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金融论文

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金融论文

亚洲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动荡论文,我国经济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国家金融危机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一是因为它发生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二是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曾造就了亚洲经济的辉煌,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意味着奇迹的破灭,引起人们的深思。

1997年5月,泰国首先爆发了金融危机, 泰铢汇价下跌一发不可收拾;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亦受波及,汇价大幅下滑。截至1998年1月7日,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和菲律宾比索兑美元的汇价较1997年4月份分别下跌了108%、248.9%、84.2%和72.4%。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韩国也被卷入危机之中,而亚洲头号、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也未能幸免。香港联系汇率也几度遭受冲击,不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金管局的极力保护下,目前联汇制尚能保持。但有舆论表示,香港仍是国际投机家将要狙击的目标,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汇市殃及股市,为稳定本币汇价,亚洲大多数国家隔夜利息被扯高,引致股市下跌。香港股市所受冲击最大,1997年10月28日恒生指数下跌1438点,当日收盘9059点,较当年恒指的最高峰下跌6679点,跌幅约为42%。亚太地区其他股票市场跌幅由4%至56%不等。 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暴跌后,美国科技股便遭抛售(东南亚国家是美科技产品的最大买主)。欧洲股市受美股及亚洲市场的弱势带动,跌幅普遍接近10%。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危机波及蔓延如此之快,一方面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加剧,即使是发达经济实体也很难独善其身;另一方面说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整体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不可低估。

亚洲金融危机已引起国际金融界的高度重视。1997年8月11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有关国家协商同意向泰国提供170亿美元的援助。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支持韩国的570亿美元援款协议已经达成, 并计划向印尼提供400亿美元贷款。 亚洲危机国家为稳定金融正制定具体措施:韩国已开始对金融公司进行整顿;印尼关闭了经营不善的银行;泰国清理了5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这些国家也必须接受苛刻的贷款援款条件。然而,危机的产生是基于内在经济的失衡和“泡沫经济”的破灭,因此,援款也只能缓解一时困难,不能治本。

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者兴风作浪,他们先是在舆论上散布东南亚国家货币高估应贬值,同时大量抛售这些国家本币。为稳定汇率,东南亚国家央行不得不一方面提高利率,另一方面动用外汇储备收进被抛售的本国货币。当高利率损害到经济体系,外汇储备又大幅下降时,政府再也无力维持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只好由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汇价则一泻千里。泰国等国的固定汇率如此不堪一击、投机者这么容易得手,根本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内部,体现在本身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吸收利用外资、投资结构、资本开放、股市引导、银行呆坏帐的处理、房地产开发等诸多方面长期以来存在严重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过热,投资结构失衡,“泡沫经济”过度膨胀。

近年来,亚洲经济(除日本外)充当了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角色,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也使政府忽略了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业严重脱节的状况。部分投资者盲目地将大量资金投向非生产性的房地产部门,1996年,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总贷款额的50%。高级住宅、酒店严重过剩,经济增长中“泡沫”成分过高,生产性行业投资比例过低。而政府对此又未及时调整经济和产业政策,铸成了爆发危机的隐患。目前泰国的房地产空闲率高达20%,印尼18%,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出现大量房地产积压。地产商资金短缺,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资金周转,造成银行呆、坏帐激增。估计今年泰国银行呆、坏帐总额将增至200多亿美元。

第二,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未解决融资和金融体制中的监管问题。

近年来,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一直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放松了宏观管理,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投资比例过高,外国短期资金流入过多,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例如,1992年以后,泰国基本放弃了外汇管制,把大额泰币流动的管理权交给了商业银行,央行不加任何管制。1996年,泰国的资本流入总额中,50%以上属于短期资本,央行很难对这种短期的投机性资本的流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为便利外资,泰国规定非泰籍居民可持有泰铢帐户。泰国企业也可以对外举债,致使经济发展过多依赖短期外资的流入,一旦外资撤出,经济必受重创。

第三,汇率制度问题。

东南亚国家大多实行与美元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当美元处于弱势时,这种汇率政策对上述国家出口有很大帮助。可是,1996年以来,美元汇价逐渐走强,东南亚国家出口竞争力便相应被削弱,国际收支赤字上升,本币贬值压力增大。为吸引外资继续流入,弥补经常项目的赤字,东南亚国家又实行了与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的高利率政策,仅在1990年至1997年,三月期的泰铢利率就比美元同期利率高出6%, 这尽管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但因监管制度不健全,防范风险能力较差,形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目前看,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其影响则刚刚显露。但无论如何,此次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股市大跌,汇率剧降,金融资本运作艰难,整体经济陷入困境。从全球看,亚洲金融危机不仅恶化了整个亚洲的投资环境,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也必受其害,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从原来预测的4.3%调整为3.5%,整个亚洲经济增长至少将降低两个百分点,危机最重国家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全面消化上述负面影响估计需要两年以上时间,并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需要指出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亚洲经济模式出现问题,只是某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没能解决好经济增长与必要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被拖慢

