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竹北乡中心小学 大竹 635100)
【内容摘要】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必须改革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因此,音乐教师要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体现了课程新理念,把“过程与方法”改为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对音乐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强调了审美创造与文化素养。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
三、注重创设优美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优美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四、用流行音乐引领学生感知音乐世界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入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逐步培养学生能听音乐的耳朵,能唱歌的嗓子,能演奏的双手,能回忆音乐的头脑,能随音乐律动而表达情感的身躯。我国流行音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一种真正属于大众的音乐。经过了它的萌芽、发展、旺盛三个时期。我们的学生正生长在我国流行音乐的旺盛时期,他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他们所熟悉的流行音乐比某些音乐老师还多。早在萌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没有流行音乐教育就没有流行音乐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已取得丰硕成果。
五、拓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也同其他学科一样,观念不断转变,改革不断深入。在教育目标上,由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由专业的技能教学转向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索性及反思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播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宽艺术视野。在评价方式上,由过去强调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中共同提高。在教学环境中,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杜会文化资源延伸音乐课堂。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论文作者:邬杰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技能论文; 教师论文; 氛围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