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天舒[1]2004年在《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文中指出广州是全国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方州市林业信息工程建设项目于2003年起山中南林学院承建,2004年广州市将进行全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此项举措是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将更加有利于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为了更好地贯彻我国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和条例,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提高行政管理与办公的水平与效率.决定建立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从野生动植物管理的各种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入手。所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 (1) 在全面分析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C/S和B/S相结合的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数据维护子系统、行政管理子系统、报表和专题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Web服务管理子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模式。页面风格与现有林业电子政务网基本保持一致: (2) 系统采用了当前世界上最成熟、最稳定的Oraclc+ArcSDE空问数据管理技术,即将Oracle作为空间数据管理平台,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并采用了ArcGIS等软件技术进行增值开发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模式进行建设: (3) 系统实现了对广州市野生动植物海量、大范围连续空间和属性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 (4) 系统不但能实现高效存储和管理野生动植物的基础数据.并能综合运用3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以广州市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数据为数据主体。在AreGISEngine和ArcIMS的基础上,实现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在建立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兼顾调查成果信息。并逐步建立野生动植物调查的空间和属性数据更新机制、共享机制以及分发服务体系: (5) 针对本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详细讨论并设计了较完善的用户授权、二级登录等系统的安全管理、保密措施; (6) 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开发。
汤其丰[2]2009年在《元数据理论在林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元数据对于促进林业信息的管理、共享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元数据理论在林业信息进一步挖掘中的应用对于林业信息研究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研究意义。通过元数据理论来描述林业信息,提供有关林业信息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格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对原始数据集提供概要的描述,促进林业信息共享,为我们更好的利用和改造森林资源提供了可能。通过元数据理论来建立林业信息文档和索引信息,帮助林业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林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基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森林资源监测技术研究”课题(任务书编号:2006BAD23B0204-3),本论文以广州市林业信息为例主要就元数据理论在广州市林业信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文以元数据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现有林业信息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数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基于元数据的林业信息管理元数据标准和林业信息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实现了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的协同管理和信息利用,对基于元数据管理的林业信息的数据挖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数据挖掘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基于现行的科学元数据标准和林业科学元数据标准,按照“共享元数据标准、领域元数据标准、领域专用元数据标准”的叁层模式,确定了关系类型数据集元数据的UML模型,共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分别是:标识信息模块、分发信息模块和维护信息模块等。(2)本文以数据集为单位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制定的元数据标准对数据集进行描述并建立元数据库,从整体上对广州市林业信息的元数据理论应用作了尝试,提高了广州市林业信息管理的规范化。(3)实现了数据集的访问和元数据的分类检索和浏览,为用户提供关于数据集的较为详细的描述,如数据产生的方法和条件等各方面的详细记录。(4)在初步实现查询和共享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林业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利用做了一定的数据挖掘,以期提高林业信息的利用效率。元数据理论在林业信息研究中的应用必然是一个逐步推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我国元数据理论在林业信息研究中的应用在国内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林业信息中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制定。(2)林业信息的权属问题。(3)林业信息数据挖掘的进一步探讨,支撑海量林业信息数据挖掘的分布式计算算法亦待进一步研究。
韩杏容[3]2007年在《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以信息化理论和实践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分析了国内外林业信息化及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和实践情况及目前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的复杂性、交错性和多层次特点基础上,针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归纳总结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建设所涉及到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社会服务叁部分组成的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构建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层次框架及每个层次的技术模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本论文取得了如下成果:1.从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社会、环境以及林业生态工程自身建设对适时、综合的多元信息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需求的综合性、时间性、层次性、多样性、空间性等基本特征;并进一步从直接信息需求和间接信息需求角度分析了信息输出的多样性,从信息利用对象、信息利用层次、信息利用类型和信息利用部门方面分析了信息挖掘利用的多层次性和交错性,以及林业生态工程信息需求的技术要求。2.在相关信息化建设已有生产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理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主体理论及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撑理论叁大体系构成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的观点。其中,信息学理论、信息系统理论属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理论体系,信息生态理论、信息价值链理论和信息协调理论属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主体理论体系,信息可持续发展理论属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支撑理论体系;并对上述理论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3.提出了信息生态动态平衡和信息价值链增值的观点。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生态平衡有两种状态,初级平衡是指信息系统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协调平衡,系统运行正常,系统功能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高级平衡是指信息化建设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相协调,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到工程以外,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是信息生态正向演化的结果。要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增值主要有价值链内涵增值和外延增值两种途径。内涵增值是信息系统初级平衡的价值体现,外延增值是高级平衡状态时价值体现。4.提出了由网络平台层次,系统结构层次,信息处理层次和业务管理层次四个层次构成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模式框架。