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党的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新进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旗帜论文,改革开放论文,新进展论文,指引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的理论旗帜和思想武器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不但国人欢欣鼓舞,而且令外国友人叹为观止,认为这是中国创造的奇迹。
五年来,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并有所突破,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增长波幅最小、综合国力增强最多的五年。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9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1年增长77.1%,年平均增长12.1%。从1992到1996年,每年分别增长14.2%、13.5%、12.6%、10.5%、9.7%,实现了高增长, 低波动。通货膨胀率从1993年到1996年,分别为13.4%,21.7%,14.8%,6%。五年间,我国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68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6.4%,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已由199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11位。1996年,我国经济总量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180亿美元,比1991年的4060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10位上升为第7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 在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
五年来,取得的成就这样举世瞩目,这就不能不使人们想起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并进而使人们回顾到同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就关键问题发表的关键讲话,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但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路子、步骤和大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现在可以实事求是、毫不夸大地说,没有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就没有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的总目标,进而也没有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当我们展示五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时候,当我们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并进而设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的时候,永远不能忘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必须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不但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旗帜和思想武器,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旗帜和思想武器。
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
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和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搞得好不好,“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涉及到姓“社”姓“资”的基本问题,也是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方法,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1993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既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新的理论概括,具体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指导思想和主要领域改革的原则、目标和要求,从而实际上成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素市场、改善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
总之,改革开放的理论旗帜和思想武器,就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五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开拓创新、有所前进、有所突破的实践;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也是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取得的。
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推进,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其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五年来,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国有企业的改革与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管理相结合,以优化结构、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通过抓大放小,一方面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对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国家确定的重点企业由300 户扩大到512户;企业集团的试点已由1990年的57家扩大到今年的12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务院确定了100户企业, 各省市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加快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全国由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的由1993年的3600家上升到9000家。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城市已从开始的18个扩大到58个。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浙江等省先在农村,后扩大到城市,大张旗鼓地推行股份合作制,其中,山东超过50%,江苏和安徽约80%。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现在,在工业经济中,国有资产比重占65%,集体公有资产约占16%,股份企业资产(其中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平均高达63%)约占5%。 到目前,我国农村一共有2000多万家乡镇企业,形成了3 万多亿元的总资产。到1996年末,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27.6%,集体公有经济占19%,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占53.4%。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个体经济约占17%,私营企业约占4%, 外资企业约占10%,就是说公有制经济约占70%,非公有制经济约占30%,“三七”开。但在航空、邮电、铁路等基础产业以及石油、电力、冶金等能源、原材料产业中,国有资产的比重都在90%以上;在煤炭、金融、汽车、石化、机电等支柱产业中,国有资产的比重都在80%以上。
第二,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五年来,商品市场百花纷呈,琳琅满目,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中小结合、多渠道的商品市场网络已经形成,连锁经营、配送制、代理制蓬勃发展。在保持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步取消,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建立了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资本等要素市场不断扩大。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和信息市场进一步发展。
商品市场持续繁荣,初步实现了全社会商品供需的基本平衡,首先得益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900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产量首次突破400公斤大关。1996年, 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5913万吨,比1992年增加1256万吨。畜产商品率提高到60%以上。
到1996年底,计划分配的资源总量占国内资源总量的比重已经不足10%,90%以上已经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原来由政府定价的有色金属、民用载重汽车及底盘、邮电设备、消防设备等数百种商品及一批服务价格相继放开,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目前仅占总量的10%左右。到1996年末,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家指令性计划比重不足5%。 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商品仅有粮食、食用植物油、生猪、食糖、棉花、紧压管、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盐、成品油、卷烟、烟叶、中药材等14种,90%以上的商品都已进入市场。现在,90%以上的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95%以上的工业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到1996年初,全国已建成各类交易市场10万多个,比1990年末的7.7 万个增加30%,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00多个,拍卖市场300多个, 各类商品交易所40多个,集贸市场9万多个。
