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艰苦奋斗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都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丰富内容。过去,我们依靠它,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使它成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一、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迈进。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同志的艰苦奋斗观念淡薄了。有的人认为,艰苦奋斗只是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度过难关的一种手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再要求人们艰苦奋斗就不合时宜了。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影响所及,不仅冲淡了人们的理想,消蚀了人们的意志,而且导致了社会上出现某些铺张浪费、贪图享受和奢侈腐败的歪风,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勤俭节约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期都不可缺少的。纵观历史,社会每前进一步无不是人们艰苦奋斗的结果。世界上任何民族、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一个国家要兴旺和发达,没有一种自强、自立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上下五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具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作伟大、光荣的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井冈山到延安,从瑞金到北京,正是由于有着艰苦奋斗这个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法宝,使她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压力和诱惑,顽强地、不妥协地和各种艰难险阻、敌对势力作斗争,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终于把昔日百孔千疮、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六十年代严重困难的克服,以及大庆油田的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原子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上天……都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艰苦奋斗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强大武器,也是我们党的真正政治优势,我们永远不能丢掉这个传家宝。早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就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毛泽东同志又强调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明确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江泽民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又强调要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明确指出:“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他还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64字的创业精神,进一步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如此强调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呢?

首先,是由我国要实现的目标的宏伟和艰巨所决定的。党中央从我国实际出发,确定了我国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下个世纪中叶,要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极其宏伟的。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必须与各种困难、阻力、干扰作顽强的斗争,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实现。而且,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它除了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外,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必将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现成的经验可鉴,也无现成的方法可依,更无现成的模式可仿,需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攻克难关。因此,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全民奋起、艰苦创业的过程,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开拓进取。

其次,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比较落后,我们还有七、八千万人口尚未脱贫,人均资源也不足。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与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已经落后了二、三百年,要在目前还较“穷”的基础上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缩小以至消除这种差距,赶上西方发达的国家,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靠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同心同德,艰苦创业。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是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二大报告也强调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靠艰苦奋斗,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此外,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还由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所决定。进入9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剧烈、最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同时,国际间产业结构开始新的调整和组合,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这就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一个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今后的一段时期将是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好时机。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上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这又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仅关系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全民奋起,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迎头赶上。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深刻教训。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奋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乃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决不能忘记、更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

二、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同艰苦奋斗截然相反的世界观,它是在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人们侵袭的一种反映。实行对外开放,客观上把我们党和国家置于一个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中。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腐朽没落的思想也乘机而入,侵袭党和国家的肌体,腐蚀某些人的灵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在等价交换、利益原则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急剧膨胀。它是一种严重的腐蚀剂,使人们失去理想和意志,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害怕艰苦,贪图享受;只顾个人,不顾集体。在一些人中出现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糊涂观念,并以这种价值观来评判和处理问题。有的人为了个人的目的,可以见利忘义,贪污受贿,不择手段坑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犯罪的道路。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社会风气不好,拜金主义、铺张浪费盛行,则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就提醒我们:“经济建设这一年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地毒害着广大青年直至党的干部,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如果我们不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以振奋民族精神,不以正确的崇高的思想来引导社会,必然导致社会思想道德的大滑坡,后果将不堪设想。

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的思想意识,具有强大的批判力、凝聚力和振奋力,是克服各种腐朽没落思想和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有力武器。它对于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重振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讲艰苦奋斗,使全体人民懂得坚苦奋斗的深远意义,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

艰苦奋斗,不是一个只限于生活俭朴的概念,它是一种对工作、对事业、对生活的人生态度,是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奋斗、拼搏、进取精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艰苦奋斗主要是发扬不怕任何困难,为祖国、为人民顽强奋斗的献身精神”。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哪一个行业工作,每取得一项成果或成就,都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因为每个行业、每个领域中的人,都有自己工作中所面临的各自特殊矛盾、难题、困难,甚至风险。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人们在自己职业领域里或事业上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大凡有建树、有成就的,都是通过艰苦卓绝拼搏的结果。敷衍了事,苟且偷安等人生态度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要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就要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敢于同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阻力、干扰作顽强的斗争;在观念上,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才能创造新业绩,艰苦奋斗精神才能转化为创业的物质力量;在工作上,要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和恶劣,也无论前进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险阻,决不退却。如果条件不足,要靠自己去创造,绝不能等待观望,为了事业的成功,应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精神上,要意志坚定,毅力顽强,也就是要有韧劲。从事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甚至失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就会使事业半途而废。只有把干劲和韧劲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俭以养德,奢必丧志”,只有保持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情操和美德,才能抵制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失艰苦奋斗之志。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然,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要我们否定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并不是要我们信奉苦行僧主义,而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仍然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敢于同一切艰难困苦作斗争。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女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在于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新形势下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带头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对于在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一方面,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他们带头艰苦奋斗,才能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而且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着直接支配人财物的便利条件,他们带头艰苦奋斗,不仅可以直接节省大量社会财富,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战斗力,可以有效地阻止社会上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加强我们党和政权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这不仅要求我们党要有一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还要求她始终保持一种包括艰苦奋斗精神在内的优良的党风和廉洁的政风。对此,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他曾多次阐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强调要把加强廉政建设贯彻于整个改革开放的始终。“公生明,廉生威”,只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我们党就有力量,就有威信,就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愧于肩负人民重托和希望的执政党。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想开始滋长蔓延,既涣散了人们的思想意志,又对党风发生着不良影响。腐败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祸患。

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滋长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忘记了党的政治本色。因此,加强思想教育,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精神武器。一个保持着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能够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而一个人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害怕艰苦,贪图享受,那就必然会堕落下去。所以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年到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紧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我们正处在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要求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民奋起,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  ;  ;  ;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