林业生态工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FEECRM)和林业生态工程供应链管理系统(FEESCM)是实现林业生态价值链外延扩展,达到信息生态高级平衡的的技术保障,林业生态工程企业资源计划(FEEERP)是实现林业生态价值链内涵发展,达到信息生态初级平衡的技术保障。5.在总结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基础上,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业务的需求分析,概括和整理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业务内容,并从提炼共性和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综合考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即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态产业经济是构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架构基本模式的观点。构建了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社会服务组成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提出了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内容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功能模块。6.以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为指导、技术构架和总体框架为支撑,以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案例,对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局部验证的应用性研究。
夏栗[4]2010年在《基于复杂网络的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层次性高、组织性强的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能加速系统的数据流动,加快系统的运行,有利于系统维护。随着林业信息化的普及,林业应用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林业信息化促进了林业现代化。在数字林业、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林业应用系统对其功能结构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点在于增强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块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本研究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为基本工具,全面分析了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的特点,选取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例,并对实例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数据统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标度网络择优链接的特点对原系统功能结构模型进行优化重构,并对优化重构的结果进行了合理评价。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系统的特性,列举部分常用林业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提出对林业应用系统这个范畴较广概念的整体认识。它包括应用于林业的所有管理系统,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系统等等。(2)选取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统计调查大量用户执行该系统功能模块结点的结点连接比例,以该比例作为研究的数据基础。(3)通过数据特征分析,并结合无标度网络择优连接性的特点,得到的结论为实例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块间的相互关系符合复杂网络中无标度网络的基本特征,该结论也使得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具有合理性。(4)运用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对实例系统的34个功能模块进行结构优化,共建立102项优化链接。以系统功能结构图的34个叶子结点所对应的模块为结点,以相互连接的95项连接为边(102项优化链接除去重复连接的连接数),重新构建系统功能结构模型。(5)通过对优化后构建的系统功能结构模型图的特征值统计,得到重构的系统功能结构模型图的度分布为k=2.794,特征路径长为L(G)=3.17,聚集系统为C(G)=0.70。具有高聚集度、低特征路径长的特性,正符合小世界网络特征,其连通性分布呈指数分布。(6)从幂律指数兄、度分布p(k)两个复杂网络的重要指标,以及平均连通步长△L之差来评价构建的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经统计得到的统计结果为优化前后幂律指数λ由2.72减小到2.32,度分布函数曲线随之变化,平均连通步长之差随考虑的结点个数的增加而以0.23为基数成倍增加(△Lpn=0.23×(N-1),N≥2,即△Lp2=0.23△Lp3=0.46,ALp4=0.69,以此类推)。将复杂网络思想运用到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研究,在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创新,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如林业应用系统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复杂网络理论尚未完善,我国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的比较完善的复杂网络体系;优化重构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善,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待探讨。
浣成[5]2009年在《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与科技为主题的新世纪,就林业行业而言,大力推进林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在提高林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林业信息服务科学化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为了全面反映森林资源和生态变化的基本情况,解决林业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问题,需要在林业部门建立一套高效、便捷的面向服务的林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林业各部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业务开发和群众服务提供支持。本文根据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管理和空间信息共享的需要,依托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广泛对国内外林业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并针对现有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相对独立、信息分散、差异性大,影响了决策者把握整体信息制定发展决策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提出了针对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构架,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本文在详细调查广州市林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各部门需求的基础上,对基于.NET的林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根据广州市林业信息化现实状态、功能与信息需求,对林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NET的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提出了在相关通用系统软件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相应技术组合方式,并自主开发系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论文对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广州市中心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叁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结合广州市地理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3)本系统所涉及的林业信息是以广州市为单位,其用户为普通群众。这类用户对林业信息数据的需求主要是宏观和直观的信息。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和可行性分析,分别就系统框架及体系结构进行设计,使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了林业信息的利用率,减少了信息的重复获取、重复处理等工作,提高了林业制定发展计划的效率和准确性;(4)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管理、信息服务、数据集成叁大部分。