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顺洪

(彭州市中医医院 四川彭州 611930)

【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生化指标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03月期间收治的80例NAFLD患者按HBV DNA检测结果分为DNA 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两组在血糖、血脂及BMI指数变化情况及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当血糖、血脂及BMI指数越高,肝脏ALT、AST上升幅度越大(P<0.05),当BMI一定时,HBV DNA阳性组ALT、AST水平则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5)。②DNA阳性组患者CD3+、CD4+表达情况明显优于DNA阴性组(P<0.05),两组CD8+,CD4+/CD8+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糖、血脂及BMI体重指数与肝脏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当患者体重指数增大损伤严重时,乙肝病毒DNA阳性时细胞免疫最为活跃,有利于进行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乙肝病毒;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免疫系统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61-0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肥胖及相关机体代谢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常见的肝病类型,是指在非酒精因素下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引起综合征。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60%以上[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乙肝病毒(HBV)感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肝脏细胞被侵入的乙肝病毒感染后,免疫细胞识别出乙肝病毒并与被感染肝脏细胞发生应答反应,从而导致肝脏受损。为探究出乙肝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探究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各项指标的表达,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1],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确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DNA阳性组(52例)和DNA阴性组(28例)。DNA阳性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在25~65岁,平均年龄(43.5±3.6)岁;DNA 阴性组: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在27~68岁,平均年龄(44.1±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分级BMI及血糖、血脂进行检测。BMI=体重/身高2(kg/m2),空腹时静脉抽血5ml分装两个试管各2ml,利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2ml静脉血中血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值。在另一2ml静脉血中加入抗凝剂,加入单克隆抗体,避光恒温培育10min,加入溶血素,静置15min后加入50ml稀释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1.3评判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对BMI分级[2],低体重(营养不良):BMI<18.50,正常范围:18.5~24.9,超重:25.0~29.9,肥胖:>30.0。血清总胆固醇>1.58mmol/L或三酰甘油>6.0mmol/L表示高脂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糖、血脂、BMI与肝脏ALT、AST的差异

当血糖、血脂升高时,ALT、AST随之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相同时,ALT、AS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BMI指数的升高,肥胖程度越严重,ALT、AST水平上升幅度越大(P<0.05),当BMI=28.0kg/m2时,DNA阳性组ALT、AST水平高于DNA阴性组(P<0.05)。

2.2 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频数

DNA阴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表达量均明显低于DNA阳性组(P<0.05),但两组在CD8+,CD4+/CD8+表达量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国内外研究者对NAFLD与HNV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几点问题:①在罹患NAFLD后感染HBV是否会加剧病情。②在感染HBV后引起脂代谢缓慢是否会直接导致NAFLD。③当同时存在NAFLD与HBV时诊疗有何注意事项。郭宝玲在其研究中表明,感染HBV患者中有NAFLD的几率高达40%[2]。NAFLD患者中出现HBV感染导致肝功能各项指标异常,两者间相互影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脂代谢及糖代谢异常是目前被认可的影响NAFLD的主要因素。HBV感染影响到肝脏代谢,从而导致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患者因此出现肥胖及高血脂等症状。BMI作为检测肥胖的体质指数,也作为早期诊断NAFLD指标之一。乐琦琦提到,HBV感染后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的程度与BMI的变化呈现相关性[3]。此外,血糖及血脂代谢水平也是诊断NAFLD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可通过判断是否有糖代谢、脂代谢障碍,从而诊断HBV感染下的肝脏损伤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BMI及血脂升高后,血清ALT、AST水平也随之提升,表示肝脏损伤程度的加深。由此可见,NAFLD与脂代谢、糖代谢紊乱有相互影响。对比两组结果可见,BMI分数相同情况下,DNA阳性组ALT、AST明显高于DNA阴性组,表示在肥胖程度相当下,DNA阳性的患者HBV复制传播的更快,肝脏在病毒的侵蚀下损伤越发严重。人体对外界感染与侵犯具有自身免疫机制,T淋巴细胞则是其中细胞毒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CD3+、CD4+是T淋巴细胞中重要表现指标,直接反应出T淋巴细胞量。本研究结果中,DNA阳性组患者CD3+、CD4+表达情况明显优于DNA阴性组(P<0.05),可见当乙肝病毒载体呈阴性时,细胞反应中T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因子较少,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尽管CD3+、CD4+表达有显著差异,但两组CD8+,CD4+/CD8+在不断调整比例稳定,表达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血糖、血脂及BMI指数影响到NAFLD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且细胞反应下病毒载体量与T淋巴数量变化呈正相关,表示当乙肝病毒载体较高,DNA呈阳性时给予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是最佳的。

【参考文献】

[1]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梁建新. 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医药,2011,42(04):1-2.

[2]郭宝玲,杨才生,张志坚,林克荣,张晓兰,王蓉,郑智勇,曾玲.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合并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理和免疫研究[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03):140-143.

[3]乐琦琦,刘晏.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4,36(02):371-376.

论文作者:刘顺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乙肝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顺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