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集合物理、化学、生物手段为一体协同作用的方式。它通过物理技术进行沉积过滤,化学技术进行氧化分解,生物技术进行分解吸收,三种方式协同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各种有机物、悬浮物以及重金属。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显著效果的同时成本相对低廉,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立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期为各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民心。为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社会积极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较少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几点简要阐述: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况
所谓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建造人工湿地系统,在类似于沼泽的人工湿地上种植特殊植物,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然后将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利用湿地周围的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植物的根系对污水进行联合处理。首先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一部分悬浮物被植物根系以及土壤阻挡滞留,有机物等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作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主要分为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三种类型。其中,水平流湿地保湿性能最好,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受季节影响较小;表面流湿地不需要填充物,造价相对较低,但也存在水力负荷低的问题;而垂直流湿地兼具前两种类型的优点,但在建造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应用不是很广泛。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较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大优势,且效果显著,但就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来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机制特殊,在一些地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美人蕉一类的热带水生植物难以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生长,会影响整个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其它植物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生长周期,这些都会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带来影响。其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要想很好的处理污水的淤积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填料空间,这项需求就要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基地比一般污水处理厂大两到三倍,这也给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增设了障碍。另外,水流因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时间越长污水处理效果越好。再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过程需要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之后,人工湿地水体中的污染物基质越来越多,逐渐趋于饱和时,如果不及时加以人工处理,使得水体中的微生物繁殖的越来越多,破坏原有的污水处理能力,这样的结果与污水处理背道而驰。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关的人工管理维护工作也是极有必要的,是保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现阶段我国能源短缺,同时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中小城市及乡村地区缺乏一定操作管理技能的技术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循环,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益的实用性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在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以取得适应各地区不同气候环境的实用性方案,促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3.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起源于德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广泛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循环、物种共生的原理,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协调,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物质再生的潜质,防止环境二次污染,是一种良性的污水处理方式。我国直到1987年才真正建立起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基地,之后对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实践表明,对于管理水平不高、水量不大的城镇及农村较分散的污水处理都是十分可行的。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运用到特殊工业废水方面,这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3.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应用
我国现阶段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污染正慢慢向我们的生活逼近,同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大部分还在采用二级活性污泥处理这样的传统技术,工程能耗大、要求高,对于一些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压力的中小城镇和乡村,根本无力进行污水处理。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天然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具有更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还有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虽然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大都以处理污水为目标,是经人工设计并建造的工程化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生物、化学三者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不同程度的改善水质,实现生态化净水处理。这些人工湿地很少有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模拟,在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上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重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活环境是必然趋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具有很多优势,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耗资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势必会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加深广大读者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认识,促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一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6,(26):62.
[2]骆碧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4186-4186.
[3]贾澍.北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植物选择[J].新农业,2017,(13):50-51.
论文作者:王晓栋,张昊晗,孙彩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湿地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技术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污水论文; 我国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