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体验数学论文_苑治君

联系实际体验数学论文_苑治君

苑治君

(岳池县酉溪小学 岳池 638300)

【摘 要】:数学,“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得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让人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数学中联系实际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及运用。

【关键词】:数学、创设、探索、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Abstract:Mathematics, "Learning to live for life" closely linked to actual student life. "The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put great emphasis on mathematics and real life have to contact: "Mathematics is a living, working and learning essential tool that can help people to deal with data, calculation, reasoning and proof." Allow people to fac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ry to u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tudy to find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ace of new mathematical knowledge,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ek the true background,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ir application. From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scenario of life and things of interest to students of innovation,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with practice and contribute to new knowledge, the consolidation of old knowledge and use.

Keywords:mathematics, to create and explore, with pract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0前言

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联系实际,生活中体现知识

1.1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长期这样教学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我们要重视学习数学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

如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第一次接触12+8×3这类题目时,“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教师是直接把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不大一样。笔者在新授这一时,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展示生活情景,出示一个标价12元的铅笔盒和1本标价8元的书,询问“这两样物品多少钱?”。然后又出示2本书,标价也都是8元,询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12+8+8+8或12+8×3。 第二步,讨论“12+8×3”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12与8的和,再乘以3;有的说先算8与3的积,再加上12。经过讨论,当学生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推算运算顺序)。教师立即又追问:“为什么先算8与 3的积,请根据具体事例说明。”最后学生搞清楚在两种不同的物品的总价时,首先要分别知道书和铅笔盒各多少元,然后再计算他们的总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情景,和计算总价的,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2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如角的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做法是: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不同的角,问学生这些叫什么?学生答:“角”,然后出示角的概念,让学生背诵。接着安排一些判断题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看似较为简洁,几分钟后学生就能诵出角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产生却脱离学生的认识。学生记住的仅仅是一段数学术语,而无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堆砌的只能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教师先询问:“你们见过角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各种物体中的角,接着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是否与材料有关?”“那么,什么叫角呢?”;“请小朋友根据你手上的实物形状, 画一个角”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实物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从而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1.3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智能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2.1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学生就想要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2.2创新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的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如低年级学生“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5条裤子和8件衣服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服装可以配成几套,并把每一套用笔构廓出来,告诉学生这每套之间是对应的;接着可以出示类似的物品让学生直接说说有几套是对应的。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这些实物直接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可以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因为每一线段图都可以表示无数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对应思想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3.1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在的数学是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只是用耳朵听。动手实践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想象空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新教材“拼图”这一课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尺子和长方形、正方形图形。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手上的工具摆放出不同的图形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摆放,看看拼出来的图形相不相同,并说说自己的结果。学生总结出:尺子摆放位置不同所组成的图形就不同。然后我还鼓励学生同桌、前后互相讨论摆放图形,并把拼好的图形画下来。还有在学习“长方形盒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让学生上讲台来折一折、比一比、数一数,找出他们有什么特点。给时间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适当的给学生引导,再调动全班学生一起动手操作,互相导论交流。把抽象变为直观,由不懂到懂。最终得出长方形盒正方形的特点: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边相等。让学生亲手操作、讨论,亲身触摸数学问题。主动思考问题,提出新问题,达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3.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4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创设新问题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想了解时,教师不能直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这是学生就会形成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索的强烈欲望。

例如: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应用题后,笔者在周末安排了这样一道作业:“如果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个点去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利用双体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电话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 些学生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却成了他们交谈的热点。当具体讨论线路时,又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 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结束语: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范小韵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指导》.北京教育出版社.

[2]陈震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郭光华编著.《教师文体写作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方春耕著.《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文作者:苑治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1(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联系实际体验数学论文_苑治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