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民医院 46740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摘要】目的: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1]。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建立较强的风险意识,提高预见性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一、存在护理安全风险.
1、法律观念淡薄,服务态度缺失。
护理人员数量不够,导致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低、认知行为缓慢、注意力分散,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产生护理纠纷。
2、执行岗位职责、制度不严.
有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凭印象草率办事,处理问题易情绪化,不理智对待突发事件,易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3、工作作风粗疏,责任心不强。
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思想不集中,分心走神,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细致,动作粗疏,没有对危重病人做好相应的评估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工作时马马虎虎,责任心不强等,也易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4、业务水平低.
平常不主动学习,技术水平低、不虚心请教、对病情的观察不够仔细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意外情况处理不及时,而易产生护理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服务态度差.
对待患者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服务态度生硬,说话声音大,训斥患者,依赖患者或家属做一些护理职责内的操作,如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或变故,就会引起纠纷。
6、监督制度不力.
主要表现在护士遇见性较差,没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教育管理,发现问题时碍于面子、监督检查不及时、无认真执行科室的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回避矛盾,日积月累易存在护理风险。
二、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强化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科室的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条例》等法律文件,以及有关医疗护理违法的案件,强化法律观念,规范医疗行为。
2、加强岗位职责及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等,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室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3、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医护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又是做好护理工作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转变护理观念,端正服务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变被动为主动工作,爱岗敬业,
提高责任心,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加强业务培训。
鼓励年轻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课内进行专科业务培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每月进行技术操作及理论考试,实行奖优罚劣,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在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是贯穿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充分理解对方,护理人员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和问题,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6、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明确的工作评价标准,涵盖各个环节,抓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监督及检查,找出易出现差错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总之,面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诸多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护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及责任意识,及时的掌握和更新护理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将不安全因素消除,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志军 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 2013(04)182.
论文作者:贾高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患者论文; 责任心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自己的论文; 内科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