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与改变教师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维方式论文,课教学论文,政治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时,同样也要求人们的认识也随之变化和发展。否则,陈旧、滞后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就会对实践起阻碍作用。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每当社会大变革到来,人类实践发生重大变化这时,种种阻力、摩擦力不仅来自于旧势力、旧体制,而且特别来自于人们头脑中僵化的思维框架和模式。因此,可以说社会变革首要的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今天,我们正置身于世界范围办的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人类的实践已从常规系统进入宇观、宏观和微观系统,向着太空、海洋、地球内部和高层次的社会建构的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的探索和构建过程中。社会实践日益丰富多彩,其社会化、系统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思维对象的整体性、广阔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在如此大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也面临着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受旧有的传统思维和建国后特别是“文革”中“左”的思想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维方式程度不同地滞后于飞速发展的实践。那种经验型、封闭型、单维型、“教条式”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实践的需要了,这也正是导致思想政治教学吸引力和效益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行改革道首先必须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首先,应从经验型思维过渡到科学型思维。
教学经验往往是在长时期的教学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它对教学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应该讲,在长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模索和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式、经验,对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经验就可能显得陈旧、过时,或者需要改造,需注入时代的新鲜内容。譬如,单就教学对象而言,今天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在个性、素质、爱好等各方面就较大的差别。过去由于受到交通、传播媒介、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交往的狭窄和环境的闭塞,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和信息具有新奇感。因而,政治教师只要结合一些事例,采用一般的讲授法即可完成教学任务。但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交通的发达,人员的流动、迁提和交往的频繁,收录机、电视机等传播媒介的普及,报刊、书籍出版业的繁荣等等,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切使当代中学生明显具有和以往学生不同的特点:娇气、浮躁,但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如果政治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采用过去的一套手段、模式来进行教学,其效果必然不理想。但当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他们不顾典型经验赖以产生的特定环境和具体条件,把一些过了时的经验生搬硬套到现在来采用。他们的知识或认识几十年“一贯制”,面对着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的实践,仍然力图把新的认识或新的知识尽量纳入旧的框架,结果是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莫大的损害。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主编、特级教师胡云琬曾讲过他听课时碰到的一个真实事例,某初中教师在讲“法人”这一概念时,竟将其定义为“在法律部门工作的人”,结果闹出了笑话。
所以,适应新时期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着一个将经验型思维转变到科学型思维上来的重大任务。要构建自己的开放型、多维型、创造型思维。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要把新的科学知识引入到我们的思维活动中,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构成教者思维的知识元素。譬如要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来。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等新问题。要树立开放、竞争、创新、信息、等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改进,使之与现时代的教学实践相吻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效化。
其次,应从封闭型思维转换为开放型思维。
“封闭”是把思维封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不和封闭圈以外的事物接触,不了解也不考虑外界的变化。不与外界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在自身内部封闭的框架中考虑问题。“开放”是扩大思维的视野,使思维能及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反映灵敏、观察细密,随时捕捉新的信息和新鲜经验,注重思维反思、信息反馈。
政治教师为什么要建立开放的思维结构、思维方式?
