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文/吴颖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都匀)

[提要]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有多种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乡村旅游开发和运营模式,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必能充分挖掘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就地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呈现出多种开发模式与经营模式并存,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但是。在很多地方存在发展模式单一,缺乏统一协调规划,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发展模式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不持久、经营困难等问题。改变农业简单式的目的性农产品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开发和经营模式,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乡村发展模式,吸取国内外乡村发展模式案例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对地方选择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

(一)城市依托型。这种发展模式依托于城市的地理、市场优势,在环城区域发展形成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圈。北京蟹岛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度假村,占地3,300亩,集种养殖、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美国休闲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态发展较快,到80年代仅东海岸就有1,500处休闲农场,到了90年代逐渐向大中城市周边集中,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大城市周边开辟了大量的休闲农业、农业文化遗产等区域,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纵深化发展。美国乡村旅游类型多样,既包括人文色彩的田园村舍、农耕文化遗产等项目,也包括自然风光的森林、湿地、山川、河流等项目。

(二)农业观光型。在农业观光旅游中,花海经济以其独特性一跃成为热门投资领域。如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赏花品果、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多种项目,现已形成红砂村的“花乡农居”、万福村的“荷塘月色”、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江家村的“江家菜地”几大景点,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五朵金花”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通过区域合作发展,增加了项目发展的凝聚力。又如婺源篁岭特色小镇以油菜花海著称于世,有“最美乡村最美景致”之称。篁岭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对村落周边的观光休闲体验产品做了整体的规划与开发,借助簇拥的千亩梯田打造四季花谷,突破季节限制,在千亩梯田上种植四季花卉,并以两个月为周期更换主题,营造花海景观、大地艺术。

(三)景区依托型。知名成熟景区的巨大核心吸引力为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旅游带来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往往借助这一优势,成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因为景区周边发展乡村旅游业受景区影响较大,所以将这类乡村旅游归为景区依托型。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携手周边恬淡的田园风情,实现了乡村和景区的携手共赢,带动了区域的旅游大发展。如北京房山十渡依托景区,以民俗旅游为主,建设特色民族的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多功能小镇。又如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成熟的旅游圈产业链也给周边的乡村旅游带来了资源和契机。

(四)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古镇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特点受到游客的喜爱。例如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也有“以水为街,以岸为市”的迷人水乡风光。古镇的整体风貌较强,整个古镇街道被河网分割成东南西北四条街,景点分布连成一片便于旅游开发景区。现为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十大魅力名镇。

(六)“公司+乡村旅游协会+农户”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乡村旅游协会为主导,连接农户和公司,农户与消费者,农户与政府。在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乡村旅游的市场宣传和推广主要依靠协会来进行,美国的国家乡村旅游基金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从事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宣传和资助等工作。这一组织已经在提高景点知名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中国,协会多由当地乡政府主导组建而成,主要作用一是作为政府与农户间的桥梁,协助政府规范旅游市场,向会员宣传相关政策、法律和规范,如北京的乡村旅游协会——匝义乡村旅游协会即主要履行上述职能。二是作为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纽带,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负责招商引资,代表农户参与谈判,作为农户的代言人与公司共享旅游收益。如大连的乡村旅游协会,主要任务是为会员服务,为企业服务,提升当地乡村旅游档次。三是作为消费者和农户之间的纽带,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负责监督农产品生产,规范农户的经营模式。

2.机制不畅。公职律师办公室的机构性质、级别不明确,身份定位不清。公职律师从事相关法律事务没有固定的工作机制,导致其出具的法律意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

(七)产业依托型。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大地景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吸引物,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食、宿、购、娱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经济协同效益。如台湾南投埔里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集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为一体,面积数千公顷,精心规划主题有:花神庙、雨林风情馆、绿茵广场、蝶舞馆、绿雕公园等。走在园区里,不难发现园内设计概念是将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等等,仿佛参加了一场小型花博展,处处充满惊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老师只有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上去了,才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这样才可以从基础上让学生对于数学充满热情,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分析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研究,得出几点结论。

(四)农户+农户模式。这一模式是由农户带动农户,农户之间自由组合,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这也是一种初级的早期模式,通过农户间的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并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学习经验和技术,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开发模式。如广西柳州融水县香粉乡雨卜东兴村、桂林恭城红岩村受旅游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农户自发投资乡村旅游,开展自主经营,慢慢带动更多农户合作开发。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乡村文化保留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当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接待量及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关于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法论问题,但是学术界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有关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中,如社会科学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仍然不被看作专门的学术领域,甚至可以说,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那样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乐观的是,伴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意识日益增长,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正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激烈讨论的问题

