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部门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入WTO对我国工业的总体影响
根据入世达成的最终文本,对于工业部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降低进口关税对某些行业冲击较大。2002年我国工业品关税税率降到12%左右,农产品关税税率降低到16%左右,低税率(10%)的税目大幅增加,达到总税目的一半。其中,纺织品在18%左右,交通工具在18%左右,机械产品在10%左右,电子产品在11%左右,60%的税目达到承诺的最终约束水平。同时,开始履行全球信息产品协议,300多个信息技术产品平均税率降到5%左右,其中100多个实行零税率。到2005年,我国关税税率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税率高于25%的税目占不到总税目的5%,98%的税目达到承诺的约束水平。由于降幅不同, 部分行业或产品承受的压力较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或产品,如纺织品、皮革、陶瓷、玻璃等,关税降幅较小,而缺乏竞争力的行业或产品,主要是信息技术产品,大排气量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部分化工品和食糖等,关税降幅则大大高于平均降幅,会给这些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2.取消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将使一些竞争力弱的产品失去保护。根据承诺,在加入WTO后最长5年的过渡期内将取消配额,大部分实行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的产品在加入时或2002年就要取消。目前我国实行进口许可管理的工业品有385种,主要是汽车及零部件、 石化和机械行业中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失去非关税措施保护后,国外同类产品如大量进入我国,将对相关行业或产品形成很大冲击。2002年起,我国将对10种农产品和3种化肥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3.开放分销和服务领域对商业零售批发和工业生产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承诺,我将在加入WTO后的3年内基本放开流通领域的国内经营权和进出口经营权,逐步取消外资设立分销企业的地域、数量及股权比例限制。开放流通领域,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分销体系,对我同类产品的企业将形成冲击,如成品油的批发零售的逐步开放和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营销服务中心等,对工业的影响会更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工业部门而言,有利有弊,经过努力,总体上可以做到利大于弊。从工业的不同门类来看,随着矿业权市场的开放,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国内的采掘业除了部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的矿业难以为继,对于加快海上、陆上油气资源开发、有色金属、贵金属勘探和开采是有利的;对于电力工业以及煤气、自来水等公共事业,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有利于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对于制造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部分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受运输半径制约的行业,如纺织、轻工、建材、煤炭等行业,入世后仍具有比较优势,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二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高附加值领域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冶金、化工、石化、医药和机械等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但在经济规模与技术素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些行业的常规产品领域已经具有竞争力,但入世后这些行业的高附加值领域受到的冲击较大。三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以及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基础薄弱、尚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随着外资的进一步涌入,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面临挑战的行业,几乎都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国内市场潜力较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都有很高的经济规模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只有大规模投入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保持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都是那些国内市场早已饱和,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有较大份额且不断遭遇贸易摩擦的行业。入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影响是不同,即使在纺织、轻工、建材、煤炭等行业,也是有利有弊,有挑战也有机遇。
二、对主要工业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1.纺织服装。加入WTO 之后, 一方面可以按照纺织品服装协定(ATC)协议,获得“一体化比例”和“额外增长率”, 争取到自由化带来的贸易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边谈判及时获得多边的优惠待遇,同时可以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与有关国家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在北美、欧盟的区域保护主义面前,可以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身份,争取我国的正当利益,并利用各种规则保护国内纺织产业。但加入WTO带来的出口贸易增长在短期内并没有预期的大。首先,我国对配额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23%,仅有这部分出口受到加入WTO的影响。其次,加入WTO之后至2005年,我国从执行ATC协议中获取贸易利益并不多。根据目前ATC协议的履行情况,到2004 年末我国预计仅能增加出口10亿美元左右,这一结果大大低于人们的乐观预期。第三,加入WTO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可能将受到进口国特别保障措施的制约,根据中国入世的承诺,各类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增长率超过7.5%(毛产品为6%),通过磋商,WTO 其他成员国可以针对原产于中国产品单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纺织工业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一是加强宏观调控,保持棉花等纺织原料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中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加工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二是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技术升级,培育高水平的设计师队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三是培育名牌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走出去”,实现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转变。
