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642150)
【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体质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为子宫肌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国传统中医体质调查研究,分别对子宫肌瘤患者、健康育龄女性进行调查,根据《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的标准,对体质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子宫肌瘤患者体质类型以血瘀质最为常见;健康育龄女性以平和质最为常见。2组人群的体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子宫肌瘤发病与体质相关。调整女性体质偏颇,可能是防治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体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18-02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20%有子宫肌瘤[1]。子宫肌瘤具体发病因素至今尚不明了[1]。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以破坏性手术治疗为主,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指导及保守治疗一直是妇科临床工作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子宫肌瘤患者体质类型与健康育龄期女性体质类型有较大差异,子宫肌瘤患者以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最常见,结合中医体质学说,我们推测子宫肌瘤的发生以及转归与女性的体质偏颇可能相关。为了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以及证型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我们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子宫肌瘤患者及正常健康女性体质、证型、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孕产史、既往病史、家族史,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期找到子宫肌瘤的易感体质,为子宫肌瘤的防发及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6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隆昌县人民医院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体检中心体检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另选择年龄匹配的未患该病的健康妇女54例作为对照进行同期问卷调查。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制定,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瘀结证、湿热瘀阻证的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和《中医妇科学》[4]相关内容。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参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2]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1.2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及调查表162份。子宫肌瘤组108份。正常妇女组54份。子宫肌瘤组年龄30~50岁,平均(38.32±5.05)岁;正常妇女组年龄30~50岁,平均(37.91±4. 88 ) 岁。2组年龄籍贯、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3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对象进行体质、证型调查,并收集患者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孕产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研究结果
2.1 2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
健康妇女组以平和质最为常见,占46.30%,其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和特禀质,各占11.11%、11.11%、9.26%、9.26%、5.56%、3.70%和1.85%。子宫肌瘤组中,淤血质最多,占46.30%,其次为气郁质、痰湿质,各占18.52%、16.67%,这3 种体质共占81.49%。2 组人群之间体质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子宫肌瘤患者体质与证型的关系
见表2。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瘀血停留胞宫是本病的关键,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血瘀证。由于多种病因致病,临床血瘀证常有不同的兼证,表现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瘀结证、湿热瘀结证。本研究中子宫肌瘤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最多,占38.89%,其次为肾虚血瘀证,占27.78%,痰湿瘀结证、湿热瘀结证相当,各占16.67%。
3.讨论
近年来,中药、针灸等疗法的创新应用,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辨证分型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的,这限制了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 [5]。
体质是指人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2]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其表现为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方面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相对稳定性[2],不同体质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不同,不同的体质对相应的疾病具有易感性,以及在疾病传变转归中具有倾向性[6]。
本研究发现,子宫肌瘤妇女普遍出现体质偏颇,平和质仅占2.78%,与健康育龄女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子宫肌瘤组体质类型以瘀血质最多,占46.30%,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次气郁质、痰湿质较为多见,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这几种体质类型可能是本病的易感体质。本结果与2010年山东钟伟兰,吕静认为瘀血质和气虚质是子宫肌瘤的易发体质[7]相符。体质的差异是人体内在脏腑气血偏颇和机能代谢活动各异的反映,代表了个体整体特征。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8]。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因此通过中医药或精神调摄或饮食调理后改变生活习惯等来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是预防子宫肌瘤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陈宁,周红光.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0).
[6]王晓强.子宫肌瘤与瘀血体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013.5.
[7]钟伟兰,吕静.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2).
[8]王琦.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论文作者:唐南敏,万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体质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类型论文; 偏颇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31期论文;