以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国债等各类债券、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以银行间外汇交易为主的外汇市场都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截止1996年,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上市公司已达530家,上市股票599支,市值由1992年的1048亿元上升到98420亿元。到1996年末,我国累计发行国债 6700 亿元, 企业债券1945亿元,金融债券3310亿元。1994年1月,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成功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 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到今年6月已达到1212亿美元。
随着城镇住房商品化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3025万平方米增加到795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9%;交易额从243.9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 年均增长53%。
据国家计委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总体市场化程度已将近65%左右,从资源配置方式看,已接近“准市场经济”水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已在80%左右,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达70%左右。在金融领域,利率尚未市场化,但各类金融机构自主贷款的份额已占56%左右。
第三,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总格局基本形成。1991年,邓小平同志对开放开发浦东新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指出,开放开发浦东“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我国对外开放从赋予广东、福建两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特区;从开放十个沿海城市,到扩大沿海开放地区,形成沿海开放地带;从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到开放沿江、沿边、沿交通干线和内陆中心城市等经济区域。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五年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各地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截止今年6月底, 我国共批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540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62家,外资银行的总资产为329.6亿美元,贷款余额230.8亿美元,存款余额39.9亿美元。外资银行发放的贷款90%在我国境内,50%用于中长期项目。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资速度加快,连续四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外资输入国。我国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现已达到1979亿美元,累计批准近3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1992年以来批准的占八成以上),其中开业的企业已达半数。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到199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已达28.38万个,外商实际投资1772亿美元。 同时使用外国各类贷款1750亿美元。外资占国内投资比重从1992年的10%上升到20%左右。广东、福建投资来源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境外。目前全国有1700万人就业于近14万家三资企业,财政收入的10%以上的税收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我国现在与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关系, 外贸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199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89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43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1992年至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已开始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之列。
1992年到1996年,我国共批准开放一类口岸84个,至此一类口岸总数已达235个,二类口岸已达350个。同1992年比较,1996年,口岸出入境人员由8826万人次增加到11859万人次,进出口货运量由2.81 亿吨增至3.69亿吨。1996年,征收关税及进出口环节增值税850.66亿元。
根据“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原则和方向,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重点是改革了汇率制度,强化了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外贸企业取消了外汇留成,实行统一结售汇。缩小了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范围,对部分重要商品配额实行有偿招标。在外贸体制改革的同时,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进一步扩大。到1996年底,我国已有5000多家生产企业和206 家内贸企业享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
这五年,我国颁布了《对外贸易法》,修订发布了《外汇管理条例》,发布了《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开放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1992年起,我国进口关税税率连续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进口关税算术平均数水平,已从1992年的43.2%降到1996年的23.0%。我们已经对外承诺,到2000年,我国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5%左右。
第四,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分配关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方,由于多劳多得,先富裕起来。
五年来,人民衣、食、住、行、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5915万吨,比1992年增加248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813万吨,比1992年增加1256万吨。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自行车、服装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化纤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到1996年底,我国城市数已达666个。5年间,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建住宅连续突破2亿平方米,1996年超过3亿平方米。五年共新建住宅12.6亿平方米,解决了近500万户困难户的住房, 使近十分之一的城镇居民迁入新居。乡村住宅每年也以6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1996年, 我国城乡居民存款达38520亿元,比1992年增长近4倍。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4377元,与1992年相比,年均增长7.2%。 五年来,我国铁路、航空、公路、水运交通建设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1996年,我国民航航线有876条,运载旅客有5555万人次; 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万公里,比1991年底增加2.8 倍, 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3422公里,五年中增加5倍。五年间,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5.6%, 主要通信能力在1991年基础上接近翻三番。目前我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由1991年的1445万门发展到1 亿多门, 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话网。 到1996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365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0794亿千瓦时,均达到世界第二位。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同时,企业可以建立补充保险,个人也可以投保;商业保险高速发展。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城镇企业8758万职工和2358万离退休人员。199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1170多亿元,支出1030亿元,历年结余已达57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由现在的市、县级统筹提高到省级统筹,并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的职工。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维护社会安定。与社会保险相配套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第五,金融、税收、财政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199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突出矛盾,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加剧,局部地区经济秩序混乱。同年6月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指出,要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同时提出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等十六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