2.家用电器。我国家电业对外开放较早,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中低档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加入WTO后, 家电行业同样面临挑战:一是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主要目标市场,索尼、松下、东芝、夏普、日立、三洋、LG、三星、飞利浦等已在中国站稳脚跟,国外家电制造商的进入将使国内家电企业现有的销售网络优势将不复存在。二是进口许可证的取消和关税水平的大幅降低,在高附加值产品市场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三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不少企业的技术来源受到限制,我国在空调压缩机、彩管和影碟机解码器等家电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专利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四是家电出口面临发达国家愈来愈多的技术壁垒(TBT),例如,在空调器行业, 除一般的产品安全性要求以外,欧洲要求进入的空调器在2年内完成HCFC的替代, 而北美则要求空调器的能效比达到新的标准。
应对入世,家电业要重点围绕大家电和关键零部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低噪音家电系列产品,并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加快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体系。以优势企业和著名品牌为主体,提高生产集中度。大力推广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国外营销网络,利用营销网络功能来扩大出口。积极推进在境外发展加工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带料在国外进行加工组装、设点办厂。
3.机械。入世后,我国将取消对外国投资者的外汇平衡、出口实绩、当地含量以及技术转让方面的要求,取消大部分机械产品的进口配额、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管理,这将对我国机械工业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国产化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2000年机械产品的平均关税为13.7%,由于实行各种关税减免政策,实际关税税率已在10%以下,常规机械产品不会面临较大的进口冲击。入世对于国内目前供需矛盾尖锐,正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的冲击将十分明显,其影响不可低估。受冲击较大的产品有:以超临界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燃气轮机和抽水蓄能机组等为代表的先进、高效发电设备;以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为代表的新型冶金设备;以年产60万吨及以上乙烯为代表的大型石化设备;以8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为代表的大型农业机械:以7立方米及以上液压挖掘机、10立方米及以上铲土机、百吨级及以上矿用车为代表的大功率工程机械;以中、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以数字化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工业控制系统;新型环保机械等。
机械工业必须围绕主要用户行业发展需要,依托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积极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加强营销体系建设,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
4.钢铁。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差距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装备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竞争优势不强。依据入世承诺,将取消钢材限量登记,钢铁工业面临较大压力。根据竞争力强弱钢铁产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普通钢材品种,这部分钢铁占国内消费量的65%,生产能力供过于求,产品质量可满足需要,生产成本具有一定优势;第二类为关键钢材品种,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进口量最大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镀锌板、不锈钢板、模具钢等13个关键品种,因国内能力不足,品种、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生产成本不具备相应优势,将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第三类为一定时期内立足进口的钢材品种,这些钢材品种,技术含量高,国内需求相对较小,如高强度级别、抗腐蚀和特殊扣型的石油钢管、超临界高压锅炉管等。
对第一类竞争力较强,能够承受住国外产品冲击的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使优势更优。第二类产品是今后改造的重点,这类产品通过现有改造,竞争力会大大提高,但在一定时期内仍需部分进口。钢铁行业要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搞好专业分工,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5.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矿产资源紧缺, 40%以上的铜精矿、30%左右的氧化铝需进口,矿山建设严重滞后于冶炼;生产集中度低,全国共有电解铝厂116家,大于10万吨/年的企业仅有8家,铜冶炼厂大于10万吨/年的企业仅有4家;目前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不足20%,环境污染严重;稀土、锡、锑、钨、镁等初级产品出口秩序混乱。
2001年,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为6.1%,关税水平并不高,入世后将进一步减让。其中氧化铝进口关税税率将从2002年起,分三年由18%,降到8%,铝箔由18%降到10%。 氧化铝进口管理也将逐步放开。加入WTO后,氧化铝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大。由于国内铝土矿资源绝大部分是一水硬铝石,用于生产氧化铝工艺复杂,能耗较高。目前,我国氧化铝的生产成本略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比澳大利亚高出将近40%。随着氧化铝进口关税下调,氧化铝生产将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强烈冲击。电解铝工业受氧化铝原料供应不稳、电价水平较高的影响,也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国内电解铝的生产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3,电解铝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下调到7%,也将对国内电解铝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有色金属近期要全面实施电解铝预焙化改造,2003年在全国实现淘汰自焙槽铝电解生产能力的目标。在西部发展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铅锌冶炼企业。在东部和西部各建一套30万吨的热连轧铝板带机组,增加国内高精度铝板带箔材的供应。在西部重点加强国家急需、具有优势的有色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
