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骄傲”和“银幕骄傲”评选为电视连续剧“沟壑人”_艺术论文

“大山骄傲”和“银幕骄傲”评选为电视连续剧“沟壑人”_艺术论文

“大山骄子”与“荧屏骄子”——赞“五个一工程”入选电视剧《沟里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骄子论文,荧屏论文,大山论文,沟里论文,五个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翘首以待的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已经揭晓。其中部分入选电视剧(片),自10月2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里陆续展播。

领头展播的节目,是由山西省创作的、最近被中国文联评为“世纪之星”的张绍林导演的4集电视剧《沟里人》。

这部取材于山西省陵川县锡崖沟人三十年如一日凿山开路的先进事迹的作品,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加上画面精美,摄像、用光都极考究,因此其审美的程度是相当高的。我是在荧屏前一坐,就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主人公贺小庄,堪称是一个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既富理想光采又扎根于生活土壤的艺术形象。他作为大山骄子,靠大山塑造了自己的性格,坚硬的山石铸就了艰苦奋进的血肉之躯。他所体现出的精神和生气,与概念化的说教无缘,确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是张绍林导演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好人燕居谦》到《有这样一个民警》,再到《沟里人》,都取材于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新人新事。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迅疾地把这些新人新事艺术地再现于荧屏,以激励人们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这就是张绍林创作集体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具体表现。如果说,《好人燕居谦》和《有这样一个民警》,都主要是为生活中真实的新人立传;那么,《沟里人》显然已从一般意义上对真实新人的“纪实”发展到仅仅具有了纪实风格的超越了真人真事局限的审美创造。在这里,人非真名,人物关系、情感冲突、情节跌宕,显然都是“戏剧化”了的。即是说,这是一种审美化程度更高的艺术创作。电视剧《沟里人》可以看成是张绍林创作集体在审美追求上的又一新探索和新成果。我这样说,丝毫不意味着看轻或贬低前两部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恰恰相反,我以为对张绍林创作集体来说,抑或是对整个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说来,上述两种创作手法和风格,都是需要的和有价值的。纪实性电视剧与纪实风格的电视剧,各有所长,可以互补生辉。

“生气灌注”,这是古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备的美学品格。《沟里人》自始至终灌注的审美创造的虎虎生气,既源于锡崖沟人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也源于张绍林们夜不能寐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正如张绍林所言:“正是现实生活中这些新鲜的、活生生的、震撼人心的事和人,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我要表现他们,讴歌他们。”(《艺术离不开激情》,见《北京日报》1995年10月16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锡崖沟的“大山骄子”,孕育培养了张绍林这样的“荧屏骄子”。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沟里人》的艺术实践,又一次印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标签:;  ;  

“大山骄傲”和“银幕骄傲”评选为电视连续剧“沟壑人”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