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目的 对院前急救护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救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急救护理期间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分析研究表明,该组患者在急救护理期间主要面临着急救现场环境不佳、出诊超时以及技能不熟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结论 面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加大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从而达到增强急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前言
护理工作在协助诊疗、患者疾病预防、康复、诊疗过程、院外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也是加强患者诊疗体检、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大,并且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多,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繁琐,任务繁重,同时还负责着急救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因此,急诊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出现不良事故的几率也相对较高。院前急诊护理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期,因此,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相对较高,出现不良事故的几率也很高。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院前急诊护理中优质合理的急救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且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强化医院的护理水平。但是,在院外急救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佳。作为一项风险大并且难度相对较高的工作,院前急救工作不仅具有及时高效性,同时还需要强化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给患者的急救工作提供一个安全的基础保障。文章以我院收治的32例危重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现对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急诊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3例,男性患者有1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56.79)岁,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患者的患病因素包含以下方面:12例患者属于急性突发病患者、11例患者出现了交通移位故障,剩余的9例患者则患其他病症。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
在对本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常情况下,因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以及随机性,因此无法确定患者突发疾病的地点以及时间,并且其所涉及的学科也并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会加剧出诊超时隐患。(2)部分患者在拨通“120”之后,由于心情紧张急迫,导致急救工作者无法准确掌控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延缓了救治时间。(3)受患者急救现场光线暗淡以及环境狭窄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妨碍医务工作者的正常救治。(4)由于个别急救护士的专业技能生疏或是应急能力不足,导致急救工作受阻。(5)一般情况下,在对患者中途进行运转的过程中,由于没能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工,或者对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够合理,从而给患者带来了再次伤害。
1.2.2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1)需要不断强化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急诊护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急救设备或者急救设施的操作水平。与此同时,可以借助实际操作演练,对医务工作者的应急反应能力予以锻炼,从而达到提升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对于急救电话,应该由专人负责管理,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首先需要和患者的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详细了解患者的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家属给予基础性的应急措施。此外,应该嘱咐患者切不可擅自移动躯体,并且要对现场的地址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及时出诊。急救工作者应该做好24h待命准备,救护车司机对路况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急救现场。(2)现场急救护理管理:救护车达到急救现场之后,首先,医务工作者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病情的表现状态,在正确落实相应的急救措施之后,在确保其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应该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上,并且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该保持好现场的良好秩序,尽可能避免嘈杂的环境给急救工作带来的影响,确保各项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3)转运护理管理:确保急救车中相应设施齐全,尽可能避免在途中出现严重的颠簸。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检测仪器有效连接起来,并且要保障相应管道的固定性。在途中要时刻警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保持畅通的呼吸。
2.结果
分析研究表明,在急救护理期间,主要存在着急救现场环境不佳、出诊超时以及技能不熟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讨 论
在落实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以往的护理工作经验,并且根据具体发生的安全问题为主要依据,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准确评估安全隐患。在出诊到运送的各个环节,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3.1完善培训机制
院前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有效确保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用考核上岗机制对护理工作者的各项工作予以指导,以此来有效落实考核项目以及培训项目,从而在根本上有效提升患者的应急管理能力。此外,还需要培训相关护理工作者的急救护理表的记录工作,使护理工作者能够高度重视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且要注重相关内容的书写规范性,准确反映第一时间的患者状态和护理内容。
3.2完善护患沟通
在落实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护理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不仅要积极参与到相应的专业化项目中,同时还应该提升自己的交流水平以及沟通能力,确保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使患者家属得知风险问题,以此来使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初步认可,并且做好心理准备。此外,在落实院前急救急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或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签署书面的合同,之后护理工作者才能执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3.3完善患者分级管理
为了达到提升院前整体急救急诊护理工作水平的目的,不仅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各项管控工作的有效实施。研究中表明,应该根据急诊护理工作的路径,分析患者入院之前的状态,并且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落实分级管理工作,对于一些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应该优先进行诊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急诊患者的救治水平。此外,还应该培养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意识,使相关工作者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面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中出现的情绪变化,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确保院前急救急症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苗苏州.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5):142-143.
[2]陈丽丽.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58-159.
[3]李淦清,香群英,赖锦礼,莫燕霞,刘小敏.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154-156+167.
论文作者:孟雪,滕健,王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工作者论文; 工作论文; 现场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