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社会的创新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一步加强论文,社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几年,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有的矛盾由于得不到有关方面的应有重视和妥善处理,以致酿成重大的恶性社会事件。例如,发生在广东增城新塘的群体恶性事件,由于有少数人在网络上造谣惑众,扩大事态,也由于当地领导未能在网络上展开及时有效的官民对话和沟通疏导,最终酿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和影响,教训十分深刻,最终令人警醒。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社会管理也必然与网络建设紧紧相联,密不可分。因此,网络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时下社会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亦称虚拟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的一项重大课题,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直面的新挑战,也是亟待作答的新考验。
加强和创新对网络社会的管理,首先要求各级领导转变观念,消除“傲慢与偏见”,正确对待网络舆情和网民意见,树立全新的网络执政观。我们对网络社会,要重视而不忽视,要善待而不压制,要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管制。经验证明,“管、关、删”并不是网络社会管理的上上之策。相反,各级政府和领导应该以“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和态度,高度重视网络社会的社情民意,主动寻访网民大众,深入网络社会听取民意、吸取民智、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网络社会的网民关切,妥善引导网络社会的舆论导向。
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立法,充分营造网络社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实现网络社会的依法治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信息往往真假莫辨,良莠并存。一方面,网络社会是网民自由表达意见,关注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网络社会也容易成为网络水军炒作网络事件的阵地和场所,严重扰乱网络社会秩序。实践证明,健全和完善网络立法,强化网络社会法治,网络才能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
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要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大力培育网络社会的建设性力量。而这种建设性力量的培育首先有赖于各级领导的开放心态和建设性眼光。
事实上,网络的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对话模式和监督模式,更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要率先成为培育网络社会建设性力量的中坚和带头人。特别是要在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透明化方面作出率先垂范。
网络社会带来的“地球村”现实,使得社会管理面临全新考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政府必须知难而上,因势利导,化堵为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走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也在最近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