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称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称论文,理性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4)08-0071-04
一、作为现代信息经济理论核心的信息非对称理论研究与发展
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隐含着市场对完全信息的假设,而完全信息又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完全信息与完全市场一样是不存在的,而恰恰是不完全信息或信息非对称及其相应的市场环境的客观存在,推动了经济学对信息非对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对信息非对称的市场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信息非对称,即交易双方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均匀分布而引出的市场逆向选择、信息成本等问题。上世纪70年代他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论文中(柠檬Lemons,为美国俚语,此处意为次品、二手品)指出,传统经济学认为在一般均衡情况下市场是有交易的,但实证分析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是以“无交易”定理的形式出现的。(注:George.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1970)pp488-500.)在旧车市场,如下表: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市场机制
假设:好车与差车
信息非对称带来两
信息非对称带来的
均匀分布,卖方拥
种问题
激励问题
有汽车质量信息
买方只能根据市场
隐藏信息导致逆向
考虑市场机制复杂
上的平均质量出价
选择,有效率的交
性的信息问题
易不易达成
结论:拥有好质量
隐藏信息带来道德
市场机制的稳健性
车的人退出市场
风险,危及他人利
问题
益、市场秩序
他认为,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形,消费者出现逆向选择。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迈克尔·斯宾塞教授在研究信息非对称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传递模型(Signaling Model)和信息传递成本的概念,(注:Michael Spence,"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Ph.D.thesi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从三个方面论述信息非对称理论。如下表:
信息传递模型
信息对称假设 信息非对称与信息
(简单定义)
(研究地位) 成本(研究结论)
市场本质上是一个
是在完全竞争中假
信息非对称导致效
不完全信息博弈 设条件 用缺陷
两个参与者,拥有
竞争假设,市场行
有效信息的充分条
不同的信息效用 为人不会影响市场
件,信息成本的支
结果
出
拥有公共信息
完全信息假设,拥
信息非对称,出现
有所有交易相关信
逆向选择,劣币驱
息 除良币
但私人信息更有效
市场可以达到一般
市场没有带来帕累
用,是交易行为的
均衡和帕累托最优
托最优和最佳资源
函数 配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借贷市场上供求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现象,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不存在的,(注:古典经济学认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能够决定利率,货币供需平衡时的利率低是偶然的短期的现象,而长期来看货币供求是平衡的。)而实际的利率比瓦尔拉斯的均衡利率要低。一个人贷款投资,如果投资风险很低、回报率不高,那么他不愿意承受高利率的贷款;而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率的投资,有人越有可能申请比较高利率的贷款。这时如果银行想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自己的亏损,就会把那部分有稳定回报率的投资者拒之门外。银行不得不采用信贷配给,即所有申请贷款的人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满足。这样银行通过有选择性地给申请人贷款的办法来降低风险,而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增加收入。斯蒂格利茨的理论创新在于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信贷市场配给模型并描述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运用信息非对称理论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注: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0月29日。)斯蒂格利茨的模型不仅为洞察市场经济运行拓宽了理论视角,而且为在转型经济中的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
在经济学研究中,信息非对称理论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其中,阿克尔洛夫的信息非对称理论的贡献在于阐述了“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斯宾塞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们应如何利用其所掌握的更多信息来谋取更大收益方面”的理论模型;斯蒂格利茨则阐述了有关“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一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的有关理论。信息非对称理论的研究成果适用于现代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运行和经济交易活动。
二、信息非对称的经济释义
就信息非对称的经济释义,是说明信息非对称大量客观存在,信息不断交换、信息成本和信息非对称影响交易质量以及市场供求关系。本质上,社会资源配置过程,是通过经济运行中市场交易行为得以完成的;而市场交易行为又受信息对称或非对称影响。现实中,市场上交易双方各自掌握标的物的信息是有差异的。交易信息常常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不同程度的信息非对称。拥有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多的一方,交易收益倾斜。对于交易信息的掌握程度,通常情况下在商品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是卖方优于买方,但在贷款市场是买方优于卖方市场。它的基本轨迹是: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的存在,信息充分与信息不充分的双方在每次交易中不可能完全的信息非对称,也不可能完全的信息对称;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非对称的过程也是信息不断交换的过程。