系统采用了当今先进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安全加密技术对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动态管理,以Internet/Intranet作为信息收集与传输的通道,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共享与实时监管;(5)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是利用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的;(6)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集成于网络管理和运行的实用系统,该系统对今后林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扩展的平台,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暂时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服务共享标准、共享原则和政策、数据标准仍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这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同时林业各单位现有的大量数据其来源比较复杂,出于对其保密级别等一系列问题的考虑,给信息服务的共享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本系统所编写的在线决策模型库还很有限,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易厚梅[6]2007年在《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工程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根据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需求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通系统地规划,建设数据共享平台、重点地区视频监控系统、防火通讯指挥系统、航空巡护、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发布平台与办公系统、林火扑救决策支持系统、移动通迅指挥系统统、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延伸应用,来构建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工程,以实现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信息采集系统中使用了卫星、无人飞机和视频进行不同信息层面的监测和并对不同层面信息进行融合统一管理与发布,在通信指挥中加入了应急指导挥系统,并加入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并在广州市已建各个系统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各个分数据库的共享,开发集成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办公平台,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为了实现森林防火的信息化,在广州市森业局已经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有森林防火信息系统、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林业电子政务系统、森林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等已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个具有共同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界面,实现对所有应用系统的集成。12)由于现有各个系统都有各自的数据库资源,集成系统通过数据库的集成,在各个分布式数据库与应用层界面间加入中间层,在中间层通过全局库,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格式转换,语法解析等步骤,来完成对各个各个分布数据库的转换。3)根据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工程总体规划要求,信息采集模块采用叁种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卫星监测系统、无人飞机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4)扑救指挥模块集成了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林火扑救决策支持系统,防火通信指挥系统和救火资源管理系统。各个系统是通过整体设计,整合现有的各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进行重新设计各自功能,来重新构建此模块。5)在信息发布与办公系统中集成了办公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和双向视频子系统。由于本人精力能力有限,文中尚有不足之处,很多问题还需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发现和补充。更深一步的研究还有待后续工作的开展。如何结合广州市森林防火特点,发展具有广州特色的森林防火事业任重而道远。
段素梅[7]2007年在《广州市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合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学、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针对当前广州市营造林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现阶段和近年来林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和需求,通过对林学、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利用3S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及动态网页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基于当前主流的TCP/IPT和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对营造林工程的跨平台管理。该系统结构内部局域网采用C/S模式,对外信息的查询统计及发布采用B/S模式的体系结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利用林业局内部网络,为用户提供实现复杂功能的交互功能,实现营造林技术信息资料和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保证现代林业管理部门开放信息环境的需求,从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必要时通过Internet发展网上业务。利用现代技术最终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本课题是针对广州市营造林技术的管理而进行研究的,主要解决在营造林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包括构造一个合理有效的远程管理系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这个管理信息系统。1)本系统根据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业务活动、用户需求、监测和评价标准,将造林、封山育林、低质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间伐、补植、施肥等活动的所有技术特点全部植入系统中,与各类活动的各个管理过程相结合,以利于营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2)本系统根据营造林工作中不同活动的特点,设计研制与开发集营造林项目建议书管理,营造林可行性研究管理,营造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检查验收,项目审核,统计报表与条件查询,专题图查询与输出于一体的网络化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并把资源动态更新等各环节信息生成、维护、利用与更新机制融入其中,是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营造林管理系统。3)在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ORACLE9i数据库平台上形成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建成营造林活动类型专用数据库。通过对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的七大功能:数据的集成管理,多源数据、方法、知识库的集成和查询,数据的综合分析,专业制图和成图,遥感影像的分析,矢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叁维可视化结果显示和查询,使其实现各管理过程的信息化。4)本系统是基于广州市林业数据库开发建成的应用系统,它的数据除来自营造林技术管理专用数据库外,还须从其它系统(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本系统的数据也会被其它系统调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系统利用手工登记录入、网络传输和遥感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更新。5)本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采用对数据库的运行环境配置、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等进行设置。通过优化数据库运行环境和运行参数,合理分配用户权限和利用对用户授权的管理机制、用户两级登录的机制、视图管理、使用防火墙等来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6)本系统在多个数据库间数据共享的问题上,如何界定各个系统对各个数据库的更新权限和系统保密工作,以及其它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刘远[8]2014年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研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相对而言,林业(包括园林)的信息化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丰富而全面的数据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撑,构建得“最好的”信息系统都是海市蜃楼。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呈现出多样化、异构化、海量化特征,因此,基于Web方式的数据共享成为当前数据存取的一个主要方式。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广州市,利用机构整合的机遇,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组织下,开展了“广州市数字绿化”项目建设。作为整个项目的基础和核心,广州市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的研建,成为本次建设的重点内容。林业和园林数据包括数据库、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绝大部分数据是以遥感影像和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图件为主的空间信息,由于数据间形式多样、关系复杂、数据量庞大,因此,实现信息共享难度较大,如森林公园分布图、林相图、林火监测影像等等。涉及到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网络、GIS、图像处理、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技术问题。