6.成品油。国内成品油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2000年汽、煤、柴三大油品产量1.2亿吨,出口687万吨,进口218 万吨(汽柴油进口采取控制措施);2000年生产商品燃料油1161万吨,进口1480万吨。我国承诺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成品油初始准入量为1658万吨,并每年按15%的速率递增,至2004年1月1日取消进口配额管理;同时承诺入世后第一年即允许非国营贸易进口成品油400万吨,以后每年递增15%, 2004年重新审议增长率。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关税可以维持在现有水平(各为6%、9%和6%)不变,但汽油和润滑油关税,入世后从9%分别降至5%和6%。在成品油分销方面承诺:入世一年后我国即允许外商以合资方式介入油品仓储业务,两年后允许外方控股,3 年后允许其独资经营,同时允许外商从事成品油零售业务,5年后允许其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加入WTO对我国成品油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取消非关税壁垒,恢复汽柴油进口。在进口成品油的冲击下,中石油、中石化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才能提高竞争力。二是关税减让,其中原油进口关税降为0, 有利于炼油行业降低成本(但同时减少了油田的收入)。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汽油关税下降,价格下调,将减少成品油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三是分销领域逐步开放,成品油特许经营不受限制,将对国内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我国成品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炼厂平均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工费用较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不足,油品质量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二是销售主渠道对市场控制能力还不够强,管输比例太低。应对措施: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善含硫原油加工和原油储运设施;二是适应环保和市场要求,提高汽柴油质量;三是发展成品油销售网络,提高零售比例;四是积极推进企业持续重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7.化肥。2000年我国化肥产量3186万吨,消费量4146万吨,国产化肥的市场占有率为81%。我国化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原料结构先天不足、装置规模小而分散。按照承诺,磷二胺初期准入是540万吨,尿素为130万吨、复合肥270万吨,配额内税率为4%,关税配额执行至2006年,并将逐年提高非国营贸易比例。从竞争力分析来看,目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氮肥企业,在享受优惠的计划内原料价格以及实施债转股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以重油为原料的大氮肥和以市场价格供应的新建的天然气大氮肥,受原料价格高和装置投资大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较差;以轻油为原料的大型装置,能力约560万吨,将失去生存能力; 以天然气和部分煤为原料的中型规模氮肥装置,在享受优惠电价的条件下,经过节能降耗和增产技术改造后,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他,尤其是远离原料产地的小型氮肥装置,多数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力。大型磷肥装置在提高开工率和解决了债务负担后,成本与进口产品基本相当,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小型磷肥装置虽然成本偏高,但由于符合国情,具有地域上的优势,对进口产品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由于磷复肥的市场准入量较大,部分企业难以维持。钾肥企业因资源匮乏、技术落后、核心技术不过关,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入世后仍需大量进口。
8.汽车。我国汽车整车企业达120多家,但年产万辆以上的只有12家,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都没有竞争力;我国轿车厂生产的20多种车型基本是引进技术,所有轿车厂都不具备整车独立开发能力;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种状况将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入世后面临严峻考验。汽车行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受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制约;二是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三是过度保护使行业竞争活力不足。
根据承诺,我国将在2006年将汽车整车关税水平由目前的80%~100%降到25%,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降到10%。进口配额实行每年递增直到完全取消,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初期的配额价值2.8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其中,车用活塞发动机于2003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摩托车于2004年1月1日取消,汽车关键零部件初期的配额价值6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其中车用空调器、载货车、救护车等专用车于2002年1月1日取消配额,柴油和其他汽油发动机于2003年1月1日取消,专用车等于2004年1月1日取消,客车、小汽车等2005年1月1日取消。同时承诺,修改现行汽车产业政策,提高省级政府批准汽车企业投资的限额,从现在的3000万美元,提高到加入后1年的6000万美元,加入后2年提高到9000万美元,加入后4年提高到1.5亿美元,取消汽车发动机合资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短期内进口配额的影响大于关税的影响。就整车而言,由于国内目前的主要生产企业都与世界知名汽车公司有着密切的合资合作关系,对整车的冲击不会太大。高档的重型载货汽车,对微型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对摩托车的影响程度就更小一些。“入世”后将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会有一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降到10%,整车厂会因此获益,而对零部件厂的不利影响会更大和更长一些。“入世”后,将对外开放汽车与零部件的国内销售、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领域。这些领域放开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畅通,要求我国汽车行业能够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迅速建立起网络化的营销服务体系。