过去10年,东南亚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大多数新兴经济国家的进口需求,这无疑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亚洲已成为世界的主要市场,例如,美国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销售占其出口的将近1/5,日本高达44%,欧盟占15%左右,而危机将使这种局面发生变化。

1.危机对东南亚国家本身经济造成侵蚀。

随着危机的蔓延和随之而来的利率上升、股票、房地产价格暴跌以及工商业和消费者信心丧失等问题的日益显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着手进行结构调整,实施紧缩政策,放慢经济发展速度。预计,1998年泰国将陷入经济衰退,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可能仅为4%,远远低于1997年的7.2%和1996年的8.2%,印尼也将减速,预计东盟经济全面回升将推迟到1999年。

2.降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

有专家估计,东南亚的进口若减少10%,将分别使美国、日本、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0.4和0.17个百分点,因此,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从将原来的4.3%降为3.5%。其中,日本经济所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从90年代开始,日本出口增长中几乎3/4来自对亚洲市场销售额的增长。受危机影响,日本经济的增长将损失0.5—0.75个百分点; 欧洲经济增长会降到2.5%,而不是原来估计的3%; 美国经济只可保持3%的增长速度。

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的另一方式将是,由于其货币对美元的币值下降40%之多,该地区的制造商竞争力大增。此外,由于投资过多,该地区的一些工业,例如电视机、化工产品和钢材的生产能力过剩。因此,亚洲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激增将是不可避免的。有分析家认为,由于东南亚货币的贬值,一股廉价外来商品之风正在冲击美国的百货商场,而且这股狂潮在未来几个月内才真正到来,届时,美国生产厂家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预计1998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可能会从1996年的1910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这样一来,贸易保护主义肯定加剧。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担心金融危机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其中,美国最担心的是日本,认为如果桥本顶不住国内压力,最后又过度保护本国企业,继续采取“以出口带动经济”的策略向外扩张,让日元进一步贬值,那将对美国的出口极为不利。眼下,美国一些行业已加紧采取对付日本的措施。另外,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如巴西、阿根廷针对亚洲货币贬值使亚洲商品竞争力增强所带来的压力,采取了进口保护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关税25%和配额限制,涉及的产品有:来自亚洲各国的玩具、电器、食品和纺织品;泰国的鸡肉、皮鞋;马来西亚和韩国的运动鞋;韩国的汽车和零部件;马来西亚、韩国和菲律宾的自行车。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开拓新市场的难度。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在周边国家自顾不暇之际,中国经济仍能泰然自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与国外资本市场的隔绝,进而使国内金融体系受到保护。其次,我国所吸收的外商投资以设备投资等直接投资形式为主,是外国在华证券投资的两倍,投资者不易撤资。另外,中国的外债以中长期债务为主,短期债务仅占外债总额的12%,结构较为合理。最后,大陆的金融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国家信用的担保,从而限制了公众信心崩溃的风险。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6年增长8.8%,通货膨胀率降至2.8%,外汇储备增至1400亿美元。 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人民币不会贬值。但毫无疑问,亚洲金融动荡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造成贸易与投资环境的变化,改变经济运行的步伐和节奏。

对我吸引外资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恶化,这对我国今后吸收外商投资应当说是一个机遇。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使该地区的泡沫经济发生破裂,国内企业元气大伤,经济处于低谷,这不仅削弱国内生产力,也削弱了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令以亚洲国内市场为目标的投资商望而却步。另外,亚洲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政策正处于调整期。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同时,他们又采取紧缩经济政策,一些国家已将国内的部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停工,或推迟开工,这些项目中外商投资占了相当比重。

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亚洲地区出口加工型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原材料成本相应提高,出口加工型企业对外资的吸引程度将有所减弱。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在亚洲投资的外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日本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了将资金集中于某一国家、地区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为降低这类风险,将会降低在该地区的投资比重。

我国投资环境相对稳定,市场广阔,又同属亚洲地区,有可能成为这部分资金的栖息地,为此,应及时制定新的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资。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们在吸收外资中面临更多的是风险,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我国利用外资来源地总体经济受挫。

亚洲是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资本来源地。截至1997年9月, 东盟、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对内地累计投资协议金额已达4031.17 亿美元,实际投入1683.63亿美元, 占我全部利用外资协议和实际金额的80%以上,金融危机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外投资减少在所难免。