在全面分析研究“广州数字绿化”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广州市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如下研究:(1)论述了建立该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建立该平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构建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框架;(2)分别从用户、功能、数据不同的角度对构建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详尽的需求调研与分析;(3)在(1)和(2)的基础上,对共享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原则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平台建设标准体系;(4)结合林业园林业务特点以及空间、属性数据自身存储特点,提出了共享平台数据库建设方案;(5)综合上述研究,设计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并开发了部分功能。林业和园林的信息化正处于一个起步但蓬勃发展的阶段,共享平台的数据量、自身系统功能、以及构建于平台之上的业务系统功能都处在一个动态变化如何从纷繁变化的信息中获取共性的因子,构建一个无障碍的、高效率的、跨平台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洪晶波[9]2009年在《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需求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进行研究。按照信息来源与业务需求,将现有的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和规划中的数据共享平台、视频监控平台、防火通讯指挥平台、航空平台、视频会议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与办公系统、林火扑救决策支持平台、移动通讯指挥平台进行整合、分析、设计,最终形成全新的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系统。构建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系统,以实现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集成技术运用了模型化、知识化、方法化、黑板控制等智能技术,并对不同层面信息数据进行融合,解决了在森林防火信息工程中的信息发布不统一协调、监测图像处理不及时、传输格式不统一、各系统间数据不兼容、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指挥过程滞后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技术研究结合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研究多源信息平台集成技术,完成相应的理论准备,重点研究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实现方法和控制策略。(2)明确信息需求广州市森林防火工作信息需求量大,信息来源与各个不同的业务,明确各项业务中的信息来源,有助于对多源信息平台集成重新整合提供依据。(3)集成对象分析对广州市森林防火现有的信息平台和规划中的信息平台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重点了解各平台的结构体系和功能划分,找出各平台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的总体设计做准备。(4)集成总体设计依据已有的平台集成技术、对广州市设计的各平台和信息进行全新整合,着重考虑集成的结构、总体目标、设计的原则、总体要求、系统组成、数据管理、多媒体管理及控制管理。(5)集成实现依据广州市多源信息平台集成总体设计的要求,初步开发应用软件,阐述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开发系统运行结构,简要展示软件的功能效果,并作出运用评价。由于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运用面广,跨领域知识多,因此文中尚有不足之处,很多问题还需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发现和补充。更深一步的研究还有待后续工作的开展。如何结合广州市森林防火特点,发展具有广州特色的森林防火事业任重而道远。
文益君[10]2004年在《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们都希望生活在森林中的城市或城市中的森林环境里。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心区不可能大规模地发展绿地,而且,高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不是简单的成片扩展,要求含有相当比例的近郊绿色空间和市域林带,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城市森林资源的时空动态,准确了解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对城市森林资源产生的各种影响,就必须对城市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测。 广州做为“国际花园城市”,光热资源充足,地形复杂。十年绿化广东后,森林面积大大增加,林分蓄积量逐年增大,加之市郊自然村落分散,道路四通八达,人为活动频繁,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系统科学、生态学、林学和信息学理论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了广州市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城市林业现状。为满足把广州市建设成为“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山水生态大都市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学方法,对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监督、城市森林资源预测和城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 (1)论述了建立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可行性,指出了动态监测体系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在现有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广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框架。 (2)阐述了因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变化的全过程,形成了详细的森林资源变化报告单。 (3)建立了适合广州城市森林的林分生长数学模型,依生物学理论生长方程,对广州市森林资源生长量做了预测,以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 (4)运用GPRS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的远程移动监控,同时利用星源通掌上森林调查仪,实现了实时获得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功能。 (5)研制了基于3S技术的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成了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城市森林资源监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提高了城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效率。 显而易见,把广州市建设为我国最适宜生活居住、最适宜创业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建立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环境,广州市城市森林总体结构的调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成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为此,对于城市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结合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现状,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本论文只是在此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D]. 言天舒. 中南林学院. 2004
[2]. 元数据理论在林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汤其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3].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韩杏容.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 基于复杂网络的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研究[D]. 夏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5]. 广州市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 浣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6]. 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工程构建研究[D]. 易厚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7]. 广州市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段素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8].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信息共享平台研建[D]. 刘远.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9]. 广州市森林防火多源信息平台集成研究[D]. 洪晶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10]. 广州市城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研究[D]. 文益君. 中南林学院. 2004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林业论文; 森林防火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生态工程论文; 工程信息论文; 森林城市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元数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