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发事件论文,知识库论文,利益论文,案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55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9.11”事件、“SARS”危机、印度洋海啸、甲型H7N9流感疫情、日本核电灾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暴力恐怖袭击、昆明火车站暴恐案、马航事件、韩国沉船事件、上海踩踏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给人类安全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迫切需要实现面向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的应急决策。 一般作为突发事件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同时是事件的处理主体——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体现出突发事件中政府的社会责任感,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属性,因此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突发事件进行研究是合适的。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案例知识库构建中,既可以使用该理论中的相关性、紧急性和影响力三个属性判断事件中组织或个人的类型,从而对事件中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分类。尤其对相关性、紧急性和影响力的属性值全部为高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其在事件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及其结果进行有序化组织,可以在今后类似事件发生时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策略知识服务,减少突发事件的破坏度,增强政府的威信度,维持社会的安定局面的目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Ansoff在1965年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他认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要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如管理者、工人、股东、供应商及分销商等[1],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的应用。Aoki and Blair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注重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充分融合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即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不只在简简单单的资金投入或物质投入上,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也需考虑情感因素[2]。 杨瑞龙、周业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国企改革中,使国企改革摆脱“股东至上”的逻辑,提出国企改革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国企的原来的“单边治理”过渡到“共同治理”[3];李维安、王世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4种,并对这4种治理观进行了比较分析[4];吴玲、陈维政将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绩效和管理双向信息反馈特征的分类管理定量模式[5];彭真明、江华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6];陈宏辉、贾生华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看似矛盾,但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7];沙勇忠、刘红芹建立了公共危机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以相关度、紧急性、影响力三个维度将利益相关者分成核心、边缘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三类[8];任立肖、张亮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并对传统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和网络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与比较[9];古丽娜、张双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研究[10]。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调研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飞速发展,并在90年代引入我国,这是一种将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关键在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其分类。一般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都是比较笼统,太宽泛。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但大多数都是定性的界定,还没有一种定量的方法来量化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重。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突发事件领域的研究也较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属性在涉及企业时也能兼顾到企业的利润等属性,是一种好的解决突发事件的理论,不但可以将突发事件各方的利益需求一一列举出来,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策略。 2.2 关于案例知识库构建的研究现状 Salamo M等认为一个案例可以由问题说明和问题解决策略两部分来表示,问题说明部分是对案例发生发展情况的描述,问题解决策略是案例库中的主体采取了哪些策略来应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11];Nassie等根据西文单词的相似性来对案例库中的案例信息进行表示,实现了案例要素自动聚类[12];Fensel D等人提出用“自然语言”的方式表示案例信息,这种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由于案例表示是非结构化信息,因而不能很好地被计算机所识别[13];Racine K等人认为案例的知识表示方式既要能够表示结构化知识,也要灵活地表示非结构化知识,并需要将2种信息形式的集合转换成文档的形式[14];基于Salamo M等人的研究,Liao S H将案例表示进一步细化,用“问题描述”、“问题解答策略”以及一个基于案例的决策支持系统方法来表示案例知识[15]。 黄超、黄全义等依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对结构化信息采用模糊集合的方法以隶属度函数代替数值[16];周凯波、金斌等将XML技术应用到案例表示中,使案例知识的层次化特征属性描述更清晰,再结合模糊数学知识使用隶属度方法表示案例中的模糊数、区间数[17]。 综上所述,案例知识库的构建主要是案例知识的表示,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将案例知识分为案例描述知识和案例策略知识两部分;但对非结构化案例知识的表示和表示格式能够被计算机识别是案例知识库构建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3 突发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以地震事件为例 本文以沙勇忠等采取的以相关性、紧急性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对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分成核心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三类,进而建立利益相关者矩阵。其中,相关度指人或组织与突发事件的远近亲疏,是判断利益相关者的一个基础标准;紧急性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补救先后顺序,先进行补救的利益相关者紧急性强,后补救的利益相关者紧急性弱;影响力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突发事件发展的影响能力,能够决定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大,对突发事件发展方向作用不大的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小。 