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福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学研论文,福建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专业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 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影响和社会、技术、经济的急剧变迁,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资源环境和科技竞争压力突出,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凸显。创新正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界和高校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活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使命的高等学校,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转变。高校能否培养符合产业所需的人才,能否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必须依靠产业界共同参与;产业界能否利用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创造经济效益,是增强产业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必须谋求与高校深度合作。可以说,产学研合作可为高校促进教育进步,为产业界增强资源效益,是在双方互利互信、资源共享之下共创产学双赢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又是一种创新研发机制,是以提升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创新能力、人才质量、社会发展为策略的改革性、引导性和支持性的创新活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既立足经济发展,进行合作研发,又面向专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 二 工业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 工业设计学科融工学、美学、经济学为一体,人才培养注重思维创新,强调动手实践。只有根植于企业的沃土,工业设计人才方能具备产业需要的创新能力水平。为此,国内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工作室模式。学校成立与产业相关的若干工作室,工作室承担教学与研发、课程与课题的双重任务,如广州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学校。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周边的产业形态非常发达,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强大、能胜任各工作室不同专业面向的实务教学。二是孵化基地模式。高校自主创办集孵化、投资和运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孵化基地,如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种模式多是为释放大学研发能量,以增进产业竞争力。三是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共同建设计研发中心,主要以横向科研合作方式与企业合作,如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湖北汽车工业大学等。这种模式由于校企双方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层面不同,介入深度也就不同,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师生所负理论水平“无用武之地”。四是企业主体模式。企业以技术咨询、契约式研究、委托开发、冠名设计竞赛活动等建立与高校的即时合作关系,如华帝、美的、灿坤等企业。这种模式没有学科规律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无法与设计教学过程相连,难以达到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五是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如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广州工业设计城等。这种模式以设计服务业聚拢为特点,虽有一定的产学研集合效应,但对于规模化、批量式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来说,仍然是困难重重。 三、福建工业设计教育及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 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其他省外高校、研究院或产业界,率先挂牌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但还没有涉及到工业设计领域。创办于1952年的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于1985年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是福建地区最早开办工业设计教育的高等学校,2004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工业造型方向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2011年获批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开始招收设计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成为福建地区开办最早、发展较快的工业设计教育院校,但还没有建成全省协同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10年来,全省29所本科学院中另有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龙岩学院等公立高校及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独立学院开设了产品设计或工业设计专业。这些新开办的学校,由于历史太短、基础薄弱、资源紧缺,不可避免地存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完备、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照搬他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科学管理较弱、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调研显示,目前福建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校企共同举办工业设计大赛。例如,华侨大学与福州都视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暨2013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福建工程学院与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东昂光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举办“茶花杯”“东昂杯”学科竞赛活动。二是教师团队开展工业设计产学研纵向科研课题、教改课题研究。例如,福州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了“卫浴产品创新快速产业化设计系统”“‘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三是教师个人主持、承接企业设计课题或创办工业设计公司。例如,福州大学教师主持安硕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医用空气净化器”和“77型/07型空气净化器”产品开发课题,华侨大学教师创办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教师参与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东昂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设计等。四是聘请业界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研讨和毕业设计评价。五是学校参加政府主办的“6·18”平台推动工业设计项目对接。六是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和深度实习。 可以看出,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但能发挥主导作用的系统化平台构建尚在探索实践之中。 四、福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基本模式 如前文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包含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前者着重整体规划产业界与学校间的合作,引导产业界端正经营理念及协助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学科水平,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整合的目的;后者强调校企课程体系共建与教学过程共施,缩短学校教学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落差,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产业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有系统的设计,才能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目的,如图1所示。标签:工业设计论文; 产学研论文; 协同创新论文; 设计专业论文; 创新设计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工业设计大赛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