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基本特征及资格标准研究——基于39所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论文,骨干论文,基本特征论文,素质论文,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4)01-0069-06 一、问题的提出 1990年,一些工科类专科院校学者(如莫彬[1]和王义澄[2]等)在实践中提出专科教育需要培养“双师型”(讲师加工程师)教师。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首次明确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并于2013年对2010年启动建设的39所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进行验收,而双师素质教师①的培养也是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各界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但该项目验收材料中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可见,这里的双师素质教师还是侧重于教学与实践的整合。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特征和资格标准,本文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项目验收材料,对这39所院校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对其中部分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文件进行分析,并提出资格标准制定的若干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2013年参加验收的39所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在中国高职高专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验收专栏”上公示了各校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数据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该数据库中,双师素质教师主要面向校内专任教师②和校内兼课人员,但由于各校校内兼课人员情况差异较大,且双师素质教师占校内兼课教师的比例很小,因此本文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根据数据库中的条目,重点对各院校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材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这39所院校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总结报告、院校网站和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进行的。至2013年8月18日,共收集到其中15所院校若干年来与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相关的材料35份③,其中,确定认定条件(即资格标准)的文件或材料23份(3所院校仅有2010年④前制定的文件3份,7所院校仅有2010年至今的文件7份,其余13份为5所院校在2010年前后制定或修订的多份文件),与认定有关的工作通知12份。 本文利用Nvivo 8.0软件,对收集到的35份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将所收集的材料转换为软件支持的格式文档;将文档导入软件的“材料来源”;仔细阅读文档并进行自由节点编码,共计生成142个自由节点和15个案例;确认与双师素质教师资格标准相关的自由节点,进行树节点编码,形成5个主要的树节点(包括文件基本信息、文件用语、资格认定范围、资格认定类型和资格认定条件等),并将相关自由节点归类;利用节点进行查询和资料分析。 三、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特征 对39所院校公示的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后发现,共有15538名校内专任教师,其中,双师素质教师⑤12463名,占总数的80.2%。各校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多在75%以上,最高的达到99.4%。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中的条目,以下主要分别从性别和年龄、学历和学位、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以及专业领域等方面,对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分布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 1.双师素质教师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全体校内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48.6%,女教师占51.4%。双师素质教师中,男教师占49.3%,女教师占50.7%;超过77%的双师素质教师年龄在30-49岁之间,且以30-39岁年龄段居多,该年龄段双师素质教师占47.3%。 从性别角度比较发现,不同性别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不同⑥,且男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1.4%),要略高于女教师中的比例(79.1%)。 从各年龄段比较发现,不同年龄段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具有差异⑦。其中,30岁以上各年龄段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而30岁以下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略低,为60.2%。这说明30岁以下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认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双师素质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布 双师素质教师的学历以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有67.5%的教师具有大学学历,有28.3%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双师素质教师的学位以硕士和学士为主,有48.2%的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有38.8%的教师取得学士学位,但无学位的比例也达到11.2%。 从各学历层次来看,在具有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均在80%以上,且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88.2%。但在专科及以下学历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就相对低一些,不足73%⑧。 从各学位层面来看,取得不同学位的校内专任教师群体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不同⑨。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接近,均超83%,但在学士或以下学位的教师中,该比例则低于78%。可见,学历或学位较低教师的发展需引起关注。 3.双师素质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 有部分院校说明了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在这其中,有94.5%的校内专任教师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在双师素质教师中,这一比例为95.8%。这说明高职院校中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取得率较高,但可能还未实现全体教师持证上岗。 4.双师素质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布 在全体校内专任教师中,有77.8%的教师取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双师素质教师中,取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为83%。对不同等级比较发现⑩,取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各有超过85%的教师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但在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只有66.6%的教师是双师素质教师。这说明今后双师素质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未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情况。 5.