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341400
摘 要: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现美、挖掘美、运用美,能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美育 语文教学 运用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中学语文课文,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充盈着人物的形象美、作品的意境美、表达技巧的艺术美,以及语言的图画美、音乐美、风格美。这些课文经过专家们多年来的筛选调整,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这些作品文化内涵比较厚重,审美趣味浓郁,其内容包罗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观,极其丰富。
在形态美方面,有奋发昂扬的壮美,有轻柔和谐的优美,有催人泪下的悲剧美,有诙谐睿智的喜剧美,还有丰富多彩的风格美。所有这些美又都作为语言符号的汉字、词汇、句式、文风的形式建构之中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审美观照。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活动的规律
美育以感悟体味为主获得精神世界的根本素养,所以必须激发审美主体的审美热情,让学生投入感情,调动其全部文化知识和人生体验,去主动地接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从文字结构到表层意义到深层意蕴,可分为三个层次:形相层——精神层——意味层。
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也是可以进行结构层面分析的。学生的鉴赏心理由浅入深,不断递进,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体会层——深味层,与作品的三个层面相对应。
1.感知层
感知层是对作品外露在表层美的感知,通过直接观照到色彩、韵律、结构形态等外象,获得某种直接性感受。如莺啼使人陶醉,鸡啼使人振奋,蝉鸣使人烦燥,驴鸣使人产生厌恶等等。
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门”的“彩云间”,见出白城地势之高;“千里江陵一日还”,可感知行船之速与乘船者之痛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啼不住”见时间之短,“万重山”见行船之快。这都是直感。
2.体会层
分析鉴赏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将直觉透进一步,就是对作品进行体会,不仅要体会“象”,更要体会“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早发白帝城》,从感知层到体会层,就会体察到,它不仅有外在的速度,而且有内在的律动——情绪的律动。是诗人遇上了喜悦之事(一旦遇赦),心情轻快,舟行如箭正透露了诗人的归心似箭,速度便成了诗人情绪的对象化。在体会层中,主体(学生)的鉴赏功能表现为玩味、追寻,找出包裹在形式外壳下的诗人的情感、意绪。这就要启发学生怎样由“象”寻出“意”,找到由“象”提供“意”的暗示、指引之路。
3.体味层
体味层是作品的社会历史层,或谓作品深含的哲理。作品寄寓的意蕴更深沉,更具有普遍性,要把深层次意蕴挖掘出来,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从《早发白帝城》全诗中,从顺流而下的快船快意,“万重山”过后进入坦途,历尽艰险重履康庄大道之快,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具体步骤是:从作品描绘的人、事、景、物的境界的感知,到探索作者的主观感情,由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而抓住丰富复杂的思想意蕴,由语言美推敲感情美和思想美。
三、充分发挥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功能和效应
1.以课文丰富的人文资源培养高品位的人文素质。
对中学生来说,要启发他们将科学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需要得到人文的知识和哲理的启发。如获得中国古诗文经典的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于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青少年心里,培养出新世纪的具有高级人文素质的人才。
2.语文的审美教育能更有效地开发智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理解力,而这些正是创新的基础。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正是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好材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得不与短衣帮为伍,“站着喝酒”,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但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摆读书人的架子,显出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抓住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孔乙己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科举文化制度的毒害。这都说明封建文化的毒害毁了他一生,孔乙己这个形象,讲的是一种教育提高对人格的塑造和影响是何等重要,这个结论的获得,是文学美育的结果。
3.以自然形态美和社会精神美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美丽的山川景观、名胜古迹、花鸟虫鱼。课文通过状形表味,绘声绘色,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豪情。可以说,这样的课文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形式之一。
4.发挥学生的审美功能,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
诗人为诗,以手法为之而不言手法。鉴赏者则应“复活”以出,不唯见诗心,亦露诗家诗法。这说明要深入地精读作品,体味其艺术的至美。
在教学中,在知识点的确定上,要求精求实,在课文最精彩处,在学生最需要着眼处。在能力培养上,要有可操作性,注意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5.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的本领。
实施审美教育,务必改变教学的程式化,从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到中心思想,教法生硬刻板。宜采取开放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活动看作是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处处让学生唱主角。同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答、讨论、辩论。
为突出想象、思维、创造、实践能力的训练,根据课文可灵活采用精读、略读、速读、圈点划线、眉批、笔记、摘录、写心得、概括、归纳、评析、改写、缩写、扩写、仿写、改变思路、改头换尾、朗诵、背诵等方法。教学是艺术,而艺术的精髓是美。美的教学有两点:一是传授的内容之美有诗情画意,使人感到有趣、有益、有用;二是传授的姿势之美,教师登台要情满于台,以饱满的全身心投入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全兴 《审美教育的历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年7月。
[2]杜卫 《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3]杨平 《多维视野中的美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
论文作者:刘丰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美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作品论文; 白帝城论文; 使人论文; 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