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具体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论余永正老师的“创造情境”训练课程_于永正论文

因地制宜、具体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论余永正老师的“创造情境”训练课程_于永正论文

形象直观、具体,形式活泼、多样——谈于永正老师的“创设情境”说写训练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直观论文,活泼论文,形式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徐州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说写训练课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他的“创设情境”说写训练课,尤为同行所称道。所谓情境,指的是说写时的言语环境和条件,包括说写的目的、说写的对象、说写的时间、说写的地点、说写时的上下文和语体要求等。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即是说修辞时必须时时处处不脱离情境,并千方百计适应其需要。这既是一条基本的修辞原理,也是对修辞提出的最高要求。当然这一原理、这一要求也同样适用于作为小学阶段的说写训练课。只是它所要适应的“情境”,更需形式多样、形象直观、具体明确罢了。因此在说写课的教学中,对“情境”来说,就需要精心创设,别开生面。从于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对情境的创设是颇具匠心的,达到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一、从开拓说写训练的新途径来考虑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或者是老师出题学生做的命题作文。于老师在说写训练的实践中,决心跳出这种传统作文的模式,着意拓宽说写训练的新路子。

在于老师上的的说写训练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于老师有时活像一个演员,如在“纠正写字姿势”说写训练中,他把写字不正确的几种姿势:用手扶着头写,趴在桌子上写,跪在椅子上写……,亲自做给小朋友们看,让他们细心观察,并在观察中认真思考;有时于老师则把自己作为活生生的模特让学生来观察描述,如有不够准确之处,指导学生再观察,以至达到“实事求是”为止;有时于老师又把新颖别致的实物带教室,让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些情境的创设,可谓精妙独到,为小学生提供的观察对象,不仅具体实在,而且具有动感和立体感,易于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以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轧面条”的说写训练课上,于老师特意带了4台轧面机,同时备有说明书,还和好了面,要求学生边看说明书边操作。这一情境的创设,将说写训练课上成实际操作课。学生乐不可支,饶有兴趣。阅读说明书,并将每一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分段与概括段意的训练。在这里,阅读——操作——表达,于老师将说写训练与观察阅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糊信封”的说写训练,看似手工劳动课,实则是说明性文体的训练。于老师意在通过小朋友的亲自实践,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糊信封的过程,按顺序口述并书写下来。说明文是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机会较多的一种文体。于老师正是从学生未来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了这一情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而且对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按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来安排

小学生接触社会进行言语交际的范围,虽远不及成人那样广泛,但其交际对象如老师、父母、长者、同学、小弟弟、小妹妹等等,不一而足。教他们如何把话说得准确,并且要得体、动听、有礼貌,这正是于老师说写训练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里仅举一例加以说明。于老师在“轧面条”的说写训练中,有一段师生对话非常精彩,现摘录如下:

师:现在我当孙师傅,你们先说给我听听。

生:(对着于老师)孙师傅,您好!

师:你好!

生:我是民主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听孙老师傅,您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在百货大楼买了一部轧面机,可是看不懂说明书,于老师叫我来教您怎样使用轧面机。

师:你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可是我们说话要得体,有教养。这两词请你考虑(板书:叫、教),“于老师叫我教您使用轧面机的”的“叫”字换个什么词更得体?(学生纷纷举手)

生:换个“让”字。

师:“让”和“叫”有区别吗?

生:换个“请”字!

师:用“请”字就好多了,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全班很静,片刻之后——)。

生:换个“委托”。(众赞叹)

生:还可以换个“嘱托”。

师:这个“教”字,别人说可以,在这里自己说显得不太合适。你们别忘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年长的师傅。

生:换个“帮助”。

师:换个“帮助”能说得通吗?在心里说说试试。(学生摇头)

生:换个“告诉”。

师:好!这样显得很谦虚。请你连起来说说试试。

生:孙师傅,听说您买了一部轧面机,可是看不懂说明书,于老师委托我告诉您怎样使用,我感到非常荣幸。(众笑)

师:谢谢!——同学们说得多好哇!又明白,又得体。

生:于老师,我再加上一句,不过,我讲得不一定好,请您原谅!

师:多么谦虚!(众笑)

生:孙师傅,这部轧面机好操作得很,您一听就会明白的。

师:你真是一位好老师,善于做思想工作,打消孙师傅的顾虑(众笑)。当讲完了轧面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后,还应该说什么呢?

生:说声“再见”。

师: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会马上说“再见”。再想想。

生:孙师傅,我说的您听明白了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高兴地)看,这位小老师多么负责啊!

生:孙师傅,请您做一遍给我看看行吗?