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断交换中形成相对对称分布。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信息成本包括:一是获得所有卖者的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卖者获得有关消费者需求数量的信息成本;三是交易双方对市场信息变化的预期所引起的寻找成本。(注:杨瑞龙:《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5页。)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即使信息成本超支也不一定能使信息对称分布。以货币市场为例,如果银行没有掌握借款人的真实信息,那么只好要求借款人提供足够的贷款担保。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还贷的能力。但是,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借款人必然会更多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尽量少提或者干脆不提那些不利信息。银行面对着众多企业,不可能搞清楚每个客户每笔贷款的信用状况,不可能付出更多信息成本,即使信息成本超支也不一定能获得完全的借款人必要信息。担心信息非对称影响所带来的不良资产,我国银行大量存在的“惜贷”就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利用信息成本的结果。信息非对称一般结果是市场交易需求减少、商品交易质量下降、金融市场风险扩大;严重的将导致信息失真和信用缺失,市场机制与信用机制也因此而失效。
尽管信息非对称不能决定供求关系,但能影响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也会反过来影响信息非对称。在市场交易中,有几种情况:(1)供过于求,信息非对称的程度减少。企业为了生存与竞争,要不断增加供给方对市场信息的认识,需求方由于交易的标的选择余地增加而增加信息。(2)供不应求,信息非对称的程度加剧。供给方处于市场的主动地位,而不必为交易标的多做商业广告,或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不利的信息因素披露;需求方会由于对交易的需求而忽视信息非对称的存在,非理性地加剧信息非对称。(3)供求平衡,一般情况下信息是相对对称的。供求平衡关系影响信息非对称的结果,信息非对称随着交易活动的增加而边际效用递减。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信息非对称的原因:一是市场交易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供求双方总是处在相对的信息非对称状况;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完全对称是古典经济理论上的,信息非对称是市场的现实。二是交易活动中,企业对最大利润的追求,总是把有利信息价值最大化,不利信息或不确定因素最小化,一直处于信息披露边缘化的状态;而消费群体既无专业相关完全信息,也无必要拥有信息对称的条件。
如果市场上供求失衡,会加剧信息非对称的程度。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对自己的市场经营管理能力与财务资产质量状况等信息的掌握是完全的,证券承销商对上市辅导、尽职调查、发行与承销等工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是较为清楚的。但在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或公布年度财务报表时,一些上市公司必然会更多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尽量少提那些不利信息或者不确定因素。社会上股东们面对公开披露的上市报告书、招股说明书或年度财务报表等,不可能真正搞清楚股份公司的不确定因素以及相关信息,一般是被动地依据上市公司和证券承销商发出的大量信息来选择股票。从上市公司到证券承销商再到社会上的中小股民,存在一条相互彼此消长的信息非对称曲线,只有在信息对称的最大化条件下,供求关系才有可能相对均衡,并形成股票市场相对的均衡价格。
三、信息对称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本文认为,市场的均衡价格,是供求双方竞争抗衡的结果,也是追求信息对称最大化的产物。真正的市场竞争,供求双方必须“势均力敌”,条件之一是信息对称最大化。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占有压倒的信息优势,完全信息非对称,竞争便名存实亡,其所产生的均衡价格不可能正确反映社会供求状况。信息非对称影响经济交易效率和市场运行。在“2003年北京中外院士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如何使市场运行和经济交易中的信息对称,需“制度与规则相互作用”,“信息对称主要靠制度保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认为法制和信誉是解决经济交易中信息非对称的两个基本机制。(注:欣闻:《中外专家会诊“信息不对称”》,《经济时报》2003年5月30日。)
事实上,中外经济学家在论述解决信息非对称的问题上提到的“制度保障”是重要的,但市场信息不断交换的过程中“追求或选择信息对称最大化”的规则也应引起特别关注。这可以联想到西方供应经济学派的拉弗曲线“税率最大化”。(注:裘德·温尼斯基:《赋税、收益和拉弗曲线》,《现代国外经济学文选》,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9页。)如图:
图一:拉弗曲线图
拉弗曲线是来说明税率与税收量的关系。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水平为零;当税率为100%时,政府税收也为零。在曲线下部,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量逐步增加:到E点时,税收收益为最大量。如果税率再提高超过E点,政府收入不仅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图的上半部阴影部分为税率禁区,图的下半部为税率最大化的曲线。“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税收水平,B点代表很低的税率和很低的税收水平,尽管税率不同但两者为政府提供同等的税收产量。”如果当税率从B点提高到D点,政府行为一定程度还在抑制生产,企业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政府将税率从A点降到C点,产量将进一步增加,政府收益也将增加。只有在E点上,政府的税收水平和经济产量都达到最大化。如果政府在E点上再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政府收益将减少;如果政府在E点上提到税率,产量和收益都将减少。
根据经济交易和市场运行的现实,信息对称的程度,不一定是信息对称完全化,也不可能是信息非对称完全化。依据拉弗曲线图,可理性选择市场经济运行中信息对称最大化的曲线图。如下:
图二:信息对称最大化曲线图
横轴为信息充分程度,从左到右依次为信息严重、相对非对称和信息充分对称、相对对称等;竖轴为经济交易效率,信息对称最大化在曲线的AG点上,曲线左边为信息非对称,右边为信息对称。市场运行和经济交易中,完全信息对称或完全信息非对称都是不现实的。以C点为信息充分程度的最佳点,可以使经济交易效率最大化,社会资源配置处在合理的状态。信息对称程度的曲线,是信息对称最大化,这是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可能与现实。
总之,市场运行中,信息对称或非对称的曲线,不同的角色或利益有不同的选择,如下表:
信息非对称 信息完全对称 信息对称最大化
一方有利 双方有利,但难以
双方有利
实现
交易成本扩大 信息成本大 信息充分程度最大
化
影响交易效率、增 理性的委托、代理培育市场、价格竞
加风险关系争
影响供求关系、逆 公开所有公共和私提高交易效率、减
向选择人信息 少风险
出于市场供需各方的利益而言,希望信息非对称是有利于自身经济交易;出于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希望信息对称完全化,在完全的市场下进行竞争;出于市场经济交易效率而言,信息对称最大化配置市场资源,是市场运行和经济交易效率提高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