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金融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虽保持了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平稳运行,且成功地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外贸进出口业务却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较大冲击,贸易出口逐渐转弱,到下半年月度出口几乎都为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微弱增长,进口下降,进出口总额略低于上年水平,下降0.4%。这是中国自1983 年以来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1998年外贸形势
(一)出口形势分析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中国对亚洲出口困难加大;为扩大出口,外贸部门大力开拓新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上弥补了对亚洲市场减少的出口额,保持了外贸出口额的持续增长,全年出口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贸易出口全年微增,但年内波动很大。据海关统计,1998年贸易出口183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亿美元,增长0.5%,但是, 从全年外贸走势分析,出口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月度出口增幅基本呈向下发展的趋势。亚洲金融危机首先造成亚洲需求收缩进而影响世界需求减弱,这是影响中国出口减缓的直接原因。随着危机影响面的不断扩大,俄罗斯及拉美地区部分国家先后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引发世界金融持续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受损,需求减弱,中国对外贸易被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上半年,贸易出口增速持续减缓,并于下半年发生逆转,由上半年同期比增长7.6%转变为下半年负增长4.8%。
东南亚国家及韩国货币贬值产生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得到体现,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先后遭遇强大的价格竞争,出口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这种价格竞争最初体现在初级产品上,随后逐步扩展到原料类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自第四季度开始影响到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电类产品。在世界需求持续减弱的困境下,中国产品又遭遇来自东亚国家产品的强大竞争,贸易出口在第四季度不可避免地开始大幅度下跌。从出口市场看,10月、11月中国对欧洲、大洋洲及非洲、拉美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出口产品看,初级产品出口自1998年初起便呈下降态势,且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5月份起, 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转为负增长,全年比上年负增长6.0%。 随着东南亚国家及韩国国内经济调整,其生产能力有所恢复,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韩国的汽车、船舶及其相应设备,马来西亚的电子产品等与中国的机电运输类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展开了竞争,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出口渐受影响,出口增速从9月份起开始大幅度下降,9月、10月同比分别只增长6.6%和0.7%,而11月份已同样转变为负增长。
再从货币贬值的国家看,其出口额用美元计算虽然减少,但是扣除汇率变化因素后,出口数量却是上升的。如印尼1998年前8个月出口332亿美元,同期比仅下降4.6%,远远低于印尼盾兑美元的贬值幅度, 由此可推论,前8个月印尼出口商品数量较上年同期已大幅度上升。 在世界需求量保持一定水平甚至呈收缩的状态下,货币贬值国家的出口数量增加,无疑意味着其它国家出口数量的相对减少。
亚洲金融危机还造成香港特区经济下降,影响了中国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5月份起, 大陆对香港出口开始逆转,转变为负增长,此后下降幅度逐月扩大,第四季度累计对香港出口同期比下降幅度已达到32.6%,全年下降了11.5%。对香港特区出口的大幅度减少,不仅影响了中国扩大外贸出口,而且也意味着中国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正在失去部分欧美市场份额。
2.出口格局出现较大变化。1998年出口总额虽然减少,但是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努力中,中国外贸仍然取得了一些良好变化。主要表现为出口市场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998年中国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同期虽然下降了9.9%,但对欧洲、北美洲的出口却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 分别增长15.3%和15.8%;对非洲、拉美及大洋洲出口额合计增长18.0%。对亚洲出口份额由过去的60%下降到1998年的53.4%;同时对其它各大洲出口份额纷纷上升,其中对欧洲、北美洲的出口份额共上升了5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8.2%和21.8%;对非洲、拉美及大洋洲出口份额合计达到6.6%,上升了一个百分点。
3.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改善。1998年工业制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89%,在1997年提高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上升了2个点。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保持了较强的增速,比上年增长了14.9%,占工业制品出口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7.5%上升到了30.8%;同时化学成品出口略有增加。而工业制品中的原料类产品、杂项制品出口减少,1998年初级产品出口大幅度减少,全年初级产品出口下降14.0%,使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11%。
4.加工贸易出口稳定增长,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发展的重要力量。1998年加工贸易出口金额达到10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4.7%上升到了56.9%; 一般贸易出口额下降,全年负增长4.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0.4%, 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与国有企业贸易出口下降状况相反,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速度。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和4.9%,出口额分别达到691.8亿美元和103.2亿美元。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达到809.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度的41%上升到了44%,累计出口增长8%,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贸易出口的发展。
(二)进口形势分析
1998年中国贸易进口表现总体平稳,进口市场格局基本未变,一般贸易进口继续增长,加工贸易进口下降。具体表现为:
1.刺激与抑制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贸易进口总体较为平稳。1997年底关税税率大幅下调及1998年初实施鼓励内外资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刺激进口增长;而打击货运渠道走私和加工贸易进口中的商业瞒骗行为,对进口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这两种反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98年中国进口表现平稳,进口总额达到140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
2.进口市场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亚洲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市场。1998年中国从亚洲进口达到870.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2.1%, 占比与1997年持平,比1996年上升2.7个百分点, 主要是从韩国及东盟国家的进口增加。而从欧洲的进口继续下降,占全国进口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21.7%下降到1998年的18.7%。
3.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加工贸易进口下降。1998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口达到43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机械、 运输设备以及化学成品进口分别增长7.6%和4.5%,机械设备进口增长对促进国内生产升级换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工贸易全年进口685.7亿美元, 较上年负增长2.3%,其中,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口大幅度减少, 其进口总额仅相当于上年度的90%。全球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普遍过剩,影响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1999年进出口形势预测
(一)出口形势判断
1999年中国贸易出口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首先,国际金融体系将发生重大变革。欧元启动将预示现行国际货币格局被打破,国际金融体系发生巨变,各国汇率不可避免地将受欧元启动的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欧洲经济前景不仅因欧元启动尚不确定,而且一些政治因素如南联盟科索沃问题、北约东扩以及围绕伊拉克问题可能产生的纠纷等也将加大欧洲经济的不稳定性。此外,日本解决其银行危机事宜依然困难重重,亚洲经济复苏还需时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不足以拉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世界贸易增长也将随之减缓,中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1999年世界需求继续缩小、世界贸易进一步减缓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处于更加紧缩的经济环境中,出口面临着激烈竞争;而来自亚洲货币贬值国家的价格竞争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商品的出口难度。中国的两大主要出口方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不容乐观。一般贸易出口将难有好转;鉴于加工贸易进口自1998年下半年起也呈下降态势,加工贸易出口受影响,并于9月份开始出现小幅下降, 由于其下降幅度在第四季度不断扩大,预示着1999年上半年加工贸易出口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总体看,1999年中国贸易出口额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二)进口形势判断
1999年国民经济运行将继续立足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毫无疑问,扩大内需的战略将带动国内需求上升,相应增加部分进口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也将形成对高技术设备的进口需求,因此,一般贸易进口将继续稳定增长。从加工工业看,全球加工工业生产过剩以及中国加工工业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减弱,决定了1999年中国加工工业进口难以持续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口可能继续下降。就进口总体看,1999年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将拉动中国外贸进口稳定增长。
纵观1999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际环境仍将不利于中国出口发展,而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策略将积极鼓励进口增长。预计199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与1998年水平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