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语论文,课程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宁波市教科所和江北区教委于1994年5月率先在宁波市联合创办双语实验小学。从筹建之日起,我们就对课程,这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双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依据实施目标,设置活动课程
围绕实验目标,我们首先对学科课程进行全面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调整课时,增设英语课,制订语文、英语、数学教学大纲等等。但是,仅仅依靠学科课程改革,无法达成实验目标,必须辅之以活动课程,这是因为:
加强语文学科课程,增设外语课,这是每一所双语小学都必须做到的,但这并不是双语教育的全部。学科课程的加强,客观上为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提供可能性,但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外语口语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只有在孩子们亲身的实践中,在丰富多彩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开设语文和英语兴趣活动课,这是我校创双语特色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围绕实验目标,确定活动目的、内容
双语小学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双语特色和个性特长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根据实验目标和《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我校低段活动课程的课目设置了:
(1)学科兴趣活动
每周开设三节学科兴趣活动课,其中一节语文阅读欣赏课,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节外语分组活动课,小组活动增加了每个同学参与活动的次数与频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水平和交往能力;此外,还有每周三次各为20分钟的外语午间对话,每月一次的与宁波市外国语学校大哥哥、大姐姐联欢活动和不定期的与外国专家交朋友活动,旨在进一步创设外语氛围。还有一节是数学智能训练课,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学科活动课程的开设,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双语教育的特色和对学生“思维敏捷”的要求。
(2)一般兴趣活动
每周开设一节兴趣活动课,属选修课程。双语小学附设在江北区实验小学内,母校开设的所有兴趣活动项目,同学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加,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此外,我校还有新生入学教育、每学期开学前的始业教育、每年一次的双语教学展评、十月份的江北区实验小学英语节、春游、秋游等校传统活动。
(三)双语小学活动课程主要特点是:
⒈综合性
双语学校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首先,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所追求的,并不是学科的简单延伸和拓宽,而是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即使是学科兴趣活动,除认知目标外,我们还提出思想和情感上的要求。第二,活动内容的综合。综合主题活动围绕一个个主题,将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比较明显地反映了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兴趣活动,我们并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是更注重学习的兴趣、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⒉自主性
在活动课程结构上,我们有一般兴趣活动课,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是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自主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每年一次的双语教学展评会,同学们早就作了精心的准备。表演会上,中文、英文节目个个精彩;30分钟的师生大地画“校园的春天”令观众赞叹不已;我们还有展现每一位同学才能的《百草园》,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件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作业、考卷、绘画、摄影、手工……布置其中。双语教学展评会,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的全面素质和双语水平,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⒊实践性
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孩子们的亲身实践。外语分组活动课、外语午间对话、与外国专家和中学生联欢等等活动,给孩子们的提供了较多的交往机会,创造了较好的语言氛围。
(四)两年实践探索,获得初步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双语小学活动课程富有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在学科兴趣活动课辅佐下,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所有班级语文、数学、自然等等学科的合格率、优秀率均达到或超过学校预定目标,与此同时,还多学了一门英语。
2、学生个性特长进一步得到发展。
3、双语特色已初步形成。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语文阅读欣赏课的实践,双语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已会用汉字和拼音记日记,二年级已初步学会做文摘卡、填阅读表。通过形式多样的外语活动,同学们会用英语自由交谈、编排英语短剧、用英语进行数学运算,还大大提高了交往能力。双语二年级曾代表母校,在全市小学生英语会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4、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双语小学活动课程序列已基本形成,我校已编写四册《语文阅读欣赏课》教材、六册《数学智能训练》教材,英语分组活动课教材正在编写之中,校传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亦已基本确定。
二、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经过两年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
1、要正确认识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构建的活动课程不同于过去的课外活动,虽然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都由学生活动构成的,但活动课程是课程,它所涉及的活动是课程意义上的活动,关系到培养规格,对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方式须予以精心设计。作为课程的一类,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又有明显的区别,学科课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传授系统的、连续性的知识,对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起主导作用;而活动课程以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为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可以检验、补充、强化学科课程习得的间接经验,对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2、开设活动课程,是学校创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科课程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有显著效果,而活动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方面则有明显优势。因此,开设活动课程,是学校创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
3、正确看待教师在活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课程强调发扬学生主体精神,但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作为活动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活动课程中的教师应更充分地实现他对学生的主导性。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研究学生的直接经验,观察学生的活动兴趣,帮助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上升为知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乃至科学的思维品质。
4、创设必要的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活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课程结构资源。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活动空间、场地、经费等物质资源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但对编写教材、设计规范的活动课程结构等问题,则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活动课程如何评价,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