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_张先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_张先志

(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小学校 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要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前预习、组织讲解、引导、点拔或评价,教师都要围绕课程目标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初探

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一些简单、常见而且实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认真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教育学生认真听课

听语文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语文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语文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克服知识难点

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新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它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詹天佑》第5、6自然段,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是重点体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杰出才干的,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5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呈现在学生眼前,再让学生自己画画“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示意图,然后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学生画的示意图。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对“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不理解。这时就采用多媒体演示,模拟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开采过程:两端推进法、中部凿井法,每出现一个工作面,画面上便出现一个工人挖掘的工作面,一目了然,明白易懂,学生不由得为詹天佑这一杰出的设计发出由衷的赞叹。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试着画“人”字形线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破难点,利用“flash”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火车走“人”字形线路的过程:安装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到了南口就自动调整方向,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这段动画课件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引导学生在“动”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真正体会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解决了学生无法感知遥远语文事物的问题,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知识难点。

四、化抽象为形象,强化记忆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如在《咏柳》一诗中有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看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长出了新叶,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说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剪出了柳树的细叶”。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学习到了一种修辞手法,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五、认真讨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讨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堂检测

小学语文课堂检测是对课堂教学的有补充、深化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即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要做好检测,必须有效地设计检测题,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教学目标。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

论文作者:张先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_张先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