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资格等级分布 全体校内专任教师中有54%的教师具有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1)。在双师素质教师中,有63.8%教师获得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有30.1%教师未获得。 从不同等级比较发现(12),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约有95%的人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但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只有约60%的人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可见,从某种角度上看,成为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具有多样性,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通过其他条件被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的难度要大一些。 6.双师素质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关系 通过分析发现(13),双师素质教师中,随着他们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提高,他们所具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也在提高。这从一定角度反映出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或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说明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高的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取得较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7.不同专业领域教师的发展情况 各专业领域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哲学领域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相对较低,为33%;农学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则最高,为93.3%;而工学、经济学和医学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也均达到90%。 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来看,各专业领域校内专任教师取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均在70%以上,特别是历史学和哲学的比例均达到87%。此外,哲学、历史学、农学和理学等专业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也均超过38%。 但从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来看,取得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超过60%的专业领域是农学(69.7%)和工学(64.4%),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这一比例均超过55%。此外,农学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高达46.2%,其次是工学(34.6%)。 总体来看,各专业领域教师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但农学领域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和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均相对较高。 四、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标准 以下结合Nvivo软件分析中形成的节点,主要从文件用语、认定范围、认定类型和认定条件等方面,对所收集的部分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资格标准进行分析。 1.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表述方式 在资格认定文件中,在2010年以前,“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提法都有应用;在2010年之后,多数文件采用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提法,与建设文件和评估文件等相一致(见表1)。 此外,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两所院校在2010年前的文件中同时采用了“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的提法。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一所院校是把这两个词并列使用不加区分(这种做法目前比较少见);另一所院校是在文件中把二者区分为不同类型,并分别说明各自的标准,这种做法目前仍被一些高职院校采用(如紫琅职业技术学院[3]等)。 2.对双师素质教师总体特点的描述 所收集的材料对双师素质教师特点的总体描述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引用“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14),或对此作简单说明。另一种方式是具体说明学校所认同的双师素质教师应具有的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基本素养(和普通高校教师的要求相似)、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行业职业实践能力、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和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能力,等等。 总体来看,各种表述还是围绕着理论教学和技术应用的整合而展开的。 3.资格认定的范围 各院校在2010年之前、之后确定的认定范围均可大致分为四类:专任教师;所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 2010年以前,各院校的认定范围比较分散。从2010年至今的材料中(涉及12所院校)可以看出,各院校的认定范围集中在专任教师(12所院校中有3所院校如此认定)、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12所院校中有6所院校如此认定)两大类上,且以后者为主,这也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接近(15)。但校外兼职教师进入认定范围也说明各院校越来越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4.资格认定的类型 各院校资格认定的类型大致有三种:(1)是与否的分类。多数学校设立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认定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不再做具体划分。(2)“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划分。有学校按不同要求和条件,将双师素质教师划分为“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二者的差异在于,前者的认定条件以具有高校讲师(或以上)职称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执业资格证书)为主;而后者除具有高校讲师(或以上)职称外,主要侧重于各种实践经历要求。[4](3)不同职业成长阶段的划分。有学校根据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职业岗位的经历、资格和职称等,将双师素质教师分为正高级双师素质教师、副高级双师素质教师、中级双师素质教师和其他双师素质教师。[5] 5.资格认定的条件 各院校的认定条件(16)主要涉及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三类,其中1所院校还涵盖了公共课教师。 (1)校外兼职教师方面。有2所院校的认定范围包括校外兼职教师,他们为兼职教师设定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校是和其他类型教师采用同样条件;另一校要求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年限和一定的受聘在校工作年限。 (2)校内兼课人员方面。有7所院校的认定范围明确包括校内兼课人员,但只有一校单列了校内兼课教师的条件(包括: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和一定的非教学工作年限),其他院校则是和其他教师采用共同标准。可见,校内兼课教师与专任教师二者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具有共性。 (3)校内专任教师方面。