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_杨洪娟

(招远市精神病医院 山东招远 265408)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疾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仅出现3例不良心理状态,少于对照组的11例;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9%,高于对照组的76.2%;SDS和SAS心理状态评分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精神分裂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9.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防止不良情绪的出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性化护理干预;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150-03

目前临床临床对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原因还不是十分的明确,需要常年实施药物对病情的发作进行控制,且现实情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能够真正的融入家庭及社会的比例相对较低,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度较低,患者的症状表现在治疗后很有可能会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2]。本文主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45.9±5.5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精神分裂症病史1~16年,平均7.1±1.7年;本次发病时间1~14天,平均5.3±0.6天;观察组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45.6±5.2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精神分裂症病史1~17年,平均7.4±1.0年;本次发病时间1~12天,平均5.1±0.5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疾病护理干预,入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扶着帮助患者进一步完善各项查体工作,医师与家属之间应该始终保持有效沟通,对其内心想法进行具体了解,积极宣传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家属存在一些错误性认知给予及时的纠正,告知医院对该疾病实施药物及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并说明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家属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嘱咐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尽可能的增加探视的次数,采用亲情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使患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在非症状发作期间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内心的想法进行了解,为其提供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实施各项生活能力锻炼,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式心理干预,陪伴患者积极参与到各项户外活动当中,帮助其适应社会。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当患者的情绪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时候,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为其提供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服务,使患者能够接受并正确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积极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对其家庭环境、学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行为方式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综合性的护理方案。(2)维护病室环境,在患者的床边可以摆放其家庭的照片,制订日常活动的具体计划,协助完成日常活动,并及时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家属及亲朋好友尽可能多的到医院对患者进行探望;在最大程度上发掘患者的兴趣爱好,积极对其进行陪伴,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对待患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监督其按时按量严格遵医嘱服药,对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当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阻止,并实施积极的引导。(3)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措施,带领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每天都应该坚持运动,以骑自行车、读书等方式为主,指导患者尽可能多的完成生活自理行为,为其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做好积极的准备。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SDS和SAS心理状态评分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改善幅度、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时间、精神分裂症治疗总有效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兴奋、妄想、情感迟钝、思维、行为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兴奋、妄想、情感迟钝、思维、行为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力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经有显著性改善;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兴奋、妄想、情感迟钝、思维、行为障碍等精神分裂症状没有减轻,生活能力存在明显异常,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3]。

1.5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形式,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仅出现3例不良心理状态,少于对照组的11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9%,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科慢性疾病,该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通常会伴随处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异常表现,随着患者病程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还会不断的有感知觉功能障碍、思维模式异常、行为异于常人等症状表现产生,中青年人属于该疾病的高发人群。精神分裂症病情的长期存在和反复发作,不仅仅会对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还是使整个家庭乃至社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该病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为长久、症状表现的发作次数相对较为频繁,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所承受心理压力水平较大,导致在生理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对此类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的必要,护理服务的主要包括应该包括日常生活指导、心理状态干预、用药指导、行为功能锻炼等,使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需求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仅有3例出现不良情绪,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11例,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9%,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防止不良情绪的出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蒋菊芳,张紫娟,费静霞,等.延伸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086-4089.

[2]肖燕.协同护理模式在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30-1332.

[3]祁恩秀,柯丽,汪艳,等.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15-2816.

[4]陈玉琴,张毅,褚爱琼,等.多维度康复训练护理计划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40-42.

[5]徐朝英,胡筱峰,张家美,等.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8):2238-2239.

论文作者:杨洪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_杨洪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