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 830054)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重建;效果
胸腰段脊柱是人体实现腰椎前凸和胸椎后凸的主要转折部位,该段脊柱受到暴力影响时,非常容易发生脊柱骨折,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容易导致患者残疾对其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将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中常以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术来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该治疗方案能够达到复位伤椎适合椎管减压等疗效。但是该手术方案中需要对椎旁肌组织等进行剥离,容易对椎旁血管和软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腰背疼痛的概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中开始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术[1]。该术式可减少患者术后腰背疼痛风险,为了对比两种术式疗效,本次研究将对我院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各组均为45例。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1.6±0.3)岁。对照组:男29例,女6例;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2.5±0.6)岁。两组患者常规线性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长规器官插管后全麻,俯卧位,维持患者肌肉松弛,以C型臂X射线机辅助下透视,对腰桥高度进行调节,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路,后正中处行一切口,分离其皮下组织,暴露其竖脊肌群,术者以手分离横突与小关节,以上关节、椎板和副突三者的交汇点作为手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点位,若误伤血管可电凝止血,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和小关节植骨融合操作;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根据患者术前的CT治疗对其脊柱发生病变的节段进行确定并将此作为中心点实施后,正中入路分离患者皮下组织,剥离其椎旁肌后牵扯,充分暴露横突根部,经由置入点实施椎弓根螺钉植入,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常规运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以( ±s)来进行表示,行t检验,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传统术式的后正中入路方式需要通过对患者椎旁肌实施机械性切割与分离,充分暴露其椎弓根螺钉的植入点,然而手术中需要广泛剥离组织使得该术式的创伤性较大,导致患者腰动脉后支降肌支发生损伤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2]。特别是针对新鲜骨折患者椎硅板上实施广泛剥离椎旁肌,手术后在疤痕和椎板的愈合过程中将对患者正常的生理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作用,并且后正中入路术是非常容易引发患者肌肉神经支配萎缩,或发生缺血性萎缩,引起术后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腰背部疼痛,诸多文献均指出约有20%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症状,集中表现为腰背肌无力和腰痛等,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来弥补该术式的缺陷。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效地避免了后正中入路中对椎旁肌实施广泛剥离操作,对于患者后路椎体棘突和椎旁肌的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术中对肌肉产生的牵拉和挤压影响,因此极大地降低了术中对患者后路组织产生的损伤[3]。因而患者术后发生腰背部疼痛的风险显著降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并推广[4]。
综上所述,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余贵华.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03):208-211.
[2]柳海铭.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1-84.
[3]张庆普.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对椎体结构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0):1560-1561.
[4]李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07):670-673.
论文作者:荀传辉1 蔡晓宇2 任周梁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术后论文; 间隙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