二是资金到位率降低、投资来源减少。

金融危机、股市风波对上市公司的市值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市值由于股市的下跌都缩小了3—5成,中小型企业自身实力大打折扣。目前大多数公司在忙于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调整内部结构,对外投资、发展的能力减小、进度放慢,这就直接影响到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1994年—1997年9月,全国协议利用外资28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30.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协议利用外资的比例为40%,1997年1—9月全国协议利用外资34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协议利用外资的91%(详见附表)。而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国整体经济实力受挫,今后我们很难再继续保持这样的吸收外资规模,因此,今后1—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数量将会减少。

附表:1997年1—9月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额及占我吸收外资比重

金额单位:万美元

项目数占比重% 协议金额占比重%实际金额

全国总计

15042

100.00 3465102 100.00

五地区加东南亚 1160877.17 2178501 62.87

香港616540.99 1171146 33.80

澳门 191 1.27

24803

0.72

台湾218114.50 201256

5.81

日本 988 6.57 245009

7.07

韩国1185 7.88 146374

4.22

以上五地区合计 1071071.20 1788588 51.62

泰国 104 0.69

20916

0.60

新加坡

501 3.33 303485

8.76

马来西亚 156 1.04

41684

1.20

印尼 45 0.307667

0.22

菲律宾80 0.53

15266

0.44

文莱

1 0.01 50

0.00

老挝

1 0.01 84

0.00

越南

1 0.01 50

0.00

缅甸

4 0.03 586

0.02

柬埔寨 5 0.03 125

0.00

东南亚总计

898 5.97 389913 11.25

其他343422.83 1286601 37.13

项目数占比重%

全国总计 3151059 100.00

五地区加东南亚2447582 77.67

香港 1541759 48.93

澳门27736

0.88

台湾

248614

7.89

日本

270016

8.57

韩国

153137

4.86

以上五地区合计2241262 71.13

泰国13655

0.43

新加坡 156068

4.95

马来西亚21362

0.68

印尼 6529

0.21

菲律宾

8352

0.27

文莱0

0.00

老挝0

0.00

越南

72

0.00

缅甸 187

0.01

柬埔寨 95

0.00

东南亚总计 206320 6.55

其他703477 22.33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外资司

上市公司资产缩水严重,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资金借贷能力和市场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公司对外投资发展的能力。在股市低迷、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投资成本加大,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占我国外商投资者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不足,投资步伐放缓,其对中国的投资也必将受到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美跨国公司以及日本公司在亚洲的投资业务已具相当规模,亚洲地区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当地企业遭到严重经济损失,也使欧美公司及日本公司在亚洲的业务遭到打击,其中日本公司所受的打击最为严重。欧、美、日等国的投资者对投资亚洲地区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大减,虽然我国未直接卷入此次金融危机中,但西方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的情况比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好不了多少,因此对华投资所采取的态度也会更加谨慎。

三是危机国家出台新政策,对我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加剧。

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和地区(香港除外)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的贬值使得国内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有利于刺激产品出口,我国人民币保持坚挺令外贸出口受到强有力的竞争。同时,货币的贬值,使得上述地区的外商投资额相对升值,对外商投资更加有利。同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又相继出台吸收外资的新举措,且重点放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对我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直接造成影响。例如,泰国对其有出口潜力的农业综合项目,均给予免征进口设备关税的优惠;对部分地区的26类出口型工业企业实行免征设备进出口关税政策;对所有出口型工业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实行免征进口关税措施等等。印尼除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00 亿美元贷款援助外,也采取了放宽部分产品进口限制,降低出口关税和贸易保护程度,分阶段降低出口关税,继续推行私有化等措施。

最近几年我国吸收外资政策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一些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被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已出现下降趋势,1997年1—9月,全国共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5067个,比上年同期下降19.9%,外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303 万美元减少到232万美元。今后几年, 国际资本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在总量减少的基础上,亚洲各国吸收外资的竞争局面将越来越激烈。

四是国有企业海外上市集资全面受挫。

香港股票市场是近几年内地企业吸收境外游资的重要来源地,据不完全统计,1994—1997年7月三年多期间,H股(即国企在港上市的股票)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超过400亿港币, 以内地项目为基础招募的红筹股,资金量也很大。目前在港红筹股和H股的市值近4000亿港币, 资金用于内地投资项目的比例很大。在最近香港股市动荡中,红筹股和H 股同样受到冲击,而且下跌幅度超过恒生指数跌幅,致使中国航空、兖州煤矿、国贸中心等红筹股、H股的上市计划搁浅,其他一些计划上市的红筹股、H股企业也将被迫推迟上市或调整上市价格。对已上市的国企, 今后增发新股、配股也将面临新的困难。

