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 渗透 政治教学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长流水。作为学生思想及成长的领航者,政治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而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对学生有信心
v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不例外,这是不可否认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希望能教到好学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不可能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不好教的学生,有的老师就感到灰心丧气,缺乏教好学生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就显得很重要。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开启人类智慧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肩负着承传人类文明、科技和文化知识的使命。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信心。对学生有信心,这是每一位优秀教师获得成功的法宝,也是我们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二、要对学生有诚心
诚信,作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它是架起人们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有了诚信,才能友好相处,失信则分道扬镳。就教师而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加要求教师要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教师对待学生更应讲究诚信,以诚相待,诚恳地对待学生,和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把学生当做朋友来看待。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有了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而不是挖苦、讽刺。作为学生,从他们的内心来说都很希望能多接近老师。但他们往往又很害怕接近老师,这在学生心里就造成了一种冲突。这时,作为老师就应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融于学生之中,双方坦诚相见,以心换心,这样才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消除隔阂,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此外,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下,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要对学生要有耐心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富有深刻哲理的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启迪很大。在当今时代,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性格等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尊严,尤其在处理有问题的学生时,要冷静,做到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朋友看,而不能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的个性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尊重、理解、教育和感化学生。
四、要对学生有细心
对一个人的深入了解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老师了解学生同样要细心。细心就是要细致地了解学生,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和不足,并对之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对学生的需求、动机、思想、情感、愿望等进行了解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心理上的角色扮演代替现实中的角色扮演,从而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一致,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还原事实的真相,从而保证教育信息最佳接受效果的实现。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有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细心理解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应有偏见或戴有色眼镜去对不同学生进行评判。如果只以主观臆断来评判学生,而不是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问题最终也无法得到解决。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敞开心扉、坦诚交流,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我们的教育目的才算真正达到。平时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成绩中等的学生步入社会以后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来,而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的反而“默默无闻”,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预示或取代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在一些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以及品德行为有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如马加爵就是这样的学生。
五、要对学生有恒心
恒心,就是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教育、潜移默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恒心和耐心,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
总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要自始至终对学生怀有一颗信心、爱心、诚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温度和热度,我们相信压在学生心中的那块坚冰总有融化的时候,“子不可教也”的感叹将不复存在,教育的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
论文作者:孟军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要对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细心论文; 老师论文; 恒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