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地位和作用专题讨论会纪要_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地位和作用专题讨论会纪要_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学术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1月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及新闻单位的代表70余人出席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

1.探索建立中国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定性、定位问题,过去被认为已经解决了,并且是不可动摇的。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迫切要求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的一般基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领地在不断缩小;西方经济学大量引进,但要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也是行不通的。在我国现在和今后的相当一个阶段,谈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就要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其本质是反映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传统,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政治经济学。

2.坚持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指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要有科学性、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理论解释随着政治风向转,错误的引证,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采取不科学的态度,如将不是资本主义的当资本主义批判,将有些不是社会主义的硬说成是社会主义的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理论研究要求真、求实。

3.确立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地位。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胡金林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经济体制转轨的基本理论,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康运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应为其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基本方法和工具。政治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理论经济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应成为反映和指导改革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经济学。

4.政治经济学的功能。山东财政学院方慧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并且思想教育功能和传授知识的功能是有机的统一;其次是分析当代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对经济现象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预测;最后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动因和运动过程,解释当代世界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解释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和矛盾冲突。

(二)关于经济学的生命力

武汉大学简新华教授提出,政治经济学面临现实的资本主义发展和我们改革实践的挑战。从资本主义的现实来看,需要搞清如下问题: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怎样估价?怎样看待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怎样看待现代西方国家的所有制状况(包括股份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现代私有制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等)?怎样看待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现代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腐朽性、落后性上有何不同?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特点如何变化等。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方面需要解释: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国有经济是否最终要走向消亡或是产生新的资本主义,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性质,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及与公有制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还会走向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真正克服市场失灵等。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真正科学的解释,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

卫兴华认为,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结合当代新的经济形势,包括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最新发展,从实际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照抄照搬而没有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需要坚持,具体的概念、定义必须有所发展。

清华大学吴栋教授认为,要保持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需要在搞清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有所创新,如在研究中引入数学、物理的方法等。

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张建伟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学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认为“问题意识”包括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挖掘和对经济学问题自身的反省两个方面。前者涉及理论解释力问题,后者则涉及经济哲学问题。现实总是不断地向固有经济学范式提出挑战,从而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动态演进(包括范式转换),形成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现实问题之间的叩问与解答。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带着“问题意识”对在中国出现的有影响力的理论学说进行反思和整理,其中包括理论前提、假设、方法论基础和理论逻辑本身,并在此基础上超越它们。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傅军胜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地位必须坚持,对基本理论的研究要不断加强,拿出有说服力的成果。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邓小平理论。

晏智杰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应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历史局限性,适应时代的需要。过去国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我国改革的实践早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构想,理论研究应往前走一步,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革新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胡家勇研究员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回到“社会财富增进”这一轨道上来。改造后的政治经济学仍应把研究生产关系作为一个任务,但研究方法要有根本变化。在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证描述中展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质的规定性,同时从规范的角度探讨生产关系实现的最佳形式。要揭示市场运行机理和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则,还要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定前提下具体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中国的国情,应把经济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南开大学周立群认为,当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存在两极化趋势:一方面,向专业化、精细化、微观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综合化、一般化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流派之间的相互交叉。现代经济学的本质,需要在这种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化的两极化趋势中加以把握。在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时,要注意把握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总体趋势,一是经济发展过程的转变(包括世界经济一体化、电子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等);二是制度变迁。这与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及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是吻合的。构建政治经济学体系应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做到高起点、宽视野。

晏智杰认为,不必着急构筑经济学的体系,应扎扎实实地研究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研究经济体制转变和增长方式问题,就基本理论而言需要从财富的生产、财富的源泉入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江西财经大学刘书东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改革,在理论渊源上,要立足于邓小平理论基础之上;在理论体系上,要坚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当作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红线;在内容结构上,要以改革和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方法上,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标签:;  ;  ;  ;  ;  

政治经济学地位和作用专题讨论会纪要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