因为,在客观世界中任何有机系统要实现内部的有序化、要实现进化发展,就必须与外界事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即保持系统的开放,以吸取营养和动力。人的思维结构也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应当是开放型的。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方法,扩大信息流量,才能使思维充满活力,才能具有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以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此外,由于当代知识急剧增长,据有人统计,全部科学知识中有四分之三的知识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发现的。人类知识的总和估计到2040年各类图书将达二亿册,按传统方式用书架陈列有五千英里。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那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速更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多年来,在“左”的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模式是封闭的,习惯于“唯上”、“唯书”、自我封闭,不能及时吸取新知识、新经验,在一个有限的知识天里是从事“再现性思维”。因而,倡导思维方式变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封闭性、保守性的思维模式,建立起一个适应现时代教学需要的开放性思维结构,以期开发思维创造力,更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所以,适应构建开放的思维结构,培养开放型思维方式的需要,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及其研究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知识点、某章节来考虑问题、组织教学。小而言之,要把每个知识点、每堂课的教学置于该门课的整体中来进行,要善于从本门学科的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中展开研究和教学:中而言之,要将其置于整个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体系中进行、要从经济、哲学、政治、法律等知识的联系中展开教学和研究活动;大而言之,还要从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历史学科、数、理、化等学科的联系中,甚至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和新观念的联系中来展开教学和研究。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应这种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就需要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发展思维信息交流,开展不同观点和方法的自由争鸣,使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个体或群体的思维结构中,使其不断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更新。
再次,应用多维型思维代替单维型思维。
单维型思维方式是我们这个以小生产者居多的国家的特产。这种思维往往表现为只有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逻辑规则、一个评价标准、一个逻辑线索、一个思维结果,它的局限性明显表现为片面性、狭隘性、封闭性、保守性。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进行的教学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智力开发。1991年高考试卷的不定项选择中曾出现了一个逆向选择,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考生90%以上都从正向去思考,结果可想而知。无独有偶,1992年高考试卷中又出现了相类似的问题,在辨析“专政就意味着消灭民主”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考生不是从绝对错误方面去理解,就是从绝对正确方面理解,而不能辩证地、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反映了教者思维方式上的单一性、直线型缺陷。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与其它事物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由于事物本身也具有多种属性,并且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就告诉我们在认识问题时也几须多向度去思考。在当代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知识信息的日益增多,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网络化趋势,决定了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纵横交叉的知识网络系统,人们现已形成了多向性思维方式,或曰多维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一是具有多种思维指向,即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寻求多种答案,多方面比较,用多种参照系,以扩大选择余地。二是多种思维起点,也就是从多种事实、多种观察角度、运用不同学科、不同参照系,从多种理论、定律来思维,从多方面答案中筛选出最佳的,达到最优化目标。三是运用逻辑规则及其评价标准。四是多种思维结果。因为只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和变革方案、手段等,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思维的结果也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按照教改目标,善于伸开思维的触角全方位地探求解决问题的信息和知识,能够循序站在不同角度,巡视对象的各个侧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善于从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多机制、多过程、多功能、多因果等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上分析和综合问题,从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性。总之,这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多层次立体化的思考、系统性比较化思考、动态性多样化思考,既考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在高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涉及到对资本主义民主的认识问题。作为教者不但要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民主的定义及其内容,还要多角度地、多层次地进行发散,构建知识的体系;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资本主义民主与奴隶制民主、封建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以及它必然灭亡的趋势;从辩证观点来看,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来分析,作为上层建筑的资本主义民主建立的基础和服务对象;从阶级本质来看,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何在;从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来分析,资产阶级采用民主制度的作用和核心是什么;从资本主义民主的内部关系来看,就又涉及到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等多方面复杂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立体化、网络化体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第四,应用创造型思维代替“教条式”思维。
我们这里所讲的“教条式”思维,是指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创见,亦步亦趋的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教学方法上照抄照搬,不敢创新。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敢越雷池一步。整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式地、生吞活剥地传授知识。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教学毫无生气和生机,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必须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用创造型代替“教条式”思维。
所谓创造型思维,指的是在思维领域由已知探求未知,能够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具有创造型思维素质的人,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而善于发现或提出新问题,能够在较高层次重组或建构新的知识。它能够使主体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吸收新信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型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已有不少教师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北京市特级政治教师赵如云的“五点式教学法”就是一例。他在教学中紧紧抓“五点”,即教学过程中的起点和终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整体上的特点(特色),构成了一个立体式、网络式的教学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这就具有了独创性和新颖性。
总之,中学政治教师要构建创造型思维方式,就要克服思维惰性,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信息,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建立开放型、多维型、超越型的思维结构。要敢于并善于破除陈规陋习,培养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品质,强化创造意识,掌握创造原理,注重创造技法,增强创造能力。诚如是,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