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1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院校传承与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亟待引起高度关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卫生职业院校传承培养医学伦理观念的最终效果。本文将重点论述新时代下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观念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观念;培养
传承与培养卫生高职生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传承好医学伦理观念,能够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职业道德发展过程,感受医学先贤为解决病患痛苦的艰苦奋斗征程,从而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从而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能够自觉站在病患的角度去思考工作,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去解决患者痛苦,从而和谐了医患关系;能够正确看待医疗技术的发展进程,汲取医学伦理学的有益经验,从而促进医学行业的创新发展。由此可见,传承与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新时代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观念培养存在的问题
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部分学校不重视医学伦理课,将其作为选修课或不纳入培训体系中,在教学时间上随意安排,也不配置专职授课教师,客观上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教育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及时引入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前沿,没有将其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导致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存在;在教学手段上较为呆板,一味采取的是理论灌输,现场感受、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匮乏;师资配备和激励机制上严重不足,很多是由其它课程老师兼任,并且教育效果也不能有助于教师的进步,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最终效果。
(一)从国外医学人才培养看国内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各国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都非常重视,要求培养出的医生兼具保健者、决策者、沟通者、社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标并没有体现变化与发展,使得医学人才在科学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短缺,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人文科学的课时少,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继续教育中,医学专业人员缺乏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德素养的提升。因此,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教育主体认识不够
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较为重视,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医学伦理教育另有专人负责,这在无形中就使医学伦理学教学不能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另外,少数医学生有失范行为如论文造假、缺乏社会公德等,这不利于医学伦理规范的科学培养及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医学人文关怀的启迪,实践实习中,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更多的重视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开展各类专业讲座、拓展不同领域的前沿知识,但关于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操守、医学伦理教育方面都很少。随着目前医学院校招生范围的扩大,带教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因此出现了带教老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医学生医学伦理职业操守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和个别从教医师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一些负面因素导致部分医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错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与医生职业道德要求相背离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区别对待病人、工作散漫、责任意识不强、见死不救、医疗差错的频繁出现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坏了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形象; 社会环境和一些从教医师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医德培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得医学生在职业操守、医学伦理的认知上产生了迷惑甚至动摇。
二、新时代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观念的培养策略
为此,具有而言,就是要加强传承培养医学伦理观念的重视度,确保足够的师资、时间和场地,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医学伦理教学方式;要丰富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发展相一致,突出健康和生命两个主题,突出岗位实践性转化,使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更好的理解医学伦理学的价值;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手段,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建强师资队伍,配备专业教师,并为他们提供成长进步的舞台,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一)广泛开展医学伦理教育
一方面,要将《医学伦理学》教学作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的主渠道和培养医学生伦理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沟通式教学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起到加强医学生伦理素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在医学专业课教授环节增加医学伦理知识的渗透、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加医学伦理理论的实践、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加入医德方面的内容等途径,将医学伦理教育延伸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医学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唤醒医学生的伦理意识,培养医学生的伦理情怀与职业精神。
(二)增强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人文品质
职业操守的构建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济世救人的奉献精神。教育中更注重让医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修养要靠自觉,在医疗护理的实践中踏实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估,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职业精神的培养,应把着力点放在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深化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让医学生自觉地投入医学实践。医学乃仁学,其人文关怀是最基本的服务态度,社会上呼唤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珍爱和关注生命,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从医工作者,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发挥主体意识,不断培养自我“尊重生命、崇尚正义、敬业爱岗、心胸宽广”的人文品质。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组织文化的育人功能
组织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可以塑造人。环境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学院校应该创造条件,严格治理医德环境,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发医学生的责任感、上进心,教育医学生热爱事业、恪守医德,立志献身于医学,启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医学职业操守培育的有效载体,优良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环境对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医德教育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医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积累教育的资源,形成医学院校的人文特色。
结论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健康以及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提升,但医疗行业中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伦理道德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对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进行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应当通过伦理教育,使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促进她们道德伦理官能的提升,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18年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冬杰 陈兰云 付立侠 胡继兰 黄志强 苗冠军 张艺严,编号GXDJ2018B174)
参考文献:
[1]李明喆,袁和静,刘金玲.生命文化融入医学伦理建设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4):514-515.
[2]伍天章.新时代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4):434-45.
[3]宋晶,余进军.论医学伦理视域下人文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7):8-9.
[4]王超.“医患冲突”背景下医学伦理教育的检视与重构[J].伦理学研究,2018(01):100-102.
论文作者:王冬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医学论文; 伦理论文; 医学生论文; 伦理学论文; 医德论文; 观念论文; 卫生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