《警察和赞美诗》是最能体现其作者欧·亨利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对小说的故事梗概,有研究者进行过这样的说明:

对照组当中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为规范化脑血管病二级防治,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调整血压,控制血脂、血糖,维持患者酸碱、电解质和水平衡,呼吸道功能保持畅通,预防感染且要对症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颗粒剂,1天2次,连续2周。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及案例

(二)“政府+公司”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旅游公司紧密联结,但政府与公司的关系比较特殊。政府将属于自己的权利进行转让,同时对受让者保留监管权。如黄山模式是典型的“政府+公司”模式,旅游景点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析,政府出让旅游景点的使用权,保留所有权,在形式上做到了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府监管。这种经营模式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效益,也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又如为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英国政府向开发景点的私人项目提供资金,对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景点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向发展旅游使经营多样化的农场主提供资助,向改善乡村地区旅游设施的项目提供资助,这些政策对于推进英国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科技依托型。当代科技在生活生产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科技引导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也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启动的国家科技园区建设,也加速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引导的,形成集教育、体验、观光、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占地600多亩,植物品种2,300多个,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物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植物园拥有热带经济作物、林木及园艺植物品种,保存有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物种,引进国内外名贵的热带植物种类,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的相间布局,是一座物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具有科研、科普、观光和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功能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

(一)政府主导发展驱动模式。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给予乡村旅游开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进行规划、管理和监督。如罗马尼亚政府确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后开始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并对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户给予税收优惠,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韩国政府对乡村旅游供给主体的支持和管理力度较大。对旅游农园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作出严格的限定,对于发展较好的农园给予大额低息贷款和宽松的还贷环境。政府作为公共景观的提供者、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形象出现。政府没有真正介入到旅游产业的经营过程,也没有参与收益分配,主要目的是通过旅游发展找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法国政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向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们发放信贷支持,启动繁荣小城镇计划,以公共财政来支持“农村家庭旅游服务计划”。鼓励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或中介机构,并实施免税政策。法国颁布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规范法》,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推出了系列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并设立了旅游检查制度,赋予游客评价权,现已形成了成熟的模式。

(三)个体农户经营模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农民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建设,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或景区,使其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常呈现规模小、功能单一、产品初级等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生产、手工艺、表演、服务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模式,“农家乐”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阳赫山区的“花乡农家”和内蒙乌拉特中旗的“瑙干塔拉”,通过个体户自身的发展带动同村的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六)功能复合型。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乡村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

(八)创意主导型。民间艺术是区域大众生活的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艺、木艺、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等,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征。民间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区域性,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传统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体验,更强化了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如四川绵竹年画村依托当地“民间年画”艺术,已形成包括陶版、三彩、锦艺唐等30余家“前店后院”式年画作坊,吸纳了近千人专业从事年画制作、销售,开发出刺绣、陶版、手绘折扇、手绘门票等100余个年画品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培养更多的年画生产和营销专业大户,更好拓宽和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年画创作与生产,孝德镇政府与苏州援建统筹规划,提出了启动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推动年画走向产业化发展。孝德镇以年画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发展旅游目的地。同时,以发展旅游为契机,整治乡村环境,带动农副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开发经营与管理,农户参与。通常是以公司买断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通过分红的形式让农户受益。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管理,对农户服务进行规范,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公司和当地农户建立起稳固的经济关系,农户作为主要供给方给公司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等内容。如我国四川、浙江等省,当地政府大力引进旅游公司进驻,并鼓励公司和农户合作经营。具体做法是由公司进行前期景观建设投资,开发农业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家乐等项目,由农户提供主要的旅游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原料。这种模式的优势比较突出,可以依靠公司对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但收益绝大部分被公司获得,农户提供的产品由于附加值较低利益分成较少,因此对农户的增收效果有限。在一些国家,公司跨过当地政府和协会直接与农户签订长期的合作合同。如欧洲的传统观光型乡村游,以农业的生产过程为卖点,由旅游公司组织游客参观城市近郊或景区的特色菜园、果园等,并让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和采摘的过程中去,这些观光园的经营者多为农户。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要以农户与公司的谈判实力相当为前提,在欧洲等国农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国家已具备了这一条件。

