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市政道路排水存在道路排洪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流失严重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已不能满足人类对雨水各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设计和建设思路,改善排水问题。中国在学习借鉴国外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构想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应用
引言
在我国,关于海绵城市的认知并不多,它依然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在整个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受关注度也直线上升。对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方的差异性,让设计方案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防洪涝灾害应对、水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能力,采用新型技术对策,深入探究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方法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理念分析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对城市用地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吸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样在城市休闲和生活区就有了足够蓄水的地方,雨水能被吸收,让雨水能消化在每个布置好的海绵区域内,避免其汇集成径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城市的积水面积,同时还能对所吸收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这也能有效缓解城市当前发展阶段水资源较为短缺的现状。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将城市的雨水渗透、直流、存储、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等多方面相结合,从而能有效防止内涝灾害,控制地表径流,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多个项目建设的需求,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市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实际建设中,打破传统城市设计建设的束缚,构建全新的城市生态发展系统。
2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道路建设具体措施探讨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指导,一方面能满足道路的基本功能,完善城市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能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为城市发展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针对当前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道路设计和建设问题,可以先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面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的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计。
2.1生物滞留绿化带设计
将道路红线内1.5m宽的绿化带改造为纵向带状下凹式生物滞留绿化带,且高程低于站石150mm,站石开孔作为路面雨水进水口,并在进水口处设置初期雨水沉淀池,以削减径流雨水中的悬浮物等较大颗粒。路面雨水汇流进入生物滞留绿化带,实现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存蓄、生物净化功能。为保证暴雨时超标雨水的溢流排放,生物滞留绿化带内设置了溢流式雨水口,其顶部标高高于绿化带100mm,超标雨水经溢流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通常,生物滞留绿化带自上而下分为蓄水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滤层及砾石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蓄水层高100~250mm,路面雨水在此汇集、沉淀,同时具有保存土壤湿度、防止径流冲刷下层土壤的功能;植被及种植土层主要发挥对初期雨水的过滤和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还可以吸附渗透雨水中的碳氧化合物、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人工填料层应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厚度多为500~1200mm;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1层150mm厚的砂滤层,可以防止土壤颗粒堵塞下一层的穿孔管,同时砂滤层也具有通风的作用;砾石层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铺成,厚度200~300mm,其中埋置直径100mm的穿孔渗排管,收集到的渗透雨水将排入雨水检查井或雨水管道。
2.2合理选择城市道路面材料
路面材料的选择,一般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这样在不影响道路使用功能发挥的同时,能满足道路良好的透水性和抗滑性能,有助于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选择透水性好的沥青路面为车辆行驶的道路面,一般可以以全透水式的沥青路面或者是半透水性的路面,路面下面则不需要再进行防水设置,有助于地面水渗透到路下土基中,在土基中可以采用碎石等,具有更好的透水性,在补充地下水源的同时,也能对城市的温度和湿度等进行一定的调节,此外,多孔结构表面粗糙,透水性好,也能保证路面积水少,保证人们的出行更安全。
2.3将渗水性能作为人行道路设计重要参考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过程之中,关于人行道路的设计工作,常会运用拥有良好渗水作用的基材。不过排除特殊恶劣天气情况的影响,鉴于其较小的载荷数值,通常来说,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市政规划设计工作,也没有干扰到正常的施工进程,而是有效利用产生的渗水功效,科学处置有关瞬间来水的问题,最终完成城市道路工程的既定设计与施工目标。同时,为了科学引导雨水的渗流具体方向,确保道路通行的畅通和稳定,应该在行车道附近的一边,设立大概 35cm 的碎石沟作用于人行道路的范围之中,帮助路基底部的碎石渗水层和路面雨水相连,有效明确路基区域的具体深度。
2.4雨水花园
在两处道路的最低点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频率度、成本低的雨水径流处理系统,能针对性地去除雨水中的颗粒物、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后的雨水可渗透到地下,排放到自然水体、市政管网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通过进水口进入雨水花园,进水口篦子可以拦截一些大的垃圾,防冲卵石可以防止雨水对生物介质的冲蚀。雨水渗透到生物介质中,经生物介质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将雨水处理干净,后进入收集管,由排水管排出。处理后的雨水可渗透到地下、排放到市政管网,当雨量很大是,后期雨水可以从溢流管溢流,保证进入系统的雨水在超过系统处理能力时,系统也能正常运行。
2.5植草沟的设计
在植草沟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一些生态雨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堆土、亭台等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定的微观景观,从而增加草沟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一般要优先选择一些耐涝性较强的植物,采用多种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景观,并了解植物的季节变化性等,保证不同景观带的衔接性,从而保证景观更加开阔。植草沟本身具有很强的渗透功能,在降雨量较大或者是地面水达到饱和状态时,一些来不及下渗的雨水能顺着坡汇入到植草沟中,借助植草沟流向下游,部分会被植物等吸收,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面径流量,减少城市内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向着生态、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理念,其在我国城市的改良和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绵城市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杜晓丽,韩强,于振亚,等.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2017,43(1):54-58.
[2]向府,徐国庆,阙显阳等.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0):170.
论文作者:尹德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径流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绿化带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