

(3)写成其他笔画。

同样不多见,只掌握一例“(玩)”,这个可以通过解释字的理据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2.构件错误。具体表现为:

(1)形符错误。

错成义近或意义有联系的形符,如:;错成形近形符,如“(讥讽)”;错成其他没有明显联系的形符,如“(陪)”、“铸(踌躇)”。后两种可以通过理解形符的作用避免,前一种更多是直接记忆。

(2)声符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充当声符的字不熟悉,如,或是不能分析出字的声符,如

(3)对于不易分析结构的字,任意改变构件,如:

(4)移动构件位置。

这类也不是很多,有的是没有认清字的声符,

整体来看,对于理据较为清晰的楷书字,出现错字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分析汉字结构,任意改变笔画或构件破坏字理。很多字的结构分析初中生是有能力掌握的,如果学生具有简单的汉字学知识,这类错字大部分能够避免。对于现代汉字中字理不够清晰、结构不易分析的字,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是尝试多利用一些汉字理论,或是直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

(二)别字

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具体包括:

1.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别字,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意义,如:

懂的(得) 而(儿)时 一二(而)再 决得(觉) 时课(刻) 亮化(量化) 完(玩)了半个钟头 上玩(完)夜班 孝(效)忠 容兴(幸) 摸不找(着) 程(承)受 感处(触) 报达(答) 再(在)连老师被调来之前 努力努力在(再)努力 在院子里做(坐)着 任和(何) 知到(道) 另(令)人耳目一新 毅立(力) 给于(予)光茫(芒) 敬配(佩) 接授(受) 蔬远(疏) 使终(始) 毅(意)志力 以(已)学过

其中有一些别字和正字的意义有某种联系,容易混淆,这更需要学生准确地理解意义,如:

反尔(而) 涵(含)义 即续(继) 既(即)使 向(像)他那样 像(向)石娃学习 真像(相) 印像(象) 须要(需要) 振做(作)振 (震)憾 包函(含)两方面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体根据意义进行构造,越是早期的汉字表意性越强。发展到现代汉字,其表意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且确实有些字的形体与意义之间失去了联系,但其作为表意文字的性质并没有变化。所以,有很多字的字形还是可以借助意义来掌握,进而达到避免写别字的目的,如:

疲备(惫) 拼博(搏) 接连不段(断) 副射(辐) 敢谢(感) 跟(根)本 纯结(洁) 滋爱(慈) 零零零(铃铃铃)上课了 烦脑(恼) 上课走私(思) 行始(驶) 与(遇)上 燥音(噪) 症壮(状) 无忧无绿(虑)

还有一类音近别字,其楷书字形与意义的联系不是很直观,可以通过使学生准确掌握读音来尝试避免,如:

成(曾)经 顶(叮)铃铃 石逢(缝) 服(付)出 有富(福)同享 爬(趴)妈妈背上 一陪(辈)子 心让(上) 鲁滨孙(逊) 廷(挺)好望(往)什么地方放 惊呀(讶) 依(以)诚实为本 以(一)直 揍(凑)钱 往会(回)跑 不苦(哭) 没(每)个人 心灵是每(美)的 从哪(那)以后 总时(是) 这是(时) 根渊(源)

2.因字形相近而形成的别字。这主要源于学生不理解字的结构,具体有:

(1)声符错误,如:

下楳(棋) 腿腐(瘸) 如菌(茵)的绿草 遇缩(退) 怀拘(抱)

(2)义符错误,如:

胶(绞)尽脑汁 蒙茏(朦胧) 陕(狭)隘 赤裸裸(裸裸) 困挠(绕) 脆(跪)在地上

(3)其他错误,如:

南爪(瓜) 搏头(斗) 坚贤(贞)不屈 半衣(夜) 你直(真)棒 课处(外)威(武)装 玩需(耍) 那此(些) 滴水不屚(漏) 到处者(都)充满了爱 原(感)到疼痛

学生如果掌握形声字声符、义符的作用,应该不难避免由于声符、义符错误形成的别字。其他类型的错误,有些可以通过形体分析(包括适当利用古文字字形)帮助学生记忆。如“感到疼痛”,可以告诉学生“感觉”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字中有“心”,以避免写成与之形近的“原”;“南瓜”,可以利用“瓜”的小篆字形“瓜”,指出其像瓜和瓜蔓形,后来字形演变,其不同于“爪”的部分正是原来“瓜”的象形。还有一部分,考虑到初中生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引入过多的文字学知识,可能适得其反,直接要求学生记忆应该是可行的办法。

3.受相关词语的影响而写别字,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书写时受自己熟悉的词或是上下文某个词的影响。

感到(感动)的画面 面前困难(面对) 为她做了多么(多少) 诸(错)误 知(只)知道吃喝玩乐 酷看(酷爱) 看书班里的前几面(名) 名留千克(古) 这什(么)无私 认真(认为)我一定能及格 拥用(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上述三类中,同音近音别字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完全不记得正字的字形,只知道读音(有时还是不准确的读音),故而写成了其他字。而形近别字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对字的形体有大概印象,但不能准确掌握,导致写成与之形体有关的其他字。从比例上看,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形成的别字数量要多一些。即学生完全不知道字该怎么写的情况要严重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字教学中对于意义与字形的联系挖掘、利用得不够。受相关词语的影响而写别字,主要是书写时的大意造成的,与前两种性质上不完全一样。

