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学 5163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融合工具性、人文性与交际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得到教育界的充分重视,这也给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高中语文教学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本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化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97-01
正所谓“文以载道”,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既要围绕“教书”目标,更要体现“育人”特色。尤其随着我国近年来推出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质势在必行。通过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将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落实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一举多得。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文将做具体分析与探讨。
一、诵读国学经典,渗透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要素,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自然要从关注传统文化着手,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也大有益处。在实践活动中,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学习需求,教师推荐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国学经典的课外诵读材料,如道家思想精华《道德经》、儒家思想精华《论语》等等,都是经典的文化教育素材。利用每天晨读的10-15分钟时间,组织大家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分享自己的诵读体会,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例如经典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知也”,最后一个“知”的内涵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智”,即智慧。读懂了国学经典,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自然得到提升。
二、立足语文教材,挖掘文化要素
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现行语文教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收录了诸多有关文化教育的素材,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深入挖掘,精心地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将文化教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活动中,调动高中生的文化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归园田居》、《离骚》时,先让学生大声朗读,体验古诗词的韵律美;然后再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探寻诗词语言的审美;最后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体验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兼济人民、志在天下,学生从中受到美好的道德熏陶。再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着重与学生一起分析蔺相如不拘小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和美好品德。
三、营造文化氛围,调动情感共鸣
文化教学不是盲目的灌输,更在于营造浓厚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自觉地将语文教学活动关联社会生活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和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让学生深受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调动情感共鸣。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为例,笔者播放了一段经典的《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描述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所见所闻。通过观看影片,学生基本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除此以外,还从文化视角切入,细致分析文本内容,例如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不能走正门,只能走角门;再如王夫人让林黛玉坐在东边的位置,众人吃饭时排列的座次讲究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代豪门权贵的礼仪秩序和长幼尊卑,学生结合林黛玉的身世,也由此理解为什么她表现得小心翼翼,她在贾府的孤苦伶仃让学生产生了共鸣。
四、丰富课外活动,体验文化魅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方方面面的,不能单靠课堂教学的时间,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也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深受文化的熏陶。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书法比赛,将获奖的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再如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等。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要素,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如叶公好龙、卧冰求鲤、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激烈的成语故事比赛或者成语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以讲故事或者表演的方式体现自己对成语的理解,把握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学生大开眼界,形成了创新思维与发展意识,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一方面体现当前“大语文观”教育背景下,凸显语文课程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创新现有的语文教学方案,将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再胜.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探索[J].神州,2019,(1):201.
[2]孔德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8, (35):67.
论文作者:刘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意识论文; 经典论文; 国学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