在现实的地震突发事件中,存在着网络环境和传统环境的交叉,因此地震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政府抢险人员、灾区受灾群众、网络舆论原创者、公共服务部门、非政府机构、传统媒体机构、网络舆论转发者、网络舆论评论者和旁观者10类(利益相关者矩阵见表1)。 如其他突发事件一样,地震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性、紧急性、影响力三个维度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变的,同一个利益相关者在不同事件中的相关性、紧急性、影响力也不同。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协同处理,且要考虑到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受害者的利益,才能快速、及对处理好突发事件。否则,如果利益相关者各自为政,事件的发展将不受控制,突发事件将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 4 突发事件的案例知识库构建过程 案例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主要是案例的选择(指案例的来源)、案例的索引与表示、案例的组织方式、案例的数据清洗和案例的整合与入库过程(见图1)。 图1 案例知识库的构建过程 在案例选择阶段,在确定案例类型后,选择合适的媒体或网络信息平台中采集数据,权威性弱、影响力小的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案例知识库的信息来源尽量杜绝此类平台的信息;权威性强、影响力大的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真实性高,如政府部门、知名门户网站发布的数据有保证。就信息的及时性方面,微博信息发布平台是最快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采集组织或个人认证的微博信息,尤其是微博的意见领袖发布、转发、评论的突发事件信息。 案例知识库主要采用框架表示方法,表示的内容主要包括案例的基本信息、案例的生命周期划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信息、各个利益相关者采取策略、事件的结果以及该事件引发的衍生事件等。 案例知识库的组织方式主要采用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依据突发事件分类表对案例进行分类,对单个案例、有上下关系的类别案例文件采用层次结构,对同一类型的案例之间采用平面结构。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信息平台上采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中抽取出事件基本信息、利益相关者信息、衍生事件信息等。在对多个数据源采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属性级的脏数据或记录级的数据重复,属性级的脏数据表现为数据出现前后不一致、数据过时等问题,记录级的脏数据表现在多个数据源的记录是重复的,因此抽取出来的数据需要数据清洗。最后将经过数据清洗后的案例属性数据导入案例知识库中。 5 突发事件的案例知识表示方法与表示内容 由于框架表示法的结构性、继承性和自然性的优点,以及对知识表示的有效性,本文对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采用框架表示法(突发事件的顶级框架见表2)。 其中,突发事件的类别由子框架〈事件所属分类〉决定,突发事件的特征由〈子框架突发事件的特征〉决定,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划分由子框架〈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结束与恢复期〉决定,突发事件人口损失由〈子框架人口损失表〉决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相关信息由〈子框架核心利益相关者〉决定,边缘利益相关者的相关信息由〈子框架边缘利益相关者〉决定,旁观者的相关信息由〈子框架旁观者〉决定,衍生事件由〈子框架衍生事件〉决定。本文仅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角度来建立突发事件的子框架,这里涉及的子框架包括〈人员基本信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基本信息〉、〈政府及其职能人员信息表〉、〈组织策略知识〉(见表3、表4、表5和表6)。 其中,突发事件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人员信息中的人员基本信息继承子框架〈人员基本信息〉,机构基本信息继承子框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基本信息〉。 突发事件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策略中的策略实施时期(ISA)继承〈××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结束与恢复期〉。 6 突发事件的案例知识库构建实例——以汶川地震为例 汶川地震开始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结束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其中2008年5月12日前为事件的潜伏期,2008年5月12日~5月13日为爆发期,2008年5月14日~2008年7月5日为蔓延期,2008年7月5日~2011年12月31日为结束与恢复期。其划分依据是在2013年5月13日中央成立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小组”,在2013年7月5日随着对汶川县档案馆的挖掘抢救结束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小组”的解散,以及灾后重建协调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抗震就在结束并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依据上述及相关信息,本文构建了汶川地震基本信息表(见表7,其中仅涉及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 本文构建的汶川地震顶级框架描述了汶川地震的编号、简要描述、发生时间、地点及其地形、危害程度、开始与结束时间、经济损失、通讯破坏情况、交通破坏情况、自然环境破坏情况、工业破坏情况、古迹破坏情况以及事件的多个利益相关者等知识。由于篇幅的问题,汶川地震中涉及的政府人员太多,本文仅列出子框架〈汶川地震国务院及其部分职能部门基本信息〉〈汶川地震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策略〉(见表8、表9)。以介绍了中央政府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国家地震局、公安部等的性质、利益相关者类别、组织地址、联系电话和职能;介绍汶川地震中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国家地震局、公安部在汶川地震中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知识及其采取这些策略的效果。 将子框架〈汶川地震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和〈汶川地震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策略〉结合在一起(见表10),就可以发现汶川地震突发事件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是汶川地震的处理者,且是强势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继承了子框架〈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基本信息〉、〈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策略〉。 7 结论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突发事件领域是合适的,可以将事件中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有效的分类,重点对强势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策略进行组织,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破坏力,但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中涉及的政府及职能部门会非常多,如何分层次的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策略知识进行组织是今后研究的内容。 收稿日期:2015-06-20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急案例知识库构建研究_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急案例知识库构建研究_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