统观初中生的错别字,确实有些字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大部分错别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音近音同别字、形近别字的意义,不能利用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掌握字形。别字的出现与二者都有关,而错字的出现与后者的关系更大一些。无可辩驳的是,学生只要具有初步的汉字学知识就可以避免很多错别字。而初中生笔下会出现如此之多,足见其汉字学知识的匮乏。那么不言而喻,要消除这些错别字,增强他们的汉字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校的汉字教学。

二、初中汉字教学情况

面对上述初中生的错别字情况,我们试图探讨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当地初中汉字教学的影响。因此,编制了《初中汉字教学调查问卷》,调查了该县5所初中的全部49名语文教师,七年级17名,八年级16名,九年级16名。回收有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43名被试对象的教龄在10年以上,占全部49名教师的93.5%,具体情况见表1。

49名语文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错别字情况都比较严重,见表2。

语文教师提供的情况与我们掌握的材料是一致的。对问卷分析统计后,我们得出初中汉字教学的基本情况,见表3。

3个年级的教师都很注意在平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但是分别有47.1%、12.5%、50%的教师不能在讲授每篇课文时都有汉字教学环节,分别有64.8%、50%、43.8%的教师不经常布置汉字方面的作业,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只是偶尔布置一下;学校组织的有关汉字方面的课外活动就更少,或是偶尔组织,或是从来没有相关活动。总体来讲,学校的汉字教学集中体现为平时对学生错别字的纠正。

汉字教学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要充分体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1]。那么,教师的教学是否体现了这一原则呢?具体见表4。

从表4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3个年级的教师在汉字教学方法方面的做法大同小异。相同的是:大家都不能经常地将汉字的形体与意义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不能经常归纳、比较形体有联系的字,不注意经常帮助学生区别同音、近音字的用法。也就是老师们都没有自觉地将汉字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汉字教学中。不同的是,七年级的教师在讲生字时较多的教师会强调字的写法,而九年级的教师则较少对生字的写法专门强调,八年级教师的做法介于两者之间,同样不容乐观。

可以说,我们调查的该县初中语文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重视明显不够,其表现一是汉字教学贯彻不系统、不彻底,二是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三、对现象的进一步思考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掌握一定的汉字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重要途径。“识字教学不但必须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而且要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字的表义特点、汉字的构形规律性和汉字的系统性。同时,识字教学也只有遵循汉字构形的规律,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2]而如前文所述,该县的初中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系统地贯彻汉字教学,只注重纠正学生平时出现的错别字,而这种纠正应该也是缺乏必要的汉字学理论指导的。那么,可以说,目前该县初中生错别字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地汉字教学情况的影响。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没有汉字学知识的指导不是初中生写错别字的唯一原因。为了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在问卷调查的最后请老师们写出他们所认为的初中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对各位老师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具体情况见表5。

大部分教师将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归于学生本身,只有4位教师提到这和学校、教师有关,另外有6位教师提到了网络等社会媒体不规范用字的影响(这种影响一定是存在的)。学生自身的原因方面,七年级教师更多的是认为源于学生小学时的基础差、习惯不好(这与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有关);八年级教师更多的认为是由于学生的不认真;大部分九年级教师持同样观点,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将其归因于学生的基础差与态度上对书写的不重视。总共49名教师中只有10名认为学生写错别字与不理解字的意义有关。

以上情况至少说明:第一,城镇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都存在较大问题,不容乐观。第二,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偏差。(1)通过问卷,我们得知学校很少有汉字方面的课外活动,语文教师亦未对汉字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些与学生的错别字有关系。(2)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贯彻汉字学理论,源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汉字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学生的错别字与汉字学知识的缺失有关。只有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现实中的努力目标。而语文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上都没有认识到,更何谈到实践中去实施呢?前文已交代过,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可见,对这些城镇教师进行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汉字学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努力付诸实践是刻不容缓的。

总之,该县初中生的错别字情况比较严重,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目标,这与语文教师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所带来的实际教学中的忽视与方法不当密切相关,同样与初中生本身的因素及社会影响有很大关系。该县应该不是特例,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部分城镇初中的情况。所以,由该县初中生的错别字情况和汉字教学情况反映出的城镇初中生厌学、语文教师思想认识偏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尽快予以解决。

编辑手记:汉字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当下学生错别字现象的严重程度更是引起社会上上下下的普遍关注,错别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小学老师没教好,是社会用字太混乱,抑或是初中语文教师没有落实好第四学段的汉字教学目标?郑莉、李冬鸽在河北邢台某县展开的初中汉字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运用汉字学理论知识。该县存在的问题绝不是个案,广大语文教师要想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学生的汉字学习目标,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阶段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丰富自己的汉字知识、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标签:;  ;  ;  

城镇初中生误字与初中汉字教学调查--以河北省邢台市某县为例_初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