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_艺术论文

深圳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_艺术论文

深圳建成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名城论文,目标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十五年来,伴随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深圳的文化建设也堪称“超常规发展”。各方面文化建设的投资已超过15亿元以上,各类文化产业的经营年收入超过20亿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时至今日,深圳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成为镶嵌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将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既定战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深圳市1995-2010年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用十五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将深圳建成一座以“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文艺精品和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现代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文化艺术商品交易的市场”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文化名城。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对整个深圳跨世纪发展战略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一、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考古学者在广东环珠江口地区发掘了数量可观的沙丘遗址,揭示了在华南沿海地带生活的广东先民的文化演变过程。岛屿多、海岸线长的滨海环境,便于走向世界,接受海外先进文化。因此,海洋给沿海地区带来开放的优势,“海洋文化”便具有“开放型”、“外向型”的特点和传统。

深圳毗邻港澳,背靠内陆,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一国两制的临界线、中外文化的交汇点、移民汇集的新都市,这种特殊的地缘、人缘关系,使其在跨世纪发展战略中,势必要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面对“九七”香港回归与华南经济文化圈的日趋形成,深圳要实行“联合内地、发展自己、形成优势、影响香港”的原则,在继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海外先进文化,从而创造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华南经济文化圈乃至整个中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

“栽种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深圳在过去的十五年兴建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大剧院、电视台、南国影联、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华夏艺术中心等颇有规模的骨干文化设施,举办了“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活动,吸引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著名艺术家来深一展风采。在跨世纪文化建设中,深圳要建设一批档次高、功能全、设备先进、具有深圳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设施,为举办全国和国际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现在已兴建的有深圳书城、关山月艺术馆、有线电视台、少儿图书馆,以及正在筹建的中心图书馆、深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区文化研究基地、粤剧技艺馆、深圳艺术博物馆、深圳科学馆、深圳文化艺术交易中心、电影大厦、南山电影城等,拟在交响乐团、锦绣中华艺术团、世界之窗五洲艺术团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有国际水准的剧院群体和艺术表演团体,使之具有举办常设性国际文艺、体育比赛的能力,以及开展国际性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在市政建设方面,要体现独特的文化个性,保持并发展“万国建筑博览城”的风格,遏止建筑风格日益“单一化”的趋向;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切实做到设计认真、结构科学、功能突出。在旅游文化方面应在“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人工景点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人旅游审美取向,兴建一批探索未来世界奥秘以及体现山海风光的旅游新项目。在文化娱乐方面,既要有交响乐等高雅艺术,也要有“大家乐”此类满足打工一族的广场文化,以及其他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的丰富多采的娱乐形式。

要进一步活跃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办好世界华人诗会、国际水墨画大展、国际摄影大赛、大剧院艺术节、少儿花会等文艺活动;筹办深圳国际交响音乐节、国际旅游文化节和’96全国书市等全国性、国际性文化活动。配合“九七”香港回归祖国,要进一步加强深港文化交流,借助在香港举办的各类国际性艺术节丰富深圳的文化生活。深港两地要寻找文化“认同”和“存异”的连接点,加强文化交流,促进香港对祖国的向心力,架设“一国两制”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引桥,以稳定香港、影响台湾、互通信息、共同振兴中华文化。

二、文艺精品与优秀文化人才荟萃中心

要建成现代文化名城,关键要出文艺精品和文化名人。深圳创办十五年,从内地引进大批文化人才,创作出不少有深圳特色的优秀作品,荣获600多项(件)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但从建成国际城市的要求看,我们的文艺创作缺少鸿篇巨著,文艺队伍缺少名流大家,文艺管理人才更为缺乏,这些都是深圳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说,深圳地处连接内陆与香港的边缘,是一块文化的松软地带、一块有待文化人去开垦的地方。因而,这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地方——少了传统文化的重复,没有权威的压力,避免了流派之间的门户之争……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些良好的条件,加上深圳社会经济条件的种种优势,必将吸引各种勇于创新与开拓的现代人才。地处“海洋文化”区域的深圳,要以“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在这里建立一种崭新的机制,营造一种浓郁而又宽松的文化氛围,使深圳成为一个适宜各种艺术门类探索、创新的试验场,使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愿意到这里来漂泊、栖息,在这里一圆艺术家之梦,从而使深圳形成一个在中国无可代替的文化码头。

因此,在制订“深圳文化发展规划”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措施,形成一套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使深圳成为吸引文化人才的“福地”。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筹办文化艺术学院,加速培养各类文化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艺术创作、表演、理论、文博、图书馆学、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以及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经营管理的跨世纪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注重用优惠政策引进各类高级文化人才。要深化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并具有宏观管理能力的文化管理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的作家、艺术家、出版家、理论家;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编导、名演员、名主持人;培养一支熟悉市场规律、善于经营的文化经营队伍;培养一批学识渊博的文化科技研究和开发队伍,使深圳成为优秀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

