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高一物理 受力分析 教学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物理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在物理学科知识中,力学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有不少的知识内容容易混淆,不利于问题的解答。高一受力分析这一部分知识与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体系都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学生整体物理思维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受力分析”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本人在与高一学生交流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这门课难学、难懂,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上能听懂,但到了课外却逐渐遗忘课堂授予的知识,从而对独立完成作业存有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渐渐地失去了学物理的兴趣,对物理望而生畏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生由初中阶段升入高中阶段,学习一下子从初中阶段贴近生活、可感知的内容变成枯燥难懂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导,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未及时发生变化。
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以来,结合我校的生源情况,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教学时做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善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突破受力分析知识难点。
信息技术的普及是当前教育时代的一大优势,它可以很好地帮助老师实现场景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同时,多媒体课件以它独特的方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简化,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使学生学起来也不费劲。所以说,物理老师在受力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在课件上生动形象的动图展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物理,让他们更透彻地分析和理解其知识内容。例如,在对运动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老师应该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物体运动时的动态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直观地了解到物体的运动,并对其中的运动过程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而这有助于他们进行受力分析,简化他们对受力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对受力习题的解题效率。
二、知识前后衔接,务必夯实基础。
首先要明白力的概念,当有施力物存在时,则必然有受力 物存在,而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有可能发生力,也有可能不发生力,针对这一点,则需要学生多去研究受力知识,多运用、多练习,来真正理解怎样去进行受力分析。在对受力物体进行方向分析时,一定要逐个方向进行,不要全方位地去画力的方向,这样可能导致分析时出现混淆,在对一个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时,在其他方向上不分析,从而防止出现力的大小判断不准确、力的个数不清楚等现象。
三、加强受力分析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当我们在分析一道物理运动学题目时,遇到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多个并且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或制约。如果可以不去管它们内部的作用关系,只分析整体的受力状况便可得到答案,这种方法叫做整体法。整体法应用的宗旨即将相互独立的物体在彼此运动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解题过程中只需分析整体的受力状况,从而避免了针对单个物体的分析,简化运算过程并且减少了学生在做题时出现失误分析的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分析物体内部之间的力,就要运用隔离法,这个方法在物理上很受用,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对力进行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物体的受力作用,并且只对这一个物体进行分析,接下来,就是找出与这个受力物体相关联的力,进而进行方向等的分析,切记不要把其他物体所受的力强加到这个物体上,以防出现多种力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源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坡度,减缓难度,因材施教,层层递进。
例如,在讲解“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等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情境:“我们把一个物体放在斜坡上,物体的受力都有哪些?”,这种情景很容易分析出摩擦力,像这样的生活情境有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这样有价值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树立信心,并且让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来想象受力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解决其他受力分析的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的主体——学生,放在第一位。
“以生为本”是课改以来普遍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目的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要将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生为本,要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帮助学生养成课堂主体意识,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我的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实施任务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相关 的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有助于提高受力分析教学的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自主完成任务,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受力分析中的“整体法”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也为了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整体分析法的应用中,我们可以选择任务型教学法。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整体法的核心思想进行分析,即: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我们必须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方法,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智力、能力的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学习能力会得到理想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起来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法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提高应用意识,同时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2)实施自主练习法,自主练习法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受力分析的相关练习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分析,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分析过程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错误中改进、成长,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挖掘教学语言的作用。
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幽默、接地气,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他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教学也需要讲究战术,我不断研究语言的魅力,不断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有用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交流的语言方式,提高自己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蔡憬波.浅谈高中物理“受力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7( 11).
[2].蔡连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3(32).
[3].余敏.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应用途径研究[J].新课程(下),2016(01).
论文作者:杨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