师:(非常高兴地)这位老师的责任心更强!光说懂,还不放心。(众大笑)

生:孙师傅,今后如果还有什么困难,请再来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助!(众笑并鼓掌)

师:你听见掌声了吗?那是夸你呢!你太懂事了。同学们,你们责任心强,又会说话,都是优秀的小老师。

引例中,于老师将学生的言语置于特定的言语交际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明白话怎样说才算得体,词怎样用才算准确,同时对其遣词造句中不够完善之处,随时让大家调换更为理想的字词。从推敲“叫”、“教”这两个词,便可看出这一点。对此,于老师在《语文教师应当是个语言医生》一文中也曾谈到。他说,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语文教师就要像高明的医生一样,敏于发现,善于纠正学生说话、作文中的语病,要不漏掉一个字,不放过任何一个语病。

从例中不难看出,于老师是亲自扮演“孙师傅”这个“角色”,利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演练。这是于老师在说写训练课中经常使用的“法宝”。比如,在“转述‘通知’及写‘留言条’”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围绕要邓老师“到中心校参加广播操比赛”的“通知”,在让学生先进行转述的基础上,亲自扮演“邓老师”,让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演练;“糊信封”需要白纸、胶水、剪刀、水彩笔等,回家怎样对家长说,家长才会乐意为你准备?于老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活动,又亲自扮演“妈妈”,并针对学生说话时的态度、语气,相机指点,予以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纠正写字姿势”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还扮演“小朋友”,时不时地故意给学生出了一些难题,以言语交际的难度,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独出心裁的情境创设,就更贴近了言语交际的实际。

三、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来设计

于老师的说写训练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练为主。强调练,反复练,但小学生的兴趣稍纵即逝,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于老师不断变换形式,除采用让学生自己练、当众练、模拟演练等形式外,还特意安排让“第三者”登场,多种多样的观察、说话、写话训练,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又使小朋友感到新奇别致,兴趣盎然。

先从“糊信封”的说写训练来看,于老师首先告诉大家要准备好4样东西,然后让大家口述。恰在这时,进来一位小朋友。于老师说:“这位小朋友有事迟到了,谁能把刚才周老师的通知告诉他?”当即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这是于老师的有意安排,意在增加学生练习转述的机会。

再者“轧面条”的说写训练。第二节课开始,于老就说:“上节课大家练得很认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等会我去请孙师傅。”不一会儿,一位年近60岁的身穿炊事员工作服的孙师傅来到讲台前。全班同学鼓掌欢迎。孙师傅说:“小朋友,我是食堂的炊事员,姓孙,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前天我在百货大楼买了一部轧面机。可是我小时候家里穷,没上学,不识字,看不懂说明书。我去请教于老师,于老师便请你们来帮我的忙,麻烦同学们了!”于老师接着说:“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当讲师,其余同学都是助教——你们听着,如果两位讲师讲得不合适,或者漏掉了什么,你们随即站起来纠正、补充。总之,现在大家是老师,我呢,临时退居二线当顾问。”孙师傅的出场,为学生们的演练提供了具体的言语交际的情境。学生走上讲台充当“主角”,同孙师傅面对面地进行言语交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

在“转述‘通知’及写‘留言条’”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还特意安排两次让“第三者”登场。第一次是在于老师交代“转述”要注意的问题时,校长走进教室。于老师与校长有一段对话:

师:赵校长,您有事?

赵:于老师,打扰您了。请问邓老师在这儿听课吗?(邓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师:上课前有个人找她,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什么事?

赵:刚才接到中心校打来的电话,通知邓老师明天上午8点,到中心校参加广播操比赛。要求穿红毛衣、白裤子、白球鞋、白袜子,千万别迟到。等会儿邓老师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

师:好的。(赵走出教室)小朋友,等会儿邓老师来了,谁能把中心校的电话通知转告她?(学生纷纷举手)

在学生反复演练之后,邓老师还没有来,怎么办呢?只好写张留言条了。待学生留言条写好后,于老师一面听读,一面相机评改。刚评改完,邓老师推门而进。这是于师安排的第二次“第三者”登场。下面请看他们的一段对话:

师:邓老师,您早来一会儿,我们就不必费这么大的事了。

邓:怎么回事?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邓老师?(学生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杜飞说说看。(杜飞平时不爱发言)

杜:邓老师,赵校长找您,通知您明天上午8点到中心校参加比赛(师插话:参加广播操比赛),要穿红毛衣、白裤子、白球鞋、白袜子,千万别迟到。)

师:杜飞小朋友说得比较清楚,进步不小。谁再说一遍?(又有一名学生说,略)

师:邓老师,我们怕您上午回不来,所以给您写了个留言条。

邓:那好,请读给我听听吧!(邓老师指了两名学生读留言条)

邓:小朋友写得真好!谢谢你们!明天我一定准时参加比赛,争取拿第一!(笑声、掌声)下课请小朋友把写的留言条都交给我,看看谁写得最好。

师:小朋友,学会说话、写话多有用啊!今后要好好学,争取说得更好,写得更漂亮!

于老师做这样的安排是颇具匠心的。赵校长的出场,不仅为学生的“转述”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交际对象是实实在在的。邓老师的出场,让学生与其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使他们感到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从而体会到说写训练的重要意义。

于老师精心安排让“第三者”出场,这一情境的创设,可谓巧妙独到,无矫揉做作之感。小朋友们演练起来,也特别专注,特别有兴趣。

标签:;  

因地制宜、具体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论余永正老师的“创造情境”训练课程_于永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