在文艺创作,深圳要进一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点抓好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圳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如文学方面抓好“新都市文学”、“打工文学”的创作;美术方面抓好旨在突出“都市文化”特色的“城市山水画”的探索;舞蹈方面继续创作“东方百老汇”式的“旅游景区舞蹈”;戏剧、摄影、雕塑、音乐都要推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影视界要摄制一批能打入海内外市场的电影和电视剧。“要抓紧制定〈深圳市优秀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和〈深圳市文艺创作基金管理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研究,活跃文艺评论,促进文艺繁荣。同时,以专家村、创作基地、研究基地、讲习所等多种场所,以交流、比赛、培训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人才来深圳创作、研究、讲学、表演,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把他们的文化成果留在深圳。

三、现代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

文化不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产业。现代化程度越高,文化产业就越发达。从全球的趋势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利润最大的产业之一。1993年美国向欧共体各国倾销的产品中,影视产品已占第二位。美国60%的视听产品出口欧洲,年利润达300亿美元。从21世纪发展的前景来看,下一世纪国内外的经济竞争,背后是多种文化的竞争。深圳15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投资近两个亿,开业不到一年收回成本,成为纳税大户;娱乐业1993年收入15个亿;深圳一家大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超过2亿元;南国电影院1994年收入就超过2000万元;1995年春,该影院依照国际惯例的院线制形式,与世界近2000个影院同时上映新片《红番区》,20天便创下南国开办7年来单片放映140多万元的最高票房记录。万科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出品的电影《过年》、《找乐》走俏国际市场,获得多个国际大奖,经济上也有丰厚的回报,其中《找乐》仅西班牙赛事一项就获奖金35万美元。这些都充分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跨世纪文化战略中,要充分发挥深圳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文化艺术产品的基地。其中包括:以华侨城“锦锈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科幻世界”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以深圳电视台、电视艺术创作中心、影业公司、万科文化传播公司为代表的影视拍摄制作生产基地;发展激光视、唱盘等音像制品的生产,形成以先科激光公司为代表的CD、LD产业基地;发展图书销售网络,形成以深圳书城为代表的图书展销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深圳印刷业发达的条件,大力发展高档精美的书刊印刷业,加速形成印刷产业基地;要在有影响的报刊之中组建报业集团,报刊出版社要实现编审电脑化、书报刊印刷实现制版电子化、印刷胶印化、内文多色化、装订联动化。广播电视要配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向多媒体发展。要配合省广播电视“珠江口工程”计划,加快建设进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内地和香港影视艺术及技术资源,形成拍摄尤其是后期制作基地,同时为内地、香港及国际影视产品生产服务。

广东理论界有人认为,人类市场文明源头是意大利,当时以商业的威尼斯和文化的弗罗伦萨作为一个统一的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的广州与商业金融的香港将结合成为南太平洋地区新市场文明的生产基地。而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是否应该成为这块生产基地的“排头兵”?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四、文化艺术商品的交易市场

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促进文化艺术商品交易市场的形成。文化市场是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相互沟通的渠道,在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在现代社会,文化需求的绝大多数是通过文化消费来实现的。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艺术商品,需要营建一个健康有序、丰富活跃的交易市场,使之在深圳“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深圳十五年来文化市场发展迅速,其娱乐市场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等在国内颇有名气。在今后十五年,深圳要继续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影视歌舞娱乐业、书报刊市场、演出市场、工艺品市场、艺术品拍卖市场、文化人才交流市场等,发展文化信息产业、市场调查和咨询业、广告策划业、传播业、创意公司等。逐步把“深圳书市”办成常设性、国际性的书市,把“深圳书城”办成大型图书报刊批发市场。要进一步贯彻执行《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同时,加强对可调配文化资源的总量调控和分类管理,引导健康文化消费,避免恶性竞争。制定实行特许权经营、限制性经营、鼓励性经营文化项目的管理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要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优秀文化经营管理专家,保证文化艺术商品的交易繁荣兴旺、健康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曾预言:“地中海是昔日的海洋,大西洋是当今的海洋,太平洋则是未来的海洋”。这一预言业已变为现实。正像500年前世界贸易中心开始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那样,今天它又正从大西洋移往太平洋。而中国正抖擞精神迎接一个即将到来的“太平洋世纪”。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上层建筑的演变。放眼全球,电子革命与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法国学者路易·多洛将这种变化称之为20世纪的“文化革命”,它将促使“海洋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嬗变与振兴。如今,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只有十五年历史的深圳特区,凭借其毗邻香港和经济发达的优势,凭借其肩负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历史使命,凭借其“海洋文化”特有的开放、兼容、创新的传统,迅速站到了这场“文化革命”的前头,并确立了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目标,体现了这个新兴城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大气魄。尽管深圳文化尚处在发育与生长的过程中,尽管前进的征途任重道远,但是,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它将激励深圳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创辉煌。

标签:;  ;  

深圳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