对我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亚洲和世界整体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然反映到贸易上,最明显的表现是香港商人反映,圣诞节订单已转向东南亚货币贬值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贸易有可能遭受四方面的打击。

1.亚洲国家、地区的货币贬值,造成经济困难,资金紧张,进口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占我出口总额的11%;同时政府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减少开支,市场需求减小,以亚洲为产品出口目的地的我国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必因其市场萎缩而减少出口。

2.我国出口产品种类、结构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种类、结构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如电子、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随着亚洲地区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在共同的第三国出口市场,我国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也将受到强有力的竞争。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令我出口更加困难。如前所述,亚洲国家的货币兑美元的币值大幅下降,其产品竞争力大增;同时,由于投资过多,该地区的一些工业,例如电视机、化工产品和钢材的生产能力过剩。这些国家的出口激增将是不可避免的。这有可能诱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加我出口困难。

4.来自香港的压力。香港是目前亚洲(除内地)唯一保持联系汇率的地区。而香港占我出口总额的1/4,其60%转口商品也来自内地,目前香港和内地的汇率都坚挺,势必影响我对港出口和经港转口贸易。据香港海关的统计,1997年9月份,香港总贸易额仅增1.3%,总出口增长0.6%,较8月份明显下降;9 月份经港转口内地商品金额增幅下降两个百分点;经港转口日本下降1.6%,而上年同期则增长23%, 相差甚大。

总之,以上情况使我国1998年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当然,危机带给我们的不光是挑战,也有机遇。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比东南亚地区低,东南亚国家的年人均劳动成本在2000美元以上,但中国则在1000美元左右,仍占一定优势。

其次,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中来料加工占60%,货币贬值后,本国通涨加剧,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的好处可能很快消失。再加上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因此,中国外贸出口产品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再者,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困扰,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尼已采取以贸易和外资拉动经济的措施,减少或取消对资本货物及原材料进口的限制,这又为我国该类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可能。另外,危机国家进口产品结构中,需求弹性低(不会因价格上涨而大幅减少)的原材料进口占有相当比重,因此,我对其原材料的出口不会大幅减少。

综上所述,1998年将是我们迎接挑战的一年。外贸企业必须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在保持和发展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对拉美、非洲、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从政府来讲应该简化出口程序,加快出口退税及实行“零税率”的步伐,增强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对出口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的信贷规模和范围等等。这样才能抵销或部分抵销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中国出口贸易实现稳定、持续增长。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1.促使国内投资加大力度

受亚洲金融动荡的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将会承受一定的压力,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预计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较1997年会有所降低。同时,目前国内受失业问题困扰,迫切需要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市场消费需求有萎缩的迹象。截至1997年9月, 失业率达到4%,同上一年年底相比,失业率上升了1个百分点,下岗人员达到1000万;纺织品、耐用消费品和机动车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积压。加大国内的投资力度和刺激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国家准备用住宅代替已经基本满足需求的家电作为扩大内需的产业,并在全国面向个人实行住房推销政策。最近,李岚清副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今后三年花费7500亿美元改进基础设施,这笔开支的大部分将用于发展动力、公路和运输、灌溉和农业及高科技等方面。

2.加深了实施金融体制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亚洲的金融危机促使各国重审金融体制,使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健康、平稳运行对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是对金融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等社会各界的一次生动的风险教育。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上半年在银行的贷款余额中,有20%的贷款无法收回。坏帐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房地产部门两个领域。仅国有企业的坏帐就占贷款总额的15%。一般认为,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为1万亿元,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实际可能要高于这个比例,着手改革脆弱的金融体制已成当务之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结束之后承认,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正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急剧增加。中国政府打算用3年时间对金融制度实施根本性的改革。 内容包括撤销省级分行,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一级分行;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和省会城市分行合并;撤销重复的长期亏损的基层机构;在全国300 个中心城市组建地方财政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国有金融企业设立监事会;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坚持银行、证券、信托分业经营的原则等等。

应当指出,解决失业和进行改革是相互关联的。虽然扩张的经济政策可以暂时缓解不良债权的压力(用未来的盈利来弥补以前的亏损),但在金融体制不完善,机制尚未理顺的时候,这样做不过是积累风险。过于放宽信贷政策的结果可能会加剧国有企业的呆坏帐。政策的实行应当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同样,在金融改革和金融自由化之间也需要这种平衡。这意味着,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标签:;  ;  ;  ;  ;  ;  ;  ;  

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