中央银行坚持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使广义货币(M2)增长从1994年的34.4%,降到1996年的25.3%。原国家专业银行划分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100个城市建立城市合作银行。 农村信用社逐步改革为合作金融组织。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管理明显加强,银行与信托、证券分业管理,金融秩序好转。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得到较好控制,中央银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1992—1995年分别为1200、1530、1424、590亿元。 货币供应量适度。货币市场交易平稳,贷款增加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合理调节和配置社会资金。国家商业银行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993年的58.6%回落到1996年的18.2%。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家外汇储备由1993年的212亿美元, 增加到1996年的1050亿美元。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阶段性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
1994年1月1日,我国推出税收体制改革。通过改革,简化了税制,统一了税法,公平了税负,以流转税为主体,流转税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基本建立。几年来新税制运作平稳,从1994年到1996年,全国工商税收三年累计增加283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945亿元,年均增长21.4%。在税制改革的同时,实行财税分开、国税与地税分开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调整:1994年以前,财政收入中,中央收入只占30%,地方收入占70%;1995年和1996年,在税务系统组织的全部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6.5%和55.6%。
抓住机遇迎接二十一世纪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到2020年左右,“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现在起到2020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第二步,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 到2020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总结了将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描绘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党的十五大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重大的理论突破。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国有制企业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独资企业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只要国有资本、公有法人资本控股占主导地位,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即使是私人合伙企业,由于其资本组织形式采取的不是单一的私人所有制,所以,这种所有制形式起码可以叫做初级形态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因为这种初级形态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毕竟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和所有制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可以运用,社会主义也可以运用。不能说搞股份制就是私有化,就是资本主义。当然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一是规范,严格按照《公司法》、《股份合作法》去组建、运营、管理;二是逐步推进,不要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要听从股东的意见,讲求实效。
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有利于要素流通市场化,更好地配置要素资源,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好地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益。
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过去讲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补充”就是可有可无的,充其量也是“入另册”、“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讲,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也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这就为非公有制正了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大家庭的一员”,进而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主要是:
第一,积极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大企业走规范的公司制改组的路子;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小企业以及大部分城镇集体企业,应当走规范的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的路子。国有大企业的公司制改组关键应以产权为纽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要求来进行,少搞国有独资公司。同时,要防止用行政办法“捏合”“集团公司”,或企业行政主管机构“换牌”,摇身一变成了“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股份合作企业、合作企业等,要允许并鼓励企业职工入股,使职工从资产上和利益上关心企业生产经营,关心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这样做,就可以把职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国家利益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与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配套,要从根本上改革投融资体制。国家投资融资要从一般的生产经营性特别是竞争性产业、行业领域中退出来,此类投资无论新上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项目,一律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制度。投资主体转向企业法人或个人;项目实行规范的法定自有资本金制度;自有资金不足,依照法律法规,可以通过法定担保制和抵押制,到商业银行贷款,经法定程序批准,也可以发行一定数量的企业债券。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企业或法人企业搞无本买卖和无本投资融资活动,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投融资效益。这样,也就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欠贷款、欠“三角债”、欠税的问题。
第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与要素流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相配套,应加快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步伐。对城镇职工和居民实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为主、企业单位补充保险和社会救济为辅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在不增加企业单位个人负担和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层次的基础上,把现行的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为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由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征收,专项入库,由统一的社会养老基金、医疗基金组织管理。同时,配合机构改革,成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部,革除社会保障事业“五龙治水”的部门分割局面。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和贫困户救济制度。
第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现在,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已经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质量要提高,就是说:吸引外商投资要更多地从劳动密集项目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转移;对三资企业的管理要更多地从减税让利向规范国民待遇原则,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律制度方向转移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要更多地从地区优惠向产业优惠和科技优惠方向转移。
第五,下决心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吃皇粮”的人员,才能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解决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顽症”,也才能减少财政开支,减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效率。精简、合并工交各部的专业部门,分流人员,强化行业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强化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的管理力量,强化税收、金融、海关、工商行政、司法等经济执法和司法系统的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有党的十五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目标,真抓实干,经济体制改革就会有所突破,我们就会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和新境界。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社会主义公有制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十四大论文;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