汽车工业应对入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快修改汽车产业政策,推行型式认证,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有关政策。二是推进汽车行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引导和推动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四是利用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实现与主机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五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体系和采购网络,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9.糖业。全国食糖年消费量不足800万吨,人均6.7公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亚洲平均水平的1/2。历史上我国糖产量最高年份852万吨。我国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料单产及含糖低, 品种改良速度缓慢,品质不高;规模小、能耗高,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品种单一、质量和品种满足不了高质量食品的需求;综合利用规模小,主要副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达不到相关行业的合理经济规模,污染严重;制糖过程中大型、高效蒸发和煮糖工段的装备和自动控制装备的差距更大,有些技术装备仅相当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
入世后,我国承诺对食糖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初期的市场准入量为168万吨,配额内关税为20%,配额准入量年增长率为5%,2004年关税配额为194.5万吨,配额内税率为15%。国营贸易比例为70%,30 %分配给非国营公司。2000年进口糖64万吨,而关税配额的初期准入量达到168万吨,预计入世后进口糖将对国内食糖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入世后,在关税一定的情况下,进口糖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市场因素,国内生产成本低,糖价低,进口糖就进得少。进口量增长对国内糖价将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现行的产业政策产生影响。世界各国都对食糖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135个WTO成员食糖的平均关税达97%,我国的食糖市场是较为开放的。应对入世,糖业重点要发展规模制糖和规模化糖料种植,提高糖料单产和含糖。
10.医药。入世总体上有利于获得我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入世后医药领域的承诺主要有:同意执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在服务贸易协定(GATS)方面,承诺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经销市场、以及从加入世贸之日起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分阶段逐步取消大型医疗器械进口的行政审批。知识产权协定和服务贸易中的开放药品经销市场对我国医药行业影响最大。
从近期看,加入WTO, 对医药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我国药品进口以制剂为主,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价格差距很大,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构成很大冲击,但对半合成抗生素和头孢系列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医疗器械中的B超、 内窥镜等产品影响较大。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从1993年起对药品实施专利保护,并对1986年至1992末在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有条件地实行行政保护。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 短期内新药品种将大幅减少,我国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将主要依靠进口。三是开放药品分销服务的影响。从2003年1月起, 中国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一定的冲击。
我国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入世后要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β内酰胺类、维生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加快推行GMP认证。
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入世将为中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但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差,现代化水平比较低;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工艺技术落后,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保持中药优势,要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加大实现中药材、中药饮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力度,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实现中药生产的现代化。突破丸、散、膏、丹、汤的传统做法和观念,在高效、快速、微量化、给药便利、便于贮藏携带等方面下功夫,以排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
11.生物制药。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已逐步步入自我创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60%都有知识产权,生物工程菌在VB2、 苏氨酸、地塞米松的生产上已得到应用,用于VC生产的生物工程菌正在研究中。对生物制药行业来说,部分都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但由于生物技术药物从基因到产品的整个过程可变因素非常多,可争议的地方非常多,影响也比较复杂。“十五”期间应加大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工程药物以及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的支持力度。在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跃式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严格控制新建制药企业,引导新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向现有企业集中。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利用重组DNA 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消耗。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亚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爱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包括涂剂、检剂、气雾剂、滴剂等;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濒危和稀缺中药材。