(五)民俗文化依托型。南龙古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的万峰湖畔,是布依文化保存得较完整的一个村寨,具有古朴的文化风俗和节日活动。布依族民族传统建筑、工艺品、民族服饰、歌舞及戏剧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寨中120户,全部为布依族,无一户杂居民族,160栋房屋清一色是吊脚木楼,南龙村按奇特的八卦阵排列,360余台织布机常年穿梭,南龙古寨的“八音坐唱”曾参加国内外的一些大型演出和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其动听的歌声和浓郁的民族韵味吸引了无数观众,被誉为“中国民间出土文物”、“东方文化的明珠”。南龙古寨丰富的布依族节日如大年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参与观看。

三、乡村旅游模式选择的思考

(一)乡村旅游从自发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乡村旅游的自发发展是初期市场主导下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被动反映,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自发的旅游供给状态将不再适应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必须以规范化的姿态主动出击,找到与市场的契合点,这是市场化的必然。这就决定了旅游行业不能完全放任自流,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相结合,需要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规划,对资源进行整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先决必备条件。要加强合理规划,立足本地的特色,以市场为向导,使地区的资源环境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二)乡村旅游发展以观光农业为主要方向。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证明,农业旅游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有明显成效。发达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越来越深,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的水平和档次,又可提高农民收益、繁荣农村经济。欧洲是世界农业旅游的起源地,农业旅游已具相当规模,许多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农业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虽然我国已有很多地方在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旅游模式已不再具备优势,旅游者更倾向于新型的农业观光游,并抱有极大的体验渴望,农业观光旅游有着很大的市场和经济前景。

(三)挖掘乡村旅游价值,并注重产品设计和推广。应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价值,将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并且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实现农村景区化,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将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把乡村装点成一个个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使农民多业化,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使农民的身份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可独立经营,也可形成私营企业。并注重乡村旅游的推介与营销,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现在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有的人是想体验农村生活,有的是想欣赏田园风光,有的是为了修养身心。作为供给方应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设计产品及服务,突出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四)给予更多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和引导。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凝聚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政府需要对确定的发展对象进行扶持,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扶持乡村旅游的网络开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因为个人和社会资金分散,实力较弱,风险较大,难以实现长期良性循环发展,社会资本往往投入不足,就需要政府下大力气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招商模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

2008年9月13日至15日正是中国的中秋节三天假期,每天都在和美国金融市场打交道的中投人却没有放假,大洋彼岸发生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在牵动着他们的神经,高西庆24小时电话不断。

(五)引进和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以及思想教育,向村民们宣传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优势,进行农村产业化的相关教育,让整个农村区域形成建设产业的氛围,鼓励村民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壮大专业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队伍,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专业旅游人才,提高待遇吸引具备创新精神的旅游项目设计和规划、景区运营和管理的人才,实现景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技能和服务水平。经常组织外出交流和实地考察,从而吸取经验,引进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观念,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思考和挖掘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组织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团队,对景区的布局、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具地方特色的菜品、旅游产品、民俗表演、酒店服务进行综合整体的规划,使景点具备更多的艺术和观赏价值,通过集团化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营。

(六)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综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知,乡村旅游只有在产业化的情况下才能从源头上获得动力及更好的发展。未来乡村旅游的走向应该是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将农民手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这又涉及到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只有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和利用,才可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因地制宜引进项目,使各类产业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规模化才能具备竞争力,应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全面深入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整合优化各种要素,构建旅游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链本地化,并不意味着要封闭式发展,“闭门造车”不可取。因为国内农村地域通常经济较为落后,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高效的管理,若是仅凭农村自身进行发展,通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环境破坏,服务质量低,资源错配甚至浪费等,所以必须一定程度上从外界寻求合作,依靠伙伴的力量与经验进行发展,农民参与和加入,合理分配收益,避免仅凭自身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又有充足的资金和优秀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总结

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有多种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各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列举了一些实例,各种模式各有千秋,对地方政府、企业、农户而言,其中的一些政策和模式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完全照搬。因为有差异才难以取代,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同质化就会加剧竞争,相互替代降低价值。照搬模仿一哄而上,就会导致乡村旅游景点的同质化,每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只有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发和经营模式,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梓楠.基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J].农业经济,2017(9).

[2]张程程.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8(8).

[3]卢玉平.精准扶贫视角下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8(8).

[4]高颖.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1(1).

基金项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都匀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qnsy2016023)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14日

标签:;  ;  ;  ;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