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北医院 100000
唐俊华
【摘要】生化检验对临床医学诊断及判断拥有着极大影响,避免检验受干扰因素影响、提升检验准确性将成为具有临床医学价值研究课题。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象的结果,可以根据结果及其所受影响的不同开展对临床生化检验因素影响研究,以提升检验准确性。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进行临床医学生化检验的患者检验单,对检验内容中不同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溶血前后分别的收集与统计。结果:经过患者检验单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及比对发现,不同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着前后比对的较大性差异。但该结果中尿素氨、血清葡萄糖、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并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溶血临床生化检验能够排除较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检验结果在整体程度上拥有准确性。但对于尿素氨、肌酐、血清葡萄糖三项指标的检测效果存在缺陷。
【关键词】溶血;临床医学;生化检验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医疗机制的健全及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扶持,让现代医学能够解释的病症及疾病愈发广泛,不但为现代居民的身体健康、疾病治愈提供了巨大保障,而且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重要帮助。而疾病能否确诊、症状能否排除等重要的现代医学手段就是生化检验结果的比对与因素分析。在当前临床医学的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现象通常会成为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首要干扰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体内的溶血,另外一种为体外的溶血。对于体外溶血而言其诱发因素较多,不但会受到采血时操作环境的影响,而且会受到患者自身新陈代谢机制以及其他药物副作用影响等。众多因素的存在极有可能对最终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为此,不断重视临床医学中生化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将能够为医学分析与疾病治愈提供巨大推动作用。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在本实验中作者主要选取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使用生化检验进行确诊的患者共计130例,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68例,女性患者数量为6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区间为21岁至80岁之间。在对患者进行采样开展血样标本制作过程中,均会选择一只干燥试管,在早晨阶段空腹对患者抽取八毫升的血液样本,并将这一血液样本分别注入到两个实验容器当中,每只实验容器的容量为四毫升,将其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的血液样本,将其放置在准备好的恒温为零下四十度的冰箱当中,待其完全冻结之后再进行取出并给予时间融化,然后让制在转速为3000转/分的离心分离机当中,对抽取样本中的溶血血清加以分离。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抽取血液过后将其放置在常温的环境下,等待一个小时作用的时间之后,再将其放置进入实验组的离心分离机当中以相同的速度加以溶血与血清的分离,直至能够轻松的使用肉眼对血清其中的物质加以分辨之后再将其取出。
2.2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主要为迈瑞BS380,对经处理后的采血样本进行检验分析,其中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前溶血血清当中现存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尿素氨等的整体含量。在对每个物质加以含量准确性检测之后,进行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判断不同处理方式对最终溶血影响样本的结果。除了需要采用上述实验方法之外,还会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在此过程中作者主要使用了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每个检测物质的组别间差异进行分别的t检验。如果最终的P值小于0.05,就表明最终的数据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3结果与分析
上述溶血前、溶血后数据均取平均值,上下浮动区间如上图所示,并通过对数据分析能够发现:(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前五项及第八项的P值小于0.05,从而表明最终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对验证结论的比对;(2)尿素氨、肌酐、血清葡萄糖此三项的P值大于0.05,则表明最终的研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够形成对需验证结果的比对;(3)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项目中,能够发现溶血前与溶血后存在着极大的检验结果差异,从而严重影响了医生对最终检验结果的判断。因此,重视溶血因素对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十分重要。医生在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项目开展检验调查时,应当使用冷冻——解冻——离心分离处理的正确检验步骤与方法,从而将能够为最终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保障;(4)除了需要从最终结果层面增强医疗检验的准确性,还需要在使用仪器设备的同时增强安全及保护意识,以此提升检验过程中由于器械、人员操作出现问题而造成的数据不准确问题出现。(5)应当对抽血样本增强数据保护与样本保护,使每个样本都能与患者之间保持高度对应,增强个体检验的准确性。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发现,溶血通常被作为一项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极为容易产生干扰因素的项目,其会对最终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在本研究中经过对产生溶血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实际资料开展的溶血前后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情况的对比。经研究证明,不同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着前后比对的较大性差异,结果中尿素氨、血清葡萄糖、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并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因此,结合不同检验指标开展溶血干扰因素的生化检验考虑将能够极大提升当前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将能够为保障患者疾病的确诊带来巨大实践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银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9).
[2]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韩丽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
论文作者:唐俊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生化论文; 统计学论文; 因素论文; 血清论文; 准确性论文; 患者论文; 样本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