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型企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同时吸收经济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抓好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是一项紧迫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同经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存在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工业企业的产业(行业)结构看:中国在工业结构高级化历程中处于中期阶段。从中日两国各自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相比较, 中国工业企业中的最主力产业(即决定国家经济动向和经济实力的产业)是钢铁和矿业;日本工业企业中的最主力产业是电子机械和运输机械(汽车)。这就是说,中国是以比较低级的基础原材料和采掘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日本是以比较高级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两国工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处于不同阶段。
2.从企业制度看: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以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工厂制企业,而实行以真正企业法人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的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极少。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主要是产权股份化的公司制企业。
3.从企业形态看:我国的单厂企业多,而真正复合体的公司却很少,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没有形成多企业的联合体、企业集团。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多为公司制,实行本部与工厂分开、经营机能与生产机能分离,是外国大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许多大企业又都是在外国拥有许多分公司、子公司的跨国公司。
4.从企业规模看: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小、组织规模大。从中日两国各自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比较, 日本最大工业企业以平均销售额表示的经济规模是中国最大工业企业以平均销售额表示的经济规模的18.8倍;而以平均职工人数表示的组织规模,中国是日本的2.8倍。 从资产来看,我国最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只有几十亿美元,而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其资产规模往往多达几百亿美元甚至达到上千亿美元。从销售额来看,进入我国工业500强的17家汽车生产企业,其1993 年的销售额约为200亿美元左右,仅相当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同年销售额的40 %左右。我国的企业大多数没有合理的经济规模水平。在化工、钢铁、电子、水泥、玻璃和轻工等行业中,达到合理经济规模水平的企业,也仅占极小的比例。
5.从企业内生产经营结构看:我国企业多为经营单一化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如化学产业,中国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化学产品领域,而日本还包括生产胶卷、油墨、药品、化妆品等。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内生产结构又是“大而全”、“小而全”,即把生产单一产品的全部工程或经营单一事业的大部分业务,都纳入在一个企业内。这种自我服务型的“万事不求人”的工厂制企业生产结构,虽然能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它是一种排斥社会化协作、规模经济效率低下的小生产结构方式,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6.从企业组织结构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以少数大型企业寡占制为特征的“宝塔型”企业组织结构。因而,造成我国的产业集中度偏低,骨干企业的垄断规模小,形成行业竞争过度与集团竞争不足的现象并存,阻碍生产力发展。以汽车工业为例。按国外经验,一般一个公司的集中度(占全国产量的份额)要达到45%~50%, 两个公司要达到75 %~80%,三个公司要达到85%~90%。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92%;日本三家汽车集团(丰田、日产、本田)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55%;法国两家汽车集团(雷诺、别儒)的产量占全国的99.6%。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处于严重分散化状态,我国汽车制造厂,超过美、日、德、法、意等国商用汽车公司的总和,而产量仅为英国的1/3和美国的4%左右。
我国国有企业同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较所表现出的上述主要差距,可以看出,要抓好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它们的规模经济和素质,使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并且能够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抗衡,增强它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应当实施多维化经营改革的发展战略。
1.企业产权结构股份化。企业产权结构股份化,就是把单一全民所有制、国家是唯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转变成为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企业法人制度(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使企业成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2.企业经营结构多样化和生产结构专业化。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增强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单一经营企业,往往局限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其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变单一经营为多角经营,就能避免行业风险,增加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在效益驱动下的跨行业投资、多元经营,宏观上也会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国民经济的整体运作水平得以提高。
3.企业组织结构集团化。企业组织结构集团化是创造新的更大的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企业优势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战略。它能形成综合经济优势,可以提供科研、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以及售后服务等多功能服务。在以大企业为主体,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连结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条件下,形成集团生产力,就会取得生产的优化组合和规模经济效益,也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
4.企业市场结构国际化。当前,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追求和必然趋势。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公司都在国外拥有相当份额的营业额。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占公司销售额的75%;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其海外资产虽只占总资产的26%,但其利润的74%却来自国外。企业市场结构国际化也是我国大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大企业必须由单纯面向国内市场、单纯运用国内资源,转变为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学会两套本领,建立起合理的生产经营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实行跨国经营,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人文的环境中,形成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5.企业技术结构先进化。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结构先进化。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看,特别是很多老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产品质次价高,缺乏竞争力,加强其技术改造,实现技术结构先进化,更是当务之急。
6.企业管理结构现代化。实行管理结构现代化,主要是建立起能够真正做到“两个适应”和实现“三高”的管理体系。所谓“两个适应”,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两个方面的要求。所谓“三高”,就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实际情况,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管理观念转变。当前应当特别强调要把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粗放经营观念转变为集约化经营观念,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②管理类型转变。就是要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构建新的管理体系,应注意把经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资产经营等摆在重要地位。③组织体制转变。从工厂制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企业领导体制应当从厂长负责制转变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④基层管理职能转变。要把作业管理重心下移,使基层领导者成为既是生产指挥者又是管理者。⑤运行动力机制转变。要把原来静态的缺乏激励作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变革为动态的富有活力的促进职工奋发向上的新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