各院校对专任教师所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不尽相同,但具体条件的划分方式可大致分为三种:1)将各条件并列,不进行条件类型划分;2)分为基本资格和专业技能水平要求;3)分为基本条件、教学经历要求和实践经历要求三部分。以上三种划分可以大致归并为两方面条件: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多项可选的实践经历两部分。 基本条件主要包括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基本的实践经历或教学经历等。如表2所示,讲师及以上职称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还是各校的主要基本条件,但也有部分学校开始关注教师的高职教学经历和实践经历,还有学校将职称范围由讲师扩大到初级及以上。 实践经历部分,各院校主要围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后者)(17),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除两所院校套用后者标准外,其余均有所变化。从后者标准(见前文)来看,各院校主要是在保持几项内容基本内涵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实践时间的要求,并将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的要求和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要求分别单列,还将接受各级培训作为条件之一。从各校增加的条件来看,主要是添加了实习指导、科技创新、获得各级技术能手称号或指导学生参加(个人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奖、获得发明专利、社会服务、技术转让,等等。 五、主要结论和建议 1.对39所国家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的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发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在一些群体中要低于与其对应的其他群体,如女教师、专科及以下学历、学士或学士以下学位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目前仍是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的一个主要渠道;取得较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教师,其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也较高;各专业领域教师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农学专业领域教师的双师比例等相对较高。 2.总体来看,各高职院校制定的资格标准在表述上多采用“双师素质教师”一词;资格认定范围主要集中在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内兼课教师,或专任教师两大群体中,且以前者为主;在资格认定的类型上,主要从三种不同角度对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划分,即是否具备资格、具备什么类型的资格以及达到什么发展层次的资格等;资格认定条件方面则主要提出基本条件和实践经历两大方面的要求,并围绕着实习、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和科技服务等对条件加以调整和充实。 3.随着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校外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各院校应将他们列入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范围,作为双师素质教师的一种类型,并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资格标准,以期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有效性。 4.教师职业发展可以分为若干阶段,[6]双师素质教师的成长和认定也应体现各阶段的发展性特点。据此,可以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将双师素质教师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利用职业分析方法,确定各层次的特点及认定条件,形成双师素质教师资格标准层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还应充分关注专科及以下学历、学士或学士以下学位以及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等的发展需求,并能考虑到各专业领域的特点。 [收稿日期]2013-09-26 注释: ①推进骨干校建设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件指出要培养“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该项目验收材料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用的是“双师素质教师”,因此,本文也使用“双师素质教师”一词,除特别说明外,不再区分“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差异。 ②该数据库的填写说明中指出:校内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③多所院校在建设方案或项目总结报告中提及制定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文件,但由于该文件为学校内部文件,无法从外网获得,因此本文所收集的材料数量有限。 ④因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从2010年开始,因此本文将所收集的文件和材料大致以2010年为界进行划分。 ⑤这里的双师素质教师由各校根据前述验收材料要求填报。 ⑥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性别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13.282,P=0.000。 ⑦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年龄段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558.024,P=0.000。 ⑧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学历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60.170,P=0.000。 ⑨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学位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110.047,P=0.000。 ⑩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1148.991,P=0.000。 (11)根据数据库填报说明,这里的职业资格证书一项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和各类技能证书等。 (12)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是否是双师素质教师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2834.278,P=0.000。 (13)采用卡方检验法对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相关性进行度量,显示=803.235,P=0.000,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4)《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5)《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的认定范围是“专任教师”,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中的认定范围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16)收集到的23份资格认定材料中,部分是5所院校不同时间公布的材料,因此,主要就这5所院校2010年以来的材料和其余10所院校的材料,进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即资格标准)的分析。 (17)前后两项标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但后者将原先独立的两项(即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要求,和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要求)合并为一项,并取消了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数量要求;在表述上取消了参加培训的要求;取消了应用技术研究的数量要求。标签:专业技术职务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论文; 职业资格等级论文; 教师资格证论文; 学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