12.信息技术制造业。一个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在内的产业链及半导体设备业和材料业。2000年我国市场需求总量是226亿块,需求总额为975亿元,国产集成电路市场份额不到20%。目前,我国已开始掌握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但是,必须看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上仍比较落后:首先,表现为产业规模小。2000年全国半导体销售额仅占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的1.5%,占国内市场需求份额仅为1/5,大量产品还要靠进口;其次,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技术和高档产品主要靠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和工艺开发人才缺乏。从制造技术方面来看,国际IC业的工艺水平已经进入0.13微米、12英寸硅片。目前,国内的主流制造技术则为5~6英寸硅片、0.5~0.8微米。90年代初,我国电信设备市场已经向外商开放,世界上前十大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大多都已进入我国,在低端产品市场民族制造商有较大的优势。以2000年接入网市场为例,华为的市场占有率达46.1%,中兴达23.1%。2000年我国计算机市场总额为2150亿元,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为593亿,计算机硬件为1557亿。在国内计算机制造业中, 高精加工、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品,如巨型和大型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网络产品等,在制造技术上比较落后,市场占有率较低,虽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档次和性能上还没有形成与国外先进产品抗衡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产业而言,入世承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承诺遵守国际信息技术协定(ITA), 该协定所涵盖的产品将逐渐实现零关税;承诺取消非技术壁垒;要取消出口补贴;将大幅度开放服务市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入WTO后, 将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净化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在关键技术方面,如CPU、存储器和其他大规模集成电路, 受到保护专利技术的约束,国内企业发展道路艰难。但入世也将会降低我国信息技术制造业所需的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同样会提高国产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的开放有可能使中国成为计算机、集成电路、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一个中心,国际芯片厂、计算机、电讯制造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紧在中国投资。
13.造纸。2000年,我国纸及纸板总消费量近3525万吨,全国纸及纸板产量3000万吨,年进口量600万吨,出口量72万吨,产品自给率82%。目前存在着木浆比重低,企业规模小,中高档纸生产能力不足的三个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以及污染治理负担重和建设资金不足的两个难点问题。世界造纸工业国际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吸引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向中国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由于中国现有造纸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将对我国造纸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入世后纸张关税逐步降至平均关税5%~6%,高附加值产品如铜板纸、涂布白卡纸进口将会增加,对牛皮箱纸板、瓦楞纸等中低档产品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对我国纸张市场和缺乏竞争力的生产企业会造成较大冲击。
纸业应对的重点是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纤维;纸及纸板产品应向薄型化、上质量、上档次、多品种方面发展,大宗产品要突出提高质量和档次,加速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提高单机和单条线的规模,木浆纸厂的年产规模提高到10万吨以上;扩大开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改善投资结构。
三、宏观层面的应对措施
1.充分用好过渡期,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享有的权利。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只有三五年,时间很紧,要充分利用过渡期的宝贵时间,抓紧做好应对的深化和细化工作,尽快提高适应能力,减缓入世前期适应阶段可能遇到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享受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将为我国扩大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稳定良好的条件和保障,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鼓励国内优势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
2.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注重发挥整体优势,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的改组、改造必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为下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他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鼓励上、中、下游产业通过资产重组等形式构建新型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搞好矿山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依法对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予以关闭:对资源枯竭的矿山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关闭或转产;对产品没有市场、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继续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制环境。统一税收政策、内外贸体制、整顿关税减免优惠措施,对国内外各类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行政性进入壁垒,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领域的非公平的限制。清理整顿计划经济特征鲜明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既要严格履行我国对外承诺,又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发展自己,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履行世贸谈判有关承诺,抓紧细化应对措施,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进出口管理体制。依托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重点省市、尽快建立重要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监测系统,争取产业保护工作的主动权。对重点敏感出口产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发现有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要坚决制止。
5.抓紧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播、技术交流、专业培训、咨询服务、行业标准、产品检测、举办展览、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以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反映企业实际问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面对入世,行业组织要加紧制定、